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像技术在肺癌普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8-04 05:57
健康之友 2022年14期
关键词:影像学肺部准确率

赵 民

(香河县人民医院 河北 廊坊 065400)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增高。肺癌因肺部组织中细胞生长失控引发疾病,以支气管粘膜上皮为主要起源。肺癌极易在相邻组织中侵入,并在肺部以外渗透,进而发生转移,包括骨转移、消化道转移、肾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早期肺癌伴随咯血、咳嗽等症状,当胸膜受到累及以后可发生持续性钝痛感,在晚期发生明显恶病质[1]。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肺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其有效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肺癌患者可通过影像学技术诊断疾病,如X线、CT诊断、MRI技术等,X线诊断检出率差,极易出现漏诊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可采用CT诊断、MRI技术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明确纵隔淋巴转移情况,促进疾病的治疗[3]。当前,临床缺乏肺癌患者使用影像学技术诊断有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以近几年(2019年3月-2022年3月)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影像技术在肺癌普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疾病,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与26例;年龄均在31-73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6.84±3.8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认知正常;资料齐全;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手术不耐受;药物过敏;其他肿瘤;精神异常;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X线诊断:使用DR设备摄像,取胸部正位像,在入院当天进行摄片。由两名医师观察胸片表现,包括肺内病变分布、密度影、性状、胸膜、肺间质等变化。

(2)CT诊断:在检查前需禁食约4小时,避免肠道出现伪影,对图像的采集质量产生影响,患者需实施碘过敏试验,当检验结果呈阴性时,需实施CT增强扫描。使用使用设备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以头先进为进床方式,扫描范围设定呈自胸廓入口到肺底。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平扫,随后取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设定CT扫描参数如下所示:管电流为600mA,管电压为120KV,螺距2.6,层厚为6mm,球管机架转速为0.5 s/r,窗位为-500H。取碘海醇造影剂(生产厂家: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H20000593;)静脉注射,使用高压注射器完成注射,注射速度为2.5-3.5ml/S,实施动脉三期动态扫描。造影剂注射完成以后约10-15s,监测扫描开启,在增强动脉期、静脉期与延时期的扫描过程中,均需指导患者屏气,在延时期扫描完成以后,处理图像。

(3)实施MRI诊断:使用设备是1.5TMR。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平扫与增强扫描,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扫描,使用TIWI序列,参数设置如下:层间距设置为1mm,层厚设置为6mm。在增强扫描过程中,选择适宜造影剂,控制使用量是0.1mmol/L。造影剂在注射以后,实施矢状位、轴位T1W1扫描。由两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读检查图像,并作出诊断意见,出具报告,若两名医师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需由另一名医师阅片,最终达到一致意见。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实施胸部CT和MRI诊断,分析影像学资料,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评估与观察扫描图像,分析影像学特征与转移情况。

2 结果

2.1 肺癌情况分析

50例患者均主要为单发肺癌,肺癌类型:16例鳞癌,占比32.00%;18例腺癌,占比36.00%;12例小细胞癌,占比24.00%;4例鳞腺混合癌,占比8.00%。

2.2 MRI技术、CT、X线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诊断准确率与CT诊断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诊断、MRI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高于单一诊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诊断准确率分析(n/%)

2.2诊断特异度与敏感度分析

CT诊断特异度是54.23%,敏感度是79.04%;MRI诊断特异度是45.76%,敏感度是76.45%;联合诊断特异度是88.45%,敏感度是93.42%。联合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高于单一诊断,P<0.05(Z=5.2323,Z=5.0912)。

3 讨论

3.1 肺癌发病现状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大气污染、环境因素、吸烟、职业、肺部慢性疾病、机体内在因素等有关,表现为发热、气急、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发生消化道转移、肾脏转移、上腔静脉综合征、淋巴结转移等[4]。肺癌早期不具有特异性症状,很多患者在中晚期才诊断疾病,增加治疗难度,且预后效果差,降低生活质量。因此,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3.2 肺癌影像学技术诊断

肺癌作为肺部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气急气促、发热、痰中带血、咳嗽等,在病情严重时,往往伴随恶病质。当前,临床在诊断肺癌时可采用手术病理诊断,方法准确,但检查过程复杂,加重患者痛苦。早期肺癌患者还可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诊断方式较多,常见的有CT诊断、X线诊断、B超诊断等,早期肺癌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多数患者未出现胸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特征表现,极易出现误诊。

3.2.1 X线诊断

胸片为肺癌的基础检查方法,其表现包括以下几点[5]:肺门部位包块影或者肺内孤立结节影,肿块边缘毛糙,有时会有分叶、毛刺;肺部炎性浸润阴影:因为肺癌长在支气管壁上,可以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的肺部炎症;弥漫性结节影:弥漫性肺癌也会有,比如支气管肺癌、肺泡肺癌;癌性空洞:主要是团块中有空洞,空洞壁不光整,后壁不均匀,具有偏心性,其内一般不会有液平;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肋骨破坏或胸腔积液等间接征象。因为肺胸部X线检查是重叠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相对较低,对肿块样病变的检查不会漏诊,但是对小结节,特别是磨玻璃样小结节病变是有可能会漏诊的。

3.2.2 CT诊断

CT诊断的原理为X线成像,优点较多,如高密度分辨力、价格低廉、速度快、操作简单等,有助于检出病灶,尤其是早期发现小病变,有效检出含有钙化病灶,且病变范围能够准确显示出来[6]。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多层螺旋CT技术完善与发展,早期肺癌患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多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早期肺癌,进而明确疾病,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CT诊断的图像分辨率很高,研究指出,CT诊断可发现胸片中隐蔽区与重叠的结节,为肺部孤立性结节最为敏感的诊断技术。在肺癌与纵隔淋巴结检查中,CT增强扫描技术应用价值高,此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与敏感性,可将病灶直径准确的显示出来,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详细观察,进而判断病变性质,及早诊断患者病情,促进疾病的治疗,改善预后。

有学者[7]选取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均实施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可见,所有患者均实施三期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可见,68例患者均主要为单发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共42例(61.76%)。CT增强扫描右肺上叶肺癌检出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肺癌患者使用CT扫描可见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支气管管壁增厚,肺门部位极易发生肿块,且肺门肿块呈结节状,其边缘不规则,存在分叶征,可引发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肿块部位使用CT增强扫描可见持续强化,在病灶中央的坏死组织中,信号显示:相对低密度,当病变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在上腔静脉处可见半包绕趋势,气管壁界限不清晰。使用CT增强扫描机体肺部大血管、全腹部,能够清晰且直观的显示出解剖结构,在诊断毗邻关系、病变部位处具有显著优势,可对病灶有效评估。

3.2.3 MRI技术诊断

MRI技术是利用机体组织中原子核(主要是H离子)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经射频脉冲激励后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并成像。MRI特点包括无电离辐射、多方位成像、多序列、多参数、无骨性伪影等,软组织分辨力更高,在颅脑疾病诊断过程中广泛使用,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在不同时期生理、病理变化,可见不同信号特点,疾病检出率提高[10]。MRI成像技术可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任意斜面中直接成像,还可获取T1W1等类型图像。为了能够获取不同图像,需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与脉冲序列,包括以下几点:1)序列技术。MRI成像的高敏感性基于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弛豫时间T1及T2的不同,并受质子密度、脉冲序列的影响,常用的脉冲序列有:自旋回波(SE)序列、反转恢复(IR)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GRE)序列、快速梯度自旋回波(TGSE)序列、单次激发半傅里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2)MR对比增强检查。MR对比增强检查(MRI)技术的组织对比良好,然而,异常组织与正常组织弛豫时间重叠很大,具有交叉的特异性。为了促使MIR影像对比度增强,合理选择成像参数、脉冲序列,将病变组织程度、实际大小、病变特征更好反映出来;与此同时,MRI技术还可将组织MRI特征性参数人为改变,也即是缩短弛豫时间。使用MRI技术诊断过程中,应用对比剂可将普通成像序列限制克服,使得病变、组织的弛豫时间发生变化,病变与组织间对比有效提高。3)MR血管造影技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是显示血流信号、血管特征的技术。MRA技术为无创兴检查,相比于常规放射学、CT技术,优势特殊,无需应用对比剂,MRI技术固有生理对比剂是流动的流体。在MRI技术诊断过程中,组织特征决定了流体表现,受到使用序列参数、流动方式、流动方向、流动速度。

3.3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50例患者均主要为单发肺癌,肺癌类型:16例鳞癌,18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4例鳞腺混合癌。MRI诊断准确率与CT诊断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诊断、MRI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高于单一诊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尽管CT诊断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在肺癌的病灶诊断过程中,可有效检出钙化情况,然而,在高密度病灶、颅底区病灶的诊断过程中,假阳性发生率较高,对疾病的诊断十分不利。研究指出,CT诊断与MRI诊断各有优点与缺点,联合两种不同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

4 结束语:

患者可采用影像技术诊断疾病,其中CT诊断、MRI技术诊断准确率较高,通过联合两种诊断方式,有效检出疾病,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准确定位病变部位,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影像学肺部准确率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