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会涛 杜胜利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心血管内科 北京 101500 2 北京朝阳医院胸痛中心 北京 100020)
冠心病作为一种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堵塞并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在40岁以后具有较高发病率,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等,冠心病发病群体也呈现出一定年轻化趋势[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作为可以将闭塞的血管快速开通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治疗方式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不良预后风险,因此需要在术后及时采取其他治疗干预措施[2]。替格瑞洛是临床常见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之一,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血栓预防等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无论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还是在抗凝方面均有良好作用[3],本文正是基于此,选取了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4例符合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分析替格瑞洛在其介入术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4例符合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62)。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5岁至73岁,均值(61.22±5.63)岁;冠心病病程分布区间为1年至8年,均值(5.15±1.68)年;术后10d至27d不等,均值(18.12±3.76)d。试验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6岁至75岁,均值(61.28±5.60)岁;冠心病病程分布区间为2年至9年,均值(5.22±1.64)年;术后11d至29d不等,均值(18.24±3.73)d。两组患者上述一般临床资料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相关诊断标准[4]同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者;②初次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同意用药方案者;④具备良好治疗依从性者。排除标准:①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心律失常或者心力衰竭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⑥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者。
1.2方法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均先进行常规治疗,例如扩张冠状动脉以及降压调脂等,之后均安排患者开展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先予以口服阿司匹林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05),每次服用300mg,每天服用一次,两组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后,每次口服100mg阿司匹林片,每天服用一次。之后对照组选择氯比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治疗,术前每次服用300mg,术后每次服用75mg,均每天服用一次。试验组选择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口服治疗,术前每次服用180mg,术后每次服用90mg,均每天服用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标准[5]为:患者治疗后其心肌缺血以及呼吸急促等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同时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恢复正常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其心肌缺血以及呼吸急促等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同时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视为有效;若达不到上述标准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各项血小板参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在其治疗前后分别借助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以动态透光比浊法[6]对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和血小板抑制率(IPA)进行检测计算。③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分别在其治疗前后抽取5ml空腹静脉血抗凝处理后离心五分钟(3000r/min)留取血清,以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
1.4统计学方法
2.1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效果对比
如表1所示,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效果对比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血小板参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
如表2所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血小板参数指标(MPAR、IPA)治疗前对比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显示试验组MPAR及IP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表2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血小板参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
2.3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
如表3所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TT、PT、FIB)治疗前对比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显示试验组TT以及PT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表3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比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生除了和冠状动脉壁上斑块积聚存在密切关系,同时还和患者年龄以及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等存在一定关系,发病后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需要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7]。经皮冠脉介入术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疏通堵塞的血管,帮助患者恢复心肌灌注,但是该治疗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支架置入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造成损伤,进而使得患者机体凝血机制激活,诱发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因此对于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其介入术后及时予以相应的抗血小板治疗十分有必要[8]。
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以及氯吡格雷等均是临床常见抗血小板药物,然而考虑到个别患者可能会对阿司匹林存在抵抗现象,其术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增加患者再出血风险,为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多会在其术后联合替格瑞洛或者是氯吡格雷治疗[9]。氯吡格雷虽然对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但是研究[10]表明其转化率相对较低,抗凝效果要低于替格瑞洛。替格瑞洛作为一种起效快且疗效稳定等优点的环戊三唑嘧啶类化合物,其无需代谢激活,相较于氯吡格雷,其具有更强及更快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效果对比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项血小板参数指标(MPAR、IPA)以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TT、PT、FIB)治疗前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比显示试验组MPAR及IP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T以及PT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治疗中,替格瑞洛治疗不仅疗效理想,而且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渊潭等[12]也在对120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研究中指出,其术后应用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提升幅度均要明显高于术后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P<0.05),和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替格瑞洛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其介入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而且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也可以带来良好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