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吕 薇 王冬辉 高晓芹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颈椎病,因姿势长期不正确进而造成骨质增生或者颈椎变形,以致周围软组织发生钙化或者弹性变差,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诱发视物模糊、颈椎疼痛、耳鸣、恶心、头痛、眩晕甚至晕厥、猝倒等现象,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下降[1]。治疗颈椎病可通过推拿、中药、针刺、西药等多种方法,以减轻患者血管痉挛、肌肉僵硬症状,促使患者颈部力学状态改善,增加椎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属于“头痛”“痹证”“眩晕”范畴,多因痰瘀阻滞、气血不足、肝肾两虚所致,且受风寒以及外伤因素影响[3]。本研究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使用颈十针、瘀血痹片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通用环球集团中铁唐山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比2组各项基本资料,P>0.05,均衡可比。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例,
1.2 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年龄18~60周岁;15 d内未接受西医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患有其他类型颈椎病者;患有结核、骨质疏松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瘀血痹片口服治疗(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50762,规格:0.5 g×45 s),每次5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连续服用1个疗程(20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颈十针联合治疗,瘀血痹片服药方法同对照组;颈十针治疗时,选取患者双侧供血穴、双侧风池穴、相应病变的3对颈部夹脊穴并用75%酒精棉球进行皮肤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津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70002号]施针,进针深度控制在40 mm左右。可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根据患者病情合理施针,诸穴得气后将G6805-A电针治疗仪接入。若患者头晕严重,则以供血穴[4]、双侧风池穴为主;如患者手臂麻木、颈部疼痛,则以颈部夹脊穴为主。电针频率设置为2 Hz,并调节至连续波,以患者可耐受的电流强度为宜。此外,需对颈部进行照射,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30 min。待治疗结束起针时,使用无菌棉球按压出血部位,每天治疗1次,治疗1个疗程(20次)。
1.4.2 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估2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有效:患者颈椎恢复基本功能,症状显著改善;无效:上述情况均未发生,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症状和功能比较。通过ESCV评分进行评估,症状评估包括头痛、颈肩痛、眩晕,功能评估包括社会适应、心理适应、日常生活与工作适应。满分为30分,患者恢复情况与评分成正比。③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椎动脉(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④2组患者恶心、心率过快、血压高等不良反应比较。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ESCV评分观察组ESCV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分,
2.3 血流动力学水平治疗后,观察组LVA、RVA、BA、V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5。
表4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例,%)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随之改变,因坐姿不正确、过度压迫颈椎等因素导致颈椎病事件频频发生[6]。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椎动脉受到压迫,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有关。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常选用减压固定融合术,患者病情可明显好转,但手术创伤性大、风险大,易引发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7]。相关研究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除手术之外的保守治疗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8]。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能有效改善颈部力学状态,增加椎动脉供血,效果优于西药[9]。李伟[10]研究指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中药方剂治疗的同时,增用中医针灸推拿,可明显减缓患者疼痛、头晕症状,改善颈椎功能障碍。针灸因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利于功能恢复等优点,已受到众多医护人员的青睐,而且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临床效果更为理想。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因风、寒、瘀所致,故活血化瘀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瘀血痹片主要成分:炙黄芪、姜黄、川芎、没药、红花、乳香、香附、丹参、当归、威灵仙、川牛膝。具有通络定痛、化瘀活血之功效,主要治疗瘀血阻络的痹证[1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使用颈十针、瘀血痹片联合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颈十针联合瘀血痹片治疗可明显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因没药和乳香可发挥抗炎抗氧化的功效,乳香中含有酸类物质,可增强免疫力,调节脂质代谢。丹参可发挥抗缺氧、控制血糖的作用,也可起应激作用以及补益效果。诸药合用可预防血管痉挛、促进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可针对性解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问题[12]。针刺治疗通过对供血穴和风池穴的针刺,可促进感觉纤维肌肉有效收缩,致使血管内血液受到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可行气活血。而且颈十针治疗能够促进椎-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加快,增加脑部血液供应[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机体功能以及生活状态。颈十针通过针刺颈部脊神经感觉纤维,可将针刺感传入患者大脑皮层,具有醒脑通络的效果。对供血穴和风池穴实施电针,可促使电流传输至脑干部位,进而对脑细胞产生刺激,兴奋大脑皮层,改善患者健忘、头疼、眩晕等症状。此外,颈十针过程中,针刺颈部夹脊穴,可促进微循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从而对神经根刺激症状有效缓解,达到改善麻木,缓解疼痛的效果。据潘学琼[14]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可有效促使临床症状改善,促进脑部血液流量增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因中医针刺治疗过程中,可使颈椎退变后对颈部血管、神经根的压迫作用有效减轻,神经核区缺血情况有效改善,增加患者脑部血液流量,从而缓解头痛、眩晕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可促使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加,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14],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因针刺作用于穴位的同时,可调理肝、胆,促使气血疏通,可通络止痛,改善肌肉疲劳,加快颈部血液流速,促进血流量增加,消除水肿,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颈十针联合瘀血痹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水平以及生活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