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墉城集仙录》中的西王母形象

2022-08-05 06:18巫建平
名家名作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王母道教

巫建平

“西王母”称谓最早出于《山海经》,在民间传说中又被称为“王母娘娘”,道教神系中为“金母元君”“西池金母”等,从西王母的诸多叫法中可感知西王母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在演变过程中同其他文化结合,极具复杂性。本文所依据的文本《墉城集仙录》由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所著,是以各方典籍为基础汇编而成的女仙传记,所体现的西王母形象是道教化基本完成的产物。

一、地位尊贵

(一)极阴之元 统率女仙

女仙谱系中以西王母为尊,“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西王母为西华至妙之气而成,具有极致的阴性力量,为女性力量的翘楚。老子主张贵柔守雌,柔与雌与女性密不可分,在老子眼中,柔和雌具有强大的作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以水喻柔之形,水能包万物,且潺潺不断,女性如水,表面柔弱,其攻击性似有似无,内在的柔韧能化解坚固,克制强硬,体现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女性属于阴性力量,可以生育后代,繁衍子嗣。《道德经》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意为母体,也指女性的生殖器官,在母亲生育繁衍之下,世界才能和谐顺利地运行,从母亲之意引申至道,老子以“玄牝”象征道为天地根,可看出老子注重母性的生殖崇拜。因此,正因为西王母为“体柔顺之本”“极阴之元”才得以“母养成群”,成为女仙之首。

此外,女仙世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各个等级“各有差降,不可超越”,西王母以墉城为治,管理三界之内的女仙,“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原始天尊还授予西王母召集生灵、统领真人圣人、监督盟誓、验证凭证的权力,天尊朝宴之会,西王母均能来去自如,“元始天王授以万天之统,龟山九光之篆,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天尊上圣朝宴之会,考校之所,王母皆临映焉。”如此来看,西王母在整个神仙系统中不仅统率女仙,还具有参与决策事务的权力。

(二)居所

西王母的居地在昆仑山,地处“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为昆仑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墉城”。墉城内宫阙、金池、玉楼、丹房、瑶池、玄台一应俱全,金碧辉煌。“所谓玉阙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字,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戴华胜佩灵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踏映,羽旆荫庭,轩砌之下,殖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然皆奏八会之音也。”《海内十洲记》中记录了天墉城位于昆仑山,四面环海,洪涛千丈,离岸甚远,非常人所能到达。城内环境优美,建筑辉煌齐全,楼台宫阁林立,宫殿有青、紫、绿色相互映衬,又置彩帐点缀,色彩夺目,壮丽非凡。青枝空垂,树高千尺,庭荫之下形成秀美风景,无风之时神籁自成环绕其间,仙法使之如然,非人间能妙有。居所的险绝作为仙人之分的天然屏障,绝断了俗人的惊扰;居所的富丽堂皇,色彩明丽精致,奇幻的景致衬托出西王母的地位尊贵。

(三)帝王及百姓对西王母的崇拜

《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西王母有长生不老之药,拥有掌控生死的能力,这一能力就为西王母信仰的广泛流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人寿命远比今人短,渴望长生的愿望对他们来说极其迫切,在东汉时期,追求长生不老、道教成仙的人逐渐增多,特别是在葛洪著作《抱朴子》的影响下,百姓对修炼成仙更加有信心。与下层社会略有不同,皇室贵族们更加忧虑生命的短暂,帝王拥有现世绝对的权力和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却仍要遵循生死规律,生命的有限与丰厚的财富形成强烈反差,为了满足心中的欲望,天子对长生不老的诉求更为激进。

汉武帝好长生之道,宠信方士,为求长生不老,汉武帝首先于元封元年登嵩山之岳,“筑寻真之台,斋戒精思”,在诚心祈祷下,西王母派王子登传话,七月七将至宫殿中,汉武帝欣喜,又“清斋百日,焚香宫中”。见到西王母后,跪拜西王母,叩头请教长生之法,跪受王母之戒,离去时,帝又下席叩头请留。在会见西王母的整个过程中,汉武帝贵为天子,拥有最高权力,是臣民跪拜的对象,却反跪于西王母,多次的跪拜、叩头中尽显谦逊恭敬,如此恭敬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西王母会见之难,元封元年筑台,四月西王母派人传话,七月七两方会见,其中跨度较长,长时间的等待在汉武帝看来西王母相当尊贵,见面的机会来之不易;其二是汉武帝确信西王母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因此在见到西王母和传法之时皆以敬畏心相待。

西王母在百姓中流传见于西汉晚期,统治阶级愈发腐朽,外加频发的地震、暴风雨等自然灾害,螟灾、鼠患、蛇患等流行,以及那时所发生的其他乱象,百姓已惴惴不安,在百姓对这些现状的惶恐中,在哀帝建平四年,出现了“传形诏筹”。《汉书·五行志下》记载道: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稾或棷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 ‘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西王母信仰如定海神针般在慌乱的社会氛围中安抚百姓的情绪,整个秋天,百姓都在奔走传筹,并设置博具,以歌舞祭祀西王母,对西王母信仰陷入狂热的状态,西王母信仰在下层百姓中开始流行起来。

二、女性形象

《墉城集仙录》描写的是女仙谱系,不同于以往的《神仙传》《列仙传》以男仙为主、女仙为辅构造的神仙体系,集中凸显了女性的强大作用,她们法力非凡,容貌美丽,不再作为男仙的依附,将女性置于和男性等同的地位。

(一)灵动少女

西王母风姿绰约,美丽灵动,既有华美的服饰衬托高贵雍容的气质,又以年轻的面容展现少女般勃勃生机的姿态,“年可二十许,天姿晻蔼,灵颜绝世,真灵人也”。西王母以青春靓女形象示人是因为道教修炼旨在返璞归真,使生命回到自然淳朴状态,接近“道”的本性,达到长生久视的目标。西王母作为道教神祇,其形象也同样符合道教修炼后霞举飞升所达到的“与道同体”的形象。因此《墉城集仙录》中的西王母变换了《山海经》中的“豹尾虎齿,蓬头戴胜”的形象,将其改为“或曰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这样的改变解决了在西王母演变发展中两种不同形象的矛盾,顺理成章地过渡到西王母道教化过程后的优美女仙形象。

(二)独立女性

男尊女卑、阴主阳从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封建社会中,男为乾、位尊与女为坤、位卑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父权制就以阳尊阴卑的思想实践化为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如此一来男尊女卑的人伦秩序和政治秩序就与天地尊卑有关的宇宙属性相对应,从而具有权威性和超强的制约力。女性便作为父系社会中的附属品,为男性服务,女性身上表现的德、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男权的要求和约束。发自内心的主体意识、真实想法被男权社会所剔除,留下来的多是男性社会下的男性需求和价值满足,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只能作为训化的宠物而存在。

面对这个不平等现象,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以阴阳和合的角度看待男女关系,解释男女平等。老子将万物生发的过程分为“道生”和“生生”,“道生”作为本源之所在,具有生养万物的能力,其过程具体表现为阴阳二气的转化,阴阳二气的交感、融合的内在动力驱使“道生”和“生生”能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状态。阴阳是运行过程中的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二者并无高下、贵贱之分,也并非对立刚硬,两种元素相互结合,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态。天地生成,宇宙运行,皆是由阴阳二气的交感转换在发生作用,即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既然万物都如此,那么男女也不例外。可印证于《墉城集仙录》中万物生发的过程:“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亦号曰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亦号王母……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道气本寂静无为,启迪玄功分化为至妙之气形成西王母,至真之气形成东王公,化为人形后二神又共理阴阳二气,陶钧万物,这一过程和老子所述的逻辑基本一致,在万物生成之中,阴阳交合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由阴气形成的西王母和由阳气形成的东王公处于同一地位,西王母是极阴之元,统领三方十界女仙仙阶仙籍,东王公又称东王父、东父,为男仙领袖。两者的设定符合阴阳相生的规律,体现了天地之道;万物运行则是阴阳二者的交感转换,象征着在社会中男女相互配合,人类才能繁衍生息。

由上分析,西王母面目清丽,只二十来岁模样,同时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完美形象形成的背后和唐代女仙崇拜有密切联系。唐初李唐皇室为强化统治,宣称李氏是老子之后,大力神化老子,给老子不断追加封号,积极修建老君庙和道观,老君的地位达到无与伦比的程度,道教中贵柔守雌观念对封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之西域人进入中原,在相互影响之下,人们的思想和眼界更加开放,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帝王崇道,在官方力量的带领之下,上至群臣,下至百姓,掀起修道热潮。在皇室宗亲中,太平公主成为道士为外祖母祈福,睿宗两个女儿金仙和玉真皆入道成为女冠。皇室女性的影响力使得女仙崇拜愈演愈烈,《墉城集仙录》中就记载着大量唐代女仙,有徐仙姑、谢自然、王氏女、黄观福、杨正见、王奉仙、黄上仙、戚玄符等人,可看出唐代女性修道之风盛远。

三、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功用

(一)传授道教经文

西王母在丰富道教内容上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道教经书的传授和道教修炼。道教经书大多需要假托神仙授予,这与道教的最终追求密不可分,修道的目的是使人长生不老,得道升仙,这个过程是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跃进。为了使经书内容令人信服,必须使道经具有权威性和神秘性,于是道经就假托神仙传授,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原始天尊都曾降临人间,向人授经。书中所记如西王母派九天玄女前去帮助黄帝大战蚩尤,“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派上元夫人到句容山“授茅固茅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四部宝经”。“王母执《太宵隐书》,命传女张灵自执交信之盟,以授于盈固以衷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可见西王母和麾下女仙均起着传授经书道法的作用。又《尚书帝验期 》记载道:“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凡是得道授书的人,都要去昆仑山的宫阙朝拜西王母,说明西王母确有传授道经的职能,超越性与神秘性并存的神仙授经方式为道经增加了权威性和灵验性,反过来,道经在人人流传诵阅中强化了意识中对西母王的崇拜。

(二)道教修炼

“长生久视”是道教修炼的终极愿望,为实现这一愿望,道士们在不断探寻中具化为内外两种路径实践;一是服用草木等物质炼外丹求长生;二是以人体为炉炼精气神制内丹求长生。而西王母属道教女神并具有掌管生死的能力,自然与道教修炼有所联系,她对长生不老的开示也同样顺应内外两种方法,详见于与汉武帝交谈中。首先西王母表明确有长生不老之药:“其次药有九丹金液、紫华虹英……有得服之,白日升天,此飞仙之所服……其下药有松柏之膏……如此下药略举其端,虽不能长享无期上升青天,亦可以身生光泽,还返童颜,役使群鬼,得为地仙。”神仙之药只能神仙所服;飞仙之药,吃了此药可以白日升天;凡人之药,凡人所服药,可以延年,有返老还童的功效,但不能飞升成仙,只能做长生之用。三类药对所属类别各有针对,各成壁垒,神仙、飞仙、凡人之间服药不可越界,需得循序渐进,具有飞仙的潜质后,服飞仙之药才能白日升天。

其次阐释“不用药石之费”的内丹修炼,乃为上品之道,自然之要:“若能呼吸御精,保固神气,精不脱则永久,气长存则不死……形神俱全,上圣所贵,形灭神逝,岂不痛哉!”道教养生旨在形、气、神三要素,三者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达长生不老的功效。形之精华在于精,先天之精是人得以存在的基本物质;御精可固气,气聚物则生,气散物必死,元精和气是人的必需物,通过存思、坐忘、行气、固神等系列修炼方法,最终目的是形神俱全,得道飞升。

四、结语

《墉城集仙录》构建的女仙体系以西王母为首,赋予了西王母至高地位,从书中记叙来看,西王母从怪兽模样在道教中逐渐演化为美丽女神,并处于女仙中最高位置,其道教化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两汉时期,神仙信仰的盛行下,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是道教修炼的核心,拥有不死之药的西王母就在渴望成仙的氛围中被大力推崇;二是基于阴阳平衡的理论,塑造西王母为阴性力量的女性代表,构建与男仙相对应的女仙系统,体现出唐代的女性崇拜,打破了封建礼教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除此之外,西王母作为道教中地位高贵的女神,在假托神仙授经的传统下,自然也展现出向凡人传授经书的功能,丰富了道教修炼等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西王母道教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女娲补天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道家道教研究
千面女神西王母
西王母文化庙会开幕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