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楠
(临邑县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1500)
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患者患病初期,以持续性腹痛为主要病症表现,随着时间推移,疾病会逐渐加深对身体的侵害程度,引发一系列不良症状[1]。基于对患者健康的考虑,医学中对此类疾病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中,从中发现,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方式来抑制病情发展,现阶段有多种药物都能够对疾病产生很好的控制疗效,但治疗期间,受到疾病影响的患者生活能力有很大局限性,产生的大量不良情绪会阻碍治疗进展,同时出院后,部分患者并未严格按照医嘱生活,没有树立完善的自我防护意识,疾病很容易继续复发,为后续治疗增加难度[2]。自我效能干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加全面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控制并预防慢性胃炎[3],本文主要研究治疗期间实施上述护理方式,对疾病产生的作用及成效,现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
医院相关部门同意进行研究后,于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医院骨科内挑选10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遵循抛币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组,每组能够分到5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均呈现在表一中,通过比对后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入选标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基本研究流程,且对研究的进行并未表示异议。排除标准:①患者因各类其他因素,对研究的进行会产生阻碍。②患者有其他严重型疾病,不利于研究开展。
表1 两组患者基础信息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正常护理,内容有:医护人员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及饮食进行适当干预,控制患者的进食选择。患者完成基础治疗后,医护人员将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醒患者要注意每日的用药情况。
1.2.2研究组
研究组加入自我效能干预,内容有:①整体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采用院内自制的评估策略,制定相应的量表,结合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表现来予以评估,方便后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②心理疏通。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在治疗期间会存在大量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施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结合患者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措施,让患者可以以平稳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③健康教育。可以从线上及线下分别开展健康教育。线上方面,可以选择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平台向患者科普相关的疾病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基础认识,并设立微信群,定期统计患者出现的各类症状及康复效果。线下方面,可以开展知识讲座或个人问题解答,将主要的患病诱因为患者详细讲解,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健康防护意识。④生活干预。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出院前,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对其生活及饮食方面施以指导和干预,帮助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多食用健康食物,同时,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定期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1.3判定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恢复状况进行评估,主要参与评估的指标有生理方面、社会方面、心理方面以及健康方面,单项指标的评估满分值为100分,健康标准值为60分,患者所得分值与100分的差距越小,代表该项指标的恢复程度越高。②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进行评估,主要参与评估的不良情绪有焦虑及抑郁。单项指标的评估满分值为100分,健康标准值为50分,患者所得分值与0分的差距越小,代表该项情绪改善程度越高。③将两组患者的出院后遵医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参与评估的指标有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情绪稳定、按时运动,单项指标的评估满分值为100分,合格标准值为60分,患者所得分值与100分的差距越小,代表该项指标执行情况越好。④记录各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记录标准: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且身体恢复良好,则为非常满意;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且身体恢复较好,则为满意;患者仍存在明显症状,且身体恢复较差,则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2.1 分析自主能力恢复状况
研究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与健康标准的差距以及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2 分析自主生活能力分)
2.2 分析不良情绪变化
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及情绪波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3 分析不良情绪变化分)
2.3 分析出院后遵医情况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自主防护意识及自觉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4 分析出院后遵医情况分)
2.2 分析满意程度
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护理方式,在护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5 分析满意程度[例/%]
近些年,我国经济环境得到改善,很多人因此降低了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在长期各类食物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加持下,胃部受到的刺激越来越大,致使慢性胃炎患者群体迅速扩大[4]。慢性胃炎主要由于胃粘膜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出现炎症,从而致病,医学研究中将导致慢性胃炎出现的主要不良因素归类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以及常见的细菌感染等[5]。慢性胃炎患者在患病初期通常以腹痛为主要病理表现,经过长时间发展后,多种临床症状会相继出现,大幅降低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使患者需要依靠他人才能进行基础活动,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方面会产生极大影响。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处于较发达的状态,针对此类疾病可以选择特定药物就能有效控制其发展趋势,很多药物都能在短时间内修复受损胃粘膜,消除炎性物质,但过程中基于疾病原因,患者很容易出现大量不良情绪,导致自身治疗信心不足,无法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配合,延长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同时疾病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出院后,患者缺乏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对疾病没有展开预防和控制,很容易二次患病[6]。自我效能干预结合了正常护理的优势,并在其基础上完善了护理内容,先用评估量表的方式,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便于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对一些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实施心理疏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饮食中予以适当干预,并加强健康教育,多方面辅助患者康复[7]。
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与健康标准的差距以及生活中对他人的依赖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自我效能干预提供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平均生活水平,让患者更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及情绪波动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自我效能干预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出现不良情绪;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自主防护意识及自觉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健康教育的加强让患者能够了解自主预防的重要性,从而在出院后遵从医嘱;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护理方式,在护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自我效能干预从患者角度出发,让患者对该护理措施的接纳性更高,因此,患者普遍对其表示认可。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预一方面可以辅助患者接受治疗,大幅提高药物疗效,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患者健康意识,避免疾病复发,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