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珈妤 孙文文 李洋洋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洛阳 471000)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以震颤、行动迟缓等运动特征和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上升[1]。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咽喉肌因控制不佳而出现吞咽功能的障碍,食物吞咽困难,进食量减少,体重也逐渐减轻,还容易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危及患者生命[2]。目前,临床上针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依靠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来缓解吞咽障碍的症状困难。有研究指出,摄食训练是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非药物治疗,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和营养补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3]。但是摄食训练需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需要不同的摄食训练方法,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患者肺部感染,影响预后。吞咽治疗仪是用于咽喉部非机械原因损伤引起的吞咽障碍的治疗仪器,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颈部神经肌肉促使其运动,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治疗仪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之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摄食训练的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18年5月-2021年7月接收的65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3)。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5.72±4.79)岁;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的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3±1.34)年。研究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59~74岁,平均年龄(65.42±4.82)岁;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的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4.00±1.20)年。两组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5]中关于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符合《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6]中与吞咽障碍有关的诊疗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两种诊断标准;(2)均伴有吞咽障碍;(3)患者能够进食或饮水;(4)没有意识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严重高血压患者或心脏病患者;(2)颅内感染或有颅内肿瘤的患者;(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4)喉部有手术史的患者;(5)使用鼻饲管的患者;(6)使用植入式电子装置的患者;(7)有电疗不良反应的患者。
1.4.1对照组
给予患者左旋多巴、司来吉兰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摄食训练。摄食训练内容包括:(1)摄食体位:患者需要采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垫住身体偏瘫痪侧肩部,头部微向前屈歪向健全侧;(2)食物要求: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密度均一、不易松散和变性,例如菜泥、蛋羹等,同时也要兼顾食物的温度;摄食时应当把食物放在患者口腔最敏感的位置,如健侧颊部或健侧舌后部;(3)摄食量:适合患者一口吞咽的食物量,患者应当先以3~4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4)摄食速度:患者应当匀速进食、咀嚼和吞咽;(5)餐具要求:勺面应较小、不宜粘上食物,勺柄粗且长度适量;(6)滞留食物去除:通过空吞咽、交互吞咽、侧方吞咽方式。另外,患者摄食前后应当用漱口水清理口腔,保持口腔湿润和清洁,防止残留食物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摄食时间应当控制在45min以内,10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
1.4.2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吞咽治疗仪(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192090276,规格:DK-802C电脑型),患者使用前先清洗颈部皮肤,然后在舌骨上下的位置分别放置一块电极片,颈前正中线位置等距离垂直排列放置另外两块电极片;设定治疗仪电流参数在0~25mA范围内,波宽约为700ms;再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适当调整其他参数;刺激1次的时间约为3~5s,每次45min,2次/d,10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
(1)疗效标准:以《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7]为标准,参照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两组吞咽障碍患者2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洼田饮水试验的检查方法:被检查的患者端正坐姿并饮下温开水30m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时间和呛咳的情况,进行1~5级的评定。显效: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且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有明显改善且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无效: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或未改善且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及以上。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2)吞咽功能:借助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8]评估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该量表从临床检查(8~23分)、3次吞咽5mL水的情况(5~11分)和吞咽60mL水的情况(5~12分)3个方面综合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进行对比。(3)生命质量:借助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9]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命治疗,该量表从患者负担状况、摄食欲望、持续摄食时间等共44子项(1~5分)进行评定,总分为22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差。(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根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的公式计算出两组吞咽障碍患者治疗2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可知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SA评分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SSA评分对比分)
两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SWAL-QOL评分对比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SWAL-QOL评分对比分)
两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知,治疗期间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n(%)]
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是指食物从口腔运输到胃部的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后,食物不能吞咽而滞留在咽喉部容易引起窒息、咳嗽,还可能误吸进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诱发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这是帕金森病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0]。另外,长期的吞咽障碍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因此,吞咽障碍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是治疗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临床上针对吞咽障碍并没有对应的药物治疗,仅通过治疗帕金森病来缓解症状的方式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摄食训练是提高患者吞咽能力的非药物的指导治疗方式,保持适当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从摄食体位、食物选择、餐具选择等多方面指导患者用正确方式进食,是患者补充营养的有效方式[11]。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通过摄食训练可改善颈部神经,增加对咽喉部肌肉的控制力,从而提升吞咽功能。但该治疗方式仅对于吞咽障碍不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很明显的疗效,而对于吞咽障碍严重的患者来说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临床考虑采用吞咽治疗仪和摄食训练联合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
近几年随着对吞咽障碍治疗的深入研究,借助仪器辅助治疗吞咽障碍患者逐渐受到患者的关注。吞咽治疗仪是利用电流刺激神经肌肉的新型治疗技术,借助仪器输出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对患者颈部的神经肌肉进行电流刺激,促使神经和吞咽肌群兴奋,缓解神经元麻痹症状,还能够重建与恢复吞咽反射弧功能,实现咽部肌肉的正常收缩,对患者提高吞咽能力有重要作用[12]。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认识到吞咽治疗联合摄食训练的方式对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是有积极作用的。具体分析,SSA评分和SWAL-QOL评分都是评估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的评判标准,结果显示,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由此可知经过联合治疗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生命质量自然会提升。摄食训练是指导患者正确摄食的训练方法,其在进食体位、食物的选择和餐具的使用要求等方面较为严格;吞咽治疗仪是辅助患者进食的仪器,通过刺激神经元使其复苏,从而加强吞咽肌群的吞咽能力,帮助患者更好进食。摄食训练弥补了吞咽治疗仪进食前准备等方面的不足,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此外,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来看,研究组发生率同样降低了许多,表明吞咽治疗仪联合摄食训练使用,可以避免单独使用摄食训练容易引起患者肺部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等影响患者恢复的风险。
综上所述,吞咽治疗仪联合摄食训练有利于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