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玲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 枣庄 2773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表现为体内循环动脉压升高,一般舒张压超过90mmHg、收缩压超过14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疾病。临床将该疾病划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两类。据统计,我国成人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高达27.9%,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更高达53.2%,且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调整,高血压发生率同比升高[1]。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疾病与高血脂间存在紧密联系,一般高血压疾病患者患高血脂的风险远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除单纯以药物降压外,也应注意调节患者血脂水平[2]。本文针对2020.1-2021.12我院接诊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探讨单纯降压方案与降压联合调脂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分析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诊治疗高血压患者90例研究分析,根据红绿小球抽签结果划分两组,抽取绿色小球患者作为对照组,共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16±5.33)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8.14±1.05)年,其中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例患者合并冠心病。抽取红色小球患者作为观察组,共45例,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3.01±5.2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8.25±1.07)年,其中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6例患者合并冠心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入院时检测收缩压在150-180mmHg,舒张压在90-110mmHg;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胆固醇指标升高情况,总胆固醇测定均超过6.22mmol/L,甘油三酯测定均超过2.26mmol/L;③患者均同意参与且积极配合本次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②排除对治疗用药过敏的患者;③排除临床信息缺失、排斥参与研究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1.2 方法
对照组高血压患者采取单纯降压治疗方案,选用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上述药物可单独使用,也可联用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采取降压联合调脂治疗方案,降压用药与对照组一致,调脂药物选择辛伐他汀,用量用法为:每次20mg,每日1次,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对血压指标、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其中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正常范围:100-12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60-89mmHg);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正常范围:<5.18mmol/L)、甘油三酯(正常范围:0-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正常范围:1.16-1.55mmol/L)、低密度脂蛋白(正常范围:<3.12mmol/L)。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统计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1 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检测比较
两组患者未用药治疗前,血压水平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2个月持续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检测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检测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对血脂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均出现一定程度改变,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结果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检测比较
2.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通过患者自行缓解,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高血压属于临床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病变,主要指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的病变,属于当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变之一,在发病过程中还可能伴有心脏、肾脏、脑组织等多种病变,临床大数据统计显示高血压可作为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而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所引发的各类循环系统综合征也日益凸显[3]。目前国际医学界尚未提出任何可完全治愈高血压的方案或特效药物,只能通过长期服用血压调节类药物的方式缓解高血压状态,使人体血压值维持在较为健康的程度,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病变的发生几率[4-5]。
实际治疗过程中医学研究者发现,如单纯采用降压的治疗方案,则所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也证明,为人体提供降压药物的同时,配合他汀类药物的干预,不仅可以增强血压的控制效果,还可提升动脉的顺应性,更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中胆固醇等血脂指标的含量,保持血管平滑肌的弹性,从侧面提升血管壁对高血压的承受能力[6]。
从药理学角度分析,降压药物主要可分为多种,包括利尿剂、钙离子通路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利尿剂的主要功能在于有效降低血管内的血容量,并舒张外周血管,以缓和升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组织的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可有效降低该酶类物质的活性,从而抑制高血压发病阶段血管痉挛的程度,从侧面发挥舒张血管的效果。钙离子通路拮抗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表面的钙离子通路,切断钙离子在膜内、外的交换效率,使血管痉挛程度明显下降,起到放松平滑肌的作用,且对于心肌收缩力的控制也有着明显效果,可用于高血压所引发的多种心脏症状[7-8]。α受体阻滞剂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率,稳定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此控制升高的血压,因此对于心脏相关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缓解程度。由此可见,降压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舒张血管、控制心脏泵血量的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并没有对引发高血压的血脂异常指标予以控制,因而无法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辛伐他汀属于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他汀类药物之一,其本身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由胆固醇途径所合成的相关还原酶量,从而阻断内羟甲戊酸的代谢,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量,也可有效清除血液当中所包含的胆固醇,改善血管内皮的基本状态,使其功能尽量恢复至正常。控制血脂指数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凝程度,预防血栓的形成,改善局部血管内环境的健康,从而提高血液的流动效率,避免发生局部血管内血压升高的情况。另外,当血脂降低后还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的活性,与相关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合用,可更好地控制血管痉挛症状,提升降压效率[9]。
此次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血压患者通过降压联合调脂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120.21±10.15)mmHg、舒张压(82.35±4.03)mmHg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3.65±0.26)mmol/L、甘油三酯(1.21±0.16)mmol/L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秦洁莉[10]发表文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24±10.20)mmHg、舒张压(85.54±7.14)mmHg低于对照组(136.31±10.97)mmHg、(90.16±9.21)mmHg,同时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3.87±0.23)mmol/L、甘油三酯(1.23±0.21)mmol/L低于对照组(5.36±0.32)mmol/L、(1.62±0.14)mmol/L相一致。由此可证实通过降压联合调脂药物能够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对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有效调节。
总之,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时可首选降压联合调脂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调节血压、血脂水平,同时安全性理想,倡导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