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秀珍菇病害调查与防控策略

2022-08-05 08:20袁宗胜柯丽娜陈国平谢宝贵
食用菌 2022年4期
关键词:菌袋漳州市病原

刘 芳 袁宗胜 柯丽娜 袁 滨 陈国平 谢宝贵*

(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3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4漳州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福建漳州 363099)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属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伞菌目Agarical,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1],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除了传统季节性栽培秀珍菇外,工厂化栽培规模也逐步扩大[2],但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生产区域的病害不断加重,严重制约秀珍菇产业的发展。秀珍菇病害不仅会影响外观口感,严重时还会导致子实体彻底死亡[3]。为进一步了解秀珍菇病害的发生情况,笔者于2021 年10—12 月对福建省秀珍菇主要栽培区(漳州市、福州市等)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采集病害样本,并对部分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期为当地秀珍菇病虫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真菌培养采用PDA 培养基:新鲜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病原真菌DNA提取试剂、ITS 片段扩增所用的引物、Marker、dNTPs、Buffer、溶菌酶,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秀珍菇真菌性病害调查

调查福建省漳州市、福州市等秀珍菇主要栽培区秀珍菇病害发生情况。在病害调查过程中,咨询当地食用菌栽培技术主管部门,至经常有病害发生的菇棚或车间查看秀珍菇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后,对发病菌袋进行编号,并详细记录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病样症状特点等。

1.2.2 秀珍菇主要病害的分离和病原物鉴定

1.2.2.1 病原物采集

采集点:福建省漳州市、福州市等秀珍菇设施化栽培主要产区。采集时期:秀珍菇发菌期、后熟期和出菇期。采集方法:排查菇棚或栽培车间秀珍菇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后,整袋采集发病菌袋,并低温保存运输,保持病原物的原始性。

1.2.2.2 真菌性病原物的分离与ITS序列分析

用接种针直接刮取发病部位的霉层,并放入PDA 培养基,28 ℃恒温培养3~7 d 后,用接种针挑取病原菌边缘菌落至PDA 平板纯化培养。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然后将纯化的病原菌转接至PDA 斜面培养基备用。采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DNA,提取出的DNA 进行下一步PCR 扩增,PCR扩增选用的引物是真菌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 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4],将 PCR 扩增得到的产物经过1%(W/V)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业测序。将测序结果在 GenBank(NCBI,http://www.ncbi.nlm.gov)中进行BLAST 同源性分析。用MEGA 5.0 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系统发育树[5],Bootstrap检验的重复次数为1 000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建省秀珍菇病害调查结果

在福建省漳州市、福州市等秀珍菇主要栽培区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26 份。就病害发生因素来看:因害虫传播等因素引起的病害1 份,主要是菇蝇幼虫侵染取食;因生产过程控制不当,如温湿度、CO2控制不当,光照控制不当等引起的病害或畸形1 份;因原料带菌、灭菌不彻底、菇房环境消毒不彻底、菌袋破损、接种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病害有24 份,占总采集样本的92.31%。

表1 福建省秀珍菇主要病害调查结果

2.2 秀珍菇主要真菌性病害鉴定

2.2.1 木霉病及发生情况

主要为木霉属的病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菌袋,如未灭菌彻底的菌袋,上架发菌时有轻微破损的菌袋。木霉菌丝开始为浅灰青色,菌丝生长速度快,侵染定殖后能在2~3 d 出现明显的菌斑,并快速扩散,能在7 d 内侵染整个菌袋,破坏秀珍菇菌丝(图1)。病原物经鉴定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图1 秀珍菇菌袋感染木霉及显微图

2.2.2 青霉病及发生情况

青霉病属于污染性病害,通常发生在未灭菌彻底的菌袋上,菌丝生长速度不快,在菌袋上多呈现小块状发病,有时能与秀珍菇菌丝共存。但在时间较长的未接种的菌袋和弃用的菌袋上能见到大量繁殖的青霉(图2)。病原菌经鉴定为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和圆弧青霉菌Penicillium cyclopium。

图2 秀珍菇指状青霉发病状态及显微图

2.2.3 链孢霉病及发生情况

链孢霉在消杀不彻底的菇房内时有发生,通常是通过棉花塞或破口侵入菌袋。链孢霉生长速度极快,通常从入侵至长满袋时间不超过2 d。被侵染的菌袋内出现淡黄色絮团状菌丝,菌丝较密;链孢霉长满菌袋后只要接触到空气,立即在棉花塞上或破口处产生块状的孢子团(图3)。孢子团能迅速扩散孢子,对菇房内其他菌袋带来污染隐患,须及时处理。病原菌经鉴定为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图3 链孢霉侵染的秀珍菇菌袋

2.2.4 其他病害及发生情况

调查中还发现生理性病害1种(图4A)。发病原因为菌袋开袋后该菇房温度过高,湿度未能及时调高。有的栽培户使用加热油汀对打冷后的菇房快速升温,容易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菌袋表面失水过快,部分原基失水干死,存活原基集中在部分区域,但因过密,使得原基发育不良,过早形成菌盖长出畸形菇。

图4 秀珍菇其他病害

其他病害如菌袋灭菌不彻底导致子囊菌污染(图4B);菌袋外壁残余料在装袋后未清理干净,栽培后期感染杂菌(图4C)。

2.3 秀珍菇病害防控策略

目前栽培秀珍菇均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有的小型企业直接购买大型企业生产的长满菌丝的菌袋进行出菇。因此,栽培环境成为秀珍菇是否发生病害的决定性因素,且直接影响病害的病原菌、发病过程和发病程度。不论是设施化大棚秀珍菇,或是工厂化栽培秀珍菇均应充分重视秀珍菇病害的源头与过程控制。结合秀珍菇病害发生情况和调查过程中所见菇房(棚)管理,卫生控制、人员素养等方面,笔者提出秀珍菇栽培者尤其是秀珍菇生产企业应导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管理体系[6],从而达到预防或降低病害的发生,以保证食品安全。具体防控措施:(1)对秀珍菇栽培所用原辅料及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进行防控;(2)对关键控制点监控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熟知超出关键限值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3)加强接种操作的规范化管理;(4)加强菇房(棚)温湿度及其他各项控制指标的管控;(5)严格菇房(棚)、器具的卫生及消毒;(6)加强现场及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7)加强菇房(棚)虫鼠害的防控;(8)加强生产用水的管理[7]。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福建省秀珍菇病害的发生情况,为秀珍菇病害的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导致秀珍菇发生病害的因素有多种,除生产管理因素、病原物、环境条件外,菌种退化、菌种老化也是重要因素[8]。低劣的菌种会导致菌丝活力衰弱,接种后易被病原菌侵染而发生病害。因此,严格遵循菌种生产相关标准,采用优质菌种,通常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针对秀珍菇病害的防控,笔者认为要充分重视源头控制与过程控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切实做好防控措施[9]。提出导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理念,从而达到预防或降低病害的发生,以保证食用菌产品卫生安全[10-11]。

猜你喜欢
菌袋漳州市病原
驼峰挂瀑
印 玺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