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金蕾 陈 涛 林晓燕
(高密市中医院 山东 潍坊 261500)
相关资料显示,慢性胃炎的病程较长,患者需长期服药(依据病因),并通过药物治疗达到消除病因、缓解临床症状与改善胃粘膜炎性反应的作用[1]。由于慢性胃炎患者服药时间较长,患者极易产生一定的抵触与抗拒心理,依从性有所下降,进而增加了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与患有并发症的几率[2]。因此为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体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与干预。常规护理效果较差,患者症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为此医护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护理方法,即中医护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但该护理方法的资料与记录较少,难以提供临床查阅与参考[4]。为此本实验选取了80名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对两种护理方法的具体效果与价值进行探讨。
1.1一般资料
为保障研究顺利开展,降低对我院的影响,在与院方多次商讨后,最终将实验的开始与结束日期分别设置为2019年10月10日与2020年10月10日,将我院接收的80名胃炎患者纳入实验,并将所选实验对象依照诊断顺序进行分组(甲组、乙组),每组各包含40名慢性胃炎患者。甲组患病信息如下:女性23名,男性17名,年龄区间为25~75岁,均值(50.00±2.36)岁,病程均值为(1.20±0.24)年;乙组患病信息如下:女性16名,男性24名,年龄区间为25~74岁,均值(49.50±2.19)岁,病程均值为(1.15±0.19)年,两组数据差异较小(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基本信息
参研标准:①实验严格按照伦理规范与要求开展,同时取得了本院与伦理委员会的实验授权。②患者均已成年,且年龄范围为25~75岁,神志清醒,并无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不需他人作出决定。③患者经病理或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排除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缺失,不能提供临床参考与查阅。②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且有重大疾病史、如患有白血病、心脏病或肾衰竭等,对本组实验不耐受。
实验终止标准:①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较差,不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并对后续实验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②患者自愿退出本实验,并签署了退出实验申请书。③实验开展与进行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医疗事故,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一定威胁,及时终止实验。
1.2方法
甲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干预,主要包含指导、监督患者规范用药、生命安全护理等较为基础、专业性较低的护理措施。
乙组:给予患者中医护理与干预,具体如下:
①根据患者患病类型,对其进行辨证饮食护理。若患者患病类型为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应为其制定偏凉的饮食方案,增加雪梨等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服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若患者患病类型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应为其制定较为温补的饮食方案,增加每日摄入温补类饮食的含量,如牛奶、莲子与桂圆等;若患者患病类型为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患者每日应多食用萝卜、柑橘等具有行气功效的食物;若患者患病类型为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饮食应以疏肝解热为主,如绿豆汤等。
②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缓解与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由于慢性胃病时间较长,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干扰,其产生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的几率显著提升,不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与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心境变化、情绪状态等进行密切观察与判定,若患者出现以上不良情绪,应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给予其人文关怀与帮助等。
③给予患者针灸护理,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其症状恢复所用时间,医护人员应给予两组患者针灸护理与帮助。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时,应做好保暖工作,并对针灸部位与针灸用针做好消毒、清洁工作,防止患者产生感染。
④给予患者运动护理,增强患者体质与免疫力。为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与身体素质,医护人员应给予慢性胃病患者运动护理与指导,鼓励患者独立进行运动,并根据其病情状况与运动能力等,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方案。方案中的运动形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并根据患者耐受度对运动时间与运动频率进行增减。
⑤给予患者起居护理,规范其生活习惯。除上述护理措施外,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一定的起居护理,规范其入睡时间,使患者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拥有充足的睡眠与精力,积极面对后续治疗。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与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若比较结果低于0.05,则表明两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1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甲组与乙组治疗有效的人数分别为30人与38人,临床疗效则分别为75.00%与95.00%,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乙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与甲组相比整体更高,统计发现数据差异较大(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2.3 对比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下降),相同时间内乙组的下降范围与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具有较大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对比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分)
慢性胃炎是指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滥用、自身免疫缺陷、急性胃炎长期不愈等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疾病,为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5]。相关资料指出,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个别患者会伴有早饱、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反酸、手脚发麻、无力等症状,此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恶性贫血或胃癌等并发症的几率有所上升,患者自身发展与健康状况受到了一定影响与阻碍[6]。通过比对近年的数据可知,我国近年来慢性胃炎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并已居于世界前列。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慢性胃炎,缓解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已成为人们关注与关心的重点。
现阶段我国慢性胃炎患者多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辅以一定的护理与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全面、高效的引导与帮助,如生活、饮食等方面[7]。但有关数据指出常规护理的效果较差,预后性较低,患者生活水平与质量未能得到有效缓解[8]。为此医护人员对常规护理进行了创新与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护理[9]。中医护理是以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案作为护理中心,以中医护理手段(针灸、艾灸、辨证饮食等)作为出发点,密切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展的护理方法[10]。
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比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与干预,对患者采用中医的效果更优,具体表现如下:乙组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后,其治疗有效率、生活水平与症状缓解、消除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其一定的中医护理与干预,可缩短其症状消除所用时间,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有效防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效果显著,应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