化痰通络汤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22-08-05 02:26姜双燕张俊静
光明中医 2022年14期
关键词:阻络阻型通络

姜双燕 李 丰 张俊静

脑梗死主要由脑部供血不足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障碍、眩晕或休克等,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直接死亡[1]。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价格高昂,且部分患者在达到医院治疗时已错过最佳溶栓时机,局限性较大。随着中国中医学不断发展,中医在脑梗死治疗中已具备独特的理论体系,可根据脑梗死的不同疾病类型采用中药汤剂进行对证治疗,其中以化痰通络汤最为常见[2]。基于此,本研究将于2018年8月—2020年8月对120例痰瘀阻络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常规西医和化痰通络汤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2018年8月—2020年8月选取120例痰瘀阻络型、风痰瘀阻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分组。痰瘀阻络组病例数共为40例,性别:男21例,女19例;年龄:55~85岁,均值(65.15±2.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7 h,最长3 d,均值(1.89±0.14)d;梗死部位:基底节20例,脑叶12例,小脑和脑干8例。风痰瘀阻组病例数共为40例,性别:男22例,女18例;年龄:55~87岁,平均(65.23±2.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6 h,最长3 d,平均(1.83±0.12)d;梗死部位:基底节22例,脑叶11例,小脑和脑干7例。对照组病例数共为40例,性别:男24例,女16例;年龄:53~86岁,平均(64.89±2.8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6.5 h,最长3 d,平均(1.85±0.16)d;梗死部位:基底节18例,脑叶13例,小脑和脑干9例。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中风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痰瘀阻络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痰瘀阻络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舌质暗淡、脉弦滑;风痰瘀阻型: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乏力、头晕、舌淡红,脉弦滑或弦涩。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经MRI或CT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8分者;存在半身不遂、麻木等症状者;参与研究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期≤2周者;近3个月出现重型颅脑外伤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无法观察到舌象者;近期服用抗生素治疗者。

1.4 方法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阿托伐他汀钙(美国辉瑞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20 mg)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前者100 mg/次,1次/d;后者20 mg/次,1次/d,口服用药。化痰通络汤治疗:药方包括法半夏、橘红、枳壳、川芎、红花、远志、石菖蒲、炙甘草各10 g,茯苓、党参、丹参各15 g。痰瘀阻络型加减:针对多汗的患者,加广藿香、车前子各10 g;针对反酸胃灼热的患者,加黄连、浙贝母各10 g;针对头痛的患者,加钩藤、菊花各10 g;针对食积的患者,加焦麦芽、莱菔子各10 g;针对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5 g,厚朴10 g。风痰瘀阻型加减:针对肝郁气滞者,加青皮、香附各10 g;针对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0 g;针对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0 g。一个疗程7 d,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肢体感觉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完全消除,NIHSS评分下降90%以上;有效:肢体感觉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基本缓解,NIHSS评分下降40%以上;无效:以上症状均未改善且存在加重迹象[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总例数×100%。②分别在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测评维度主要包括意识水平、指令配合度以及视野缺损等,分值为0~42分,分数与缺损程度成正比。③随访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3组患者预后情况,0~2级表示预后良好,3~6级表示不良预后,其中0级表示无症状;1级表示有轻微症状,无功能性障碍;2级表示有轻微功能性障碍,但不影响生活;3级表示中度功能性障碍,部分生活无法自理;4级表示重度功能性障碍,生活无法自理;5级表示卧床;6级表示死亡。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3组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NIHSS评分治疗前,3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分,

2.3 预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3组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人群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未证实,可能与吸烟、慢性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相关。由于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心肌梗死、肾功能障碍以及继发性癫痫等并发症,威胁其生命安全。既往研究中,临床多采用静脉溶栓的方式治疗该病,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据统计,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4.5 h内完成溶栓的几率较低,仅>总治疗人数的3%,但≤8.5%,再加上部分患者实施静脉溶栓后易出现再出血的情况,整体治疗效果有限。

3.1 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中医认为,该病属于“中风”范畴,根据其证型可分为痰瘀阻络型和风痰瘀阻型2种类型,病机主要与气化不利、痰浊瘀阻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需遵循活血化瘀、息风化痰的原则[6]。化痰通络汤中的法半夏能够发挥出化痰消结和燥湿健脾的效果;橘红可利湿散寒;枳壳具有理气宽中、消积行滞的效果;川芎可行气活血;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远志能够祛痰消肿;石菖蒲可理气豁痰、散风活血;茯苓具有健脾、消肿之效;党参可健脾胃、补中益气;丹参可活血祛瘀;炙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7]。以上诸药合用可发挥出活血化瘀、息风化痰、理气解郁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化痰通络汤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脂及抗凝血的作用,治疗时根据急性脑梗死不同分型适当加减药物,对症下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痰瘀阻络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50%,风痰瘀阻组高达95.00%,而对照组仅为80.00%。结果表明,给予不同辨证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化痰通络汤,可有效促进其康复,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化痰通络汤中茯苓具有增强脑抗缺氧缺血的作用,可有效减轻脑供血不足情况下的脑损伤,避免可逆性损伤时间窗缩短,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另外,川芎还能不同程度扩张脑血管和脑血流量,促进脑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可见化痰通络汤在改善脑神经功能方面可发挥出较为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中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患者经治疗后,其NIHSS评分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给予痰瘀阻络型、风痰瘀阻型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化痰通络汤治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可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化痰通络汤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避免患者出现再灌注脑损伤,同时还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其微循环,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痰瘀阻络组、风痰瘀阻组患者接受化痰通络汤治疗后,均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效果。可见,采用化痰通络汤对痰瘀阻络型和风痰瘀阻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进一步加快其康复速度。本研究虽通过3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但未调查其生活质量,无法判断化痰通络汤对痰瘀阻络型和风痰瘀阻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对该方面进行补充,才能进一步丰富研究结果。综上所述,针对不同分型的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化痰通络汤对其进行治疗,并加强对其的护理干预,能增强其神经功能,改善其预后,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阻络阻型通络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中药外敷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DCE-MS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平衡火罐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