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旺,张海明
(1.黔西南金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19年底,中国黄金资源查明资源储量为1 431.10 t,其中复杂难处理金矿石依然占据金矿资源的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石资源,选择合理的选矿方法、适宜的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是其关键[1]。云南镇沅某金矿选矿厂处理矿石为含砷、锑、碳微细浸染型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石,2009年选矿厂经过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济技术指标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入选品位的进一步降低,产品金精矿金品位降为25 g/t左右,金回收率在80 %左右,金精矿产品销售困难,经济效益低。为此,本文针对矿石性质,在现有选矿工艺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结构优化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指标,为该选矿厂工艺优化及类似矿石的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云南镇沅某金矿选矿厂入选矿石为含砷、锑、碳微细浸染型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石。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金、碳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表3。
表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2 金物相分析结果
表3 碳物相分析结果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辉锑矿、毒砂,微量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墨、碳质和黏土矿物等。矿石中可回收有价金属元素为金,金与硫化矿物嵌布关系密切[2],其中硫化矿物中金占86.21 %,单体游离金占6.97 %,脉石矿物中金占3.49 %。硫化矿物粒度细小,-0.037 mm占73 %;金为微细粒金及次显微金,-0.037 mm占93.70 %。矿石中有害元素为砷、锑、碳,对选矿有一定影响。
该选矿厂现场生产采用阶段磨浮[3-5]工艺流程,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0 %,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三次精选得到精矿1;一次扫选尾矿分级后进行二段磨矿,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 %,再经一次粗选、四次精选得到精矿2,粗选尾矿经二次扫选后抛尾。该选矿厂入选矿石属微细浸染型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石,现场生产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60 %的条件下使用大量的捕收剂强行捕收,使大量微细粒半包裹金矿物进入精选,这是造成精矿品位过低的原因之一。鉴于此,本次试验重点进行了药剂制度优化。
由于生产中磨矿细度设计合理,试验按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占60 %,二段磨矿细度-0.074 mm占80 %进行,药剂制度试验流程见图1。
图1 药剂制度试验流程
2.1.1 捕收剂用量
一段磨浮粗选只对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60 %条件下已达到单体解离的部分金进行选别,以防止这部分金在进一步细磨过程中过磨而被抛尾,因此一次粗选捕收剂用量不宜过大,以二段磨浮粗选用量的1/2为宜,捕收剂选用与生产同步的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用量比2 ∶1,磨矿中加入石灰,调节pH值至8。捕收剂用量分别为:①粗选一丁基黄药20 g/t+丁铵黑药10 g/t;粗选二丁基黄药40 g/t+丁铵黑药20 g/t;捕收剂用量90 g/t。②粗选一丁基黄药30 g/t+丁铵黑药15 g/t;粗选二丁基黄药60 g/t+丁铵黑药30 g/t;捕收剂用量135 g/t。③粗选一丁基黄药40 g/t+丁铵黑药20 g/t;粗选二丁基黄药80 g/t+丁铵黑药40 g/t;捕收剂用量180 g/t。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大,金精矿金品位先升高后降低,金回收率逐渐升高;当粗选一丁基黄药30 g/t+丁铵黑药15 g/t,粗选二丁基黄药60 g/t+丁铵黑药30 g/t时,选别指标最佳,因此选择捕收剂用量135 g/t为宜。
2.1.2 硫酸铜用量
矿石中的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紧密共生,粗选二中加入活化剂硫酸铜有利于选矿。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硫酸铜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3可知: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金精矿金品位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金回收率先增大后略有下降。综合考虑,确定粗选二硫酸铜用量为80 g/t。
2.1.3 水玻璃用量
由于选矿生产要求的磨矿细度细,矿石中的次生泥化绿云母和黏土矿物对浮选有不利影响,特别是不利于浮选金精矿金品位的提高[2],而添加适量水玻璃对浮选矿浆中泥质物有分散和抑制作用,进而可优化浮选环境,提高选别效果。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
由图4可知:添加水玻璃后,金精矿金品位大幅提高;随着水玻璃用量的增加,金精矿金品位不断增大,但金回收率逐渐下降。因此,适宜的水玻璃用量为200 g/t。
在小型试验获得的最佳试验条件下,进行了2种流程结构的闭路试验:中矿依次顺序返回和中矿返回再磨。
2.2.1 中矿依次顺序返回
中矿依次顺序返回小型闭路试验采用阶段磨浮工艺,闭路试验条件及流程见图5,精选和扫选中矿依次顺序返回,试验结果见表4。
图5 中矿依次顺序返回闭路试验流程
表4 中矿依次顺序返回闭路试验结果
由表4可知:经过药剂制度优化调整后,金精矿金品位由现场生产的25 g/t左右大幅度提高到42.74 g/t;金回收率由80 %左右提高到85.52 %。
2.2.2 中矿返回再磨
通过对中矿依次顺序返回闭路试验获得的金精矿、中矿和尾矿进行分析,发现中矿中有大量载金矿物黄铁矿和脉石矿物的包裹连生体,这些连生体在流程中反复循环,恶化浮选效果[6],最终部分进入尾矿,因此需增加中矿再磨,促进载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将精选一中矿返回至二段磨矿进行再磨,中矿返回再磨闭路试验流程见图6,试验结果见表5。
图6 中矿返回再磨闭路试验流程
表5 中矿返回再磨闭路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精选一中矿返回至二段磨矿再磨后浮选,获得的金精矿金品位为41.54 g/t,尾矿金品位从0.34 g/t降为0.23 g/t,金回收率高达89.46 %,指标较好。因此,中矿返回再磨工艺流程适宜处理该矿石。
1)云南镇沅某金矿选矿厂处理矿石为含砷、锑、碳微细浸染型低品位难处理金矿石,其浮选指标不理想,金精矿金品位为25 g/t左右。试验在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基础上,进行了药剂制度优化试验研究,金精矿金品位提高到40 g/t以上。
2)采用阶段磨浮、中矿返回再磨闭路试验流程,在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获得的金精矿金品位为41.54 g/t,金回收率比现场生产提高了9百分点左右,达到89.46 %。
3)与现场生产流程相比,该工艺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简化,两段粗选精矿合并进行一次精选,操作简单易控制,有利于金精矿金品位提高,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