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用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成分机制及效果探讨

2022-08-04 05:58付珍玲
健康之友 2022年14期
关键词:痰饮肺气支气管炎

付珍玲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 枣庄 277300)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呼吸内科疾病之一,病因在于患者气管、支气管黏膜、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以气促、咳嗽、喘息等为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健康,且症状较重者,可能损害循环系统,造成呼吸衰竭。据调查,我国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约3%-5%,且近几年随着空气质量、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多因素影响,患病率同比升高[1]。以往临床治疗该疾病采取对症措施,即开展抗炎、化痰、止咳等方式,效果不理想。中医理论将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划归入“痰饮”、“喘症”范围,认为与感染风寒、肺气亏损等所致,通过中药可达到补肺气、散风寒的效果[2]。本次研究针对2020.1-2020.12我院接诊89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效果及成分机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诊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9例研究,根据蓝绿小球抽签结果分组,抽取绿色小球患者为对照组,共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33-75岁,平均(51.35±4.9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15±1.04)年。入院时4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气促表现,其中25例患者咳嗽,13例患者呼吸困难,35例患者存在肺啰音。抽取蓝色小球患者为观察组,共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32-75岁,平均(52.05±4.98)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33±1.06)年。入院时4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气促表现,其中26例患者咳嗽,15例患者呼吸困难,36例患者存在肺啰音。纳入标准:①通过X线、CT等诊断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疾病,临床诊断为喘息型;②年龄在32-75岁之间;③同意参与且积极配合本次治疗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慢阻肺、肺结核等疾病患者;②排除受其他因素影响所致咳嗽、喘息表现患者;③排除对治疗方案及药物成分过敏者;④排除临床资料缺失、排斥参与治疗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复许可。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进行吸氧,利用抗生素药物开展抗感染、抗炎治疗,予以异丙托溴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指导患者服用化痰片进行祛痰治疗等。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组方包括:桂枝、赤芍各45g、黄芪、炙甘草各30g、去核大枣12个。如患者伴有咳嗽、喘息症状,加苦杏仁、紫菀各30g,如患者伴白痰症状,加法半夏、陈皮各8g,如患者伴黄痰症状,加枇杷叶、瓜蒌各15g,如患者伴发热症状,加羚羊角滴丸。上述诸药以水煎煮,每日1剂,留汁2000ml,早晚分3次服用。持续服用7d后停药3d,再往复治疗。持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情况,统计总治疗效果,根据症状表现等变化划分显效(咳嗽等症状彻底消失,经CT等检查影像表现恢复正常)、有效(咳嗽等症状有所减轻,CT等检查影像表现相比治疗前好转)、无效(咳嗽等症状未明显改善甚至加重,CT等检查影像表现异常)三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记录两组患者相关症状好转用时情况,包括:气促、咳嗽、喘息、肺啰音。分别于患者入院时、治疗3个月后进行肺功能指标监测,涉及指标包括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流速峰值)、FVC(用力肺活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及总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跟踪随访,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通过黄芪建中汤治疗3个月后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总治疗效果比较

2.2 临床症状好转用时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促、咳嗽、喘息、肺啰音症状好转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临床症状好转用时比较

2.3 肺功能指标监测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肺功能指标监测比较

2.4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随访1年后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当前国内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正在缓慢提升,与社会面群众老龄化、空气污染问题等均有着密切关联。该病症属于慢性呼吸道炎症反应,涉及到多种细胞体系,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发病后以多样性的呼气阶段气流受限症状为主,例如咳嗽、咳痰、喘息等,部分病情较轻患者可在一定时间后自行缓解,剩余患者则可经由药物干预后使病情得到缓解,发病阶段受到外界多种因子的影响会产生气道反应性提高的情况,也是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3]。复发问题也是影响该类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症的问题所在,根据大数据临床研究显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年发病时间约为3个月,断断续续下可持续2年以上的时间,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带来严重的影响,不断重复的咳嗽、咳痰症状会损伤呼吸道粘膜组织[4]。

我国现代中医认为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痰饮”、“喘证”等应为同一类病症,患者症状以痰饮为主,且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诱发复发性风寒,进一步加剧痰饮的症状,最终引发肺气壅闭,肺腑失其宣降之功,故而产生喘息、咳嗽、痰多等症状[5]。中医理论对急症以治标为基础,而对于缓症(慢性病)则以治本为基础,对于患者病症急性发作期阶段时,需选择祛风散寒、宣肺定喘、化痰止咳的方剂为主;而对于正处于缓解期阶段的病症则需选择“培土生金”理论,借助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其中脾土可生肺金,补脾可生肺气,具有稳固肺卫的功效。桂枝汤最早见于《伤寒论》当中,该方剂主要被应用于营卫不和、中风汗证等患者,其具有升阳散气、外泄固本的功效。在方剂中加入饴糖后被称为“建中汤”,增强了桂枝汤建中、补脾的功效,可用于因脾虚而引发的肺虚症状,或用于因散气不固、汗津流失所引起的肺气虚证。黄芪建中汤则是在传统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芪,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肺气极虚、脾气下降明显的患者群体,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有助于降低病情的复发几率和程度[6]。

黄芪建中汤方剂中主要包括桂枝、黄芪、赤芍、炙甘草、去核大枣,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指征添加药材。其中桂枝味辛而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等功效,对于风寒痰饮、气滞寒凝等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7-8]。现代研究则认为桂枝具有抑制细菌、病毒生长的功能,且对于炎性病变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黄芪味甘而性温,可归入脾、肺两经当中,对于脾虚引起的肺虚症状有着极好的改善作用,不仅可以补气、升阳,还具有固表、生津、止汗的作用,其中所含有的黄酮、黄芪皂苷等有效成分可用于缓解慢性糖尿病肾病、慢性肺病、疮免救治不育等,可提升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对机体组织的影响[9]。

本次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黄芪建中汤治疗后,气促好转用时(2.49±0.33)d、咳嗽好转用时(4.51±1.04)d均短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刘江[10]发表文章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气促缓解时间(2.56±0.45)d、咳嗽消失时间(4.46±1.95)d均短于对照组(4.18±1.17)d、(6.84±1.17)d相一致。由此可证实观察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症状的好转。

总而言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采取黄芪建中汤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理想,倡导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痰饮肺气支气管炎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人到中年补肺气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