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翠
(泰安市中医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处于缺血以及缺氧状态造成心肌坏死[1]。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还存在心衰、心律失常等相关并发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均产生直接影响[2]。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急骤,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相关心理状态,还伴有胸痛症状,在产生不良心理状态以后会影响治疗以及护理措施顺利展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的有效手术方式,但是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血肿痉挛、穿孔等相关不良事件依然比较常见,部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还会因恐惧、疼痛、手术操作以及病理因素、手术应激反应等因素影响到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效果[3-4]。由此可见,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采取精准、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身心反应以及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次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介入治疗期间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具体研究内容汇总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采取介入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入院手术治疗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以后所占比例一致,汇总患者基线资料: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选取范围于54-76岁,年龄均值为(65.33±3.62)岁,合并症:血脂代谢异常10例,糖尿病22例,高血压28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选取范围于54-76岁,年龄均值为(65.33±3.62)岁,合并症:血脂代谢异常13例,糖尿病21例,高血压26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等基线资料经SPSS24.0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为P>0.05。
纳入标准:纳选对象采取CT诊断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措施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纳选对象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符合手术适应症;患者以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纳选对象患有精神类疾病,存在认知障碍以及视听障碍;表现为全身严重感染;患有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严重器官功能不全;临床资料缺失者;研究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落实病情评估,详细记录患者体征变化情况,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以及治疗措施。此外,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讲解介入治疗手术的目的以及预期效果,促使患者于手术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如果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则采取相应的安抚以及开导措施。
观察组于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1)组建综合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另选4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小组成员均展开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培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护理计划,明确护理内容。(2)术前护理:在患者手术前指导其展开常规检查,告知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必要性以及预后效果,促使患者于检查以及治疗期间积极配合,缓解其负性情绪。(2)手术前1d:加强病房访视,和患者主动沟通以及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顾虑,给予患者针对性疏导措施。(3)手术当天:做好导管室消毒工作,合理调控室内湿度以及温度,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以免发生交叉感染。(4)导管室护理:将患者送至导管室以后加强心电图监护以及吸氧等常规监测,根据患者术式准备医疗设备、耗材器械以及药品,在核对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落实麻醉、导尿等相关操作。(5)术中护理:护理人员于手术期间密切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操作,按照手术步骤配置药液、配合穿刺。(6)术后护理:①体征监测:术后将患者转运至病房,密切监测体征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确保患者24h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此外加强穿刺出血、肢体动脉搏动的监测,监督患者饮水,通过增加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出。②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保证动作轻柔,做好心理疏导以及解释工作,通过音乐疗法等方式引导患者全身性放松,说明负性情绪对于护理效果产生的负性情绪。③家庭支持:组织家庭成员参与至护理工作期间,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以及支持,尽可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促使患者宣泄负性情绪,充分表达自身感受,提升治疗自信心。④康复活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运动计划,在患者机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采取翻身、四肢主动或被动运动等活动形式,逐步过渡为慢跑、散步以及太极等有氧活动,促进心肌供血。⑤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清淡、高纤维流质食物,严禁患者食用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应用QOL量表进行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生理机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单项指标评分范围于0-100分,分值越高即生活质量越高[5]。
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分析心律失常、血肿、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拟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评估内容包含护理针对性、服务态度、业务素养、健康教育、整体满意度等,单项指标评分范围于0-100分,分值越高即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2.1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2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在确诊以后尽早采取介入治疗措施可以取得促进心肌再灌注以及狭窄冠状动脉再通的效果,促进心肌组织血供尽早恢复[6]。但是患者于手术治疗以后会因卧床休息时间较长出现心功能受损,而且患者会因过于担忧预后效果,因外界因素改变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影响诊疗配合度的同时增加了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性,增加了患者术后康复难度[7]。
此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原因如下:以往,临床上所应用的常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取得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方面存在较高的局限性[8]。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发展以及完善,在临床上涌现了较多的新型护理模式,在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模式融入了药学、营养学、康复医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以及预后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9-10]。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了解患者病情发展趋势以及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落实针对性干预措施,在患者护理工作期间鼓励家属积极参与,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以及鼓励,提升了患者治疗自信心[11]。此外,疾病健康教育、饮食结构调整、康复活动、病情检查等相关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治疗环境,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提高疾病认知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规范以及有序的护理措施全面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可以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12-13]。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PCI围手术期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术后恢复以及形成良好预后提供有利条件,对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确切效果,得到了患者认可,可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