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倩
(利津县中心医院 山东 利津 257400)
胆结石是指在胆管系统中发生结石,结石形成后会刺激患者胆囊黏膜,容易引发炎症[1]。该疾病的产生与患者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关联,因此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胆结石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负性影响[2-3]。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胆结石时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负性心理。此外,多数患者对胆结石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容易因疾病因素、手术因素产生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并不利于改善预后效果[4-5]。因此临床应注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效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对在胆结石手术护理患者中应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收治的72例行胆结石手术的患者,实验时间为2020.04—2021.05,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男女比例为19:17,年龄30~75(均值44.82±5.63)岁;参照组(36例)男女比例为20:16,年龄31~75(均值45.27±5.31)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包括围术期对本组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监测。术前维护患者所处病房环境,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在手术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指导患者药物、生活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实验组应用个体化护理,包括:
1.2.1术前护理
①病情评估。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充分了解,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病史、文化程度等方面制定护理方案。同时可将护理计划向患者进行讲解,根据患者提出的需求完善护理计划。②健康教育。由于多数患者对胆结石产生的原因、手术效果及原理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对此,护理人员应选择患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可将视频讲解等方式应用其中,使患者能够直观的了解胆结石病发机制以及手术效果,提高患者对手术与疾病的认知度。③心理护理。由于胆结石会给患者造成强烈的疼痛感,容易引发患者负性情绪,且多数患者容易因手术因素,害怕术后恢复效果不良产生焦虑等负性心理,导致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对此,护理人员应在了解患者心态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调节,可展示手术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可教授患者自我心理调节方式,提高患者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过于紧张与焦虑时能够自主改善心态,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治疗。④术前准备。为使手术更顺利的完成,护理人员应强化术前准备工作,除准备手术中需要的物品外,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指导患者排痰与呼吸的正确方式等。
1.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合理调节手术室内温度,并配合临床医师完成手术。
1.2.3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指导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并妥善固定导尿管、引流管。同时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当出现渗液发生的前兆时应及时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护理。②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疼痛感较轻的患者可采用播放电影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对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可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镇痛药物。③饮食护理。饮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与病情复发率有密切的联系,对此护理人员应在了解患者饮食喜好、习惯的基础上制定饮食调节计划,要求患者避免吃高脂肪、油腻、辛辣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多喝水。④运动护理。针对患者体重及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使患者能够有效控制体重,降低疾病复发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采用SAS量表进行评估,SDS评分采用SDS量表进行评估,患者所得分数越低表明抑郁、焦虑程度越轻。生活质量评分采用GIQLI量表进行评估,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手术相关指标评估内容包括对组间护理后手术时间、术后留观时间以及下地活动时间进行比对。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出院前进行回收。
1.4统计学方法
2.1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组间护理前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参照组的各项数值相对要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2.2手术相关指标
实验组胆结石手术患者的各项数值相对更低,各项时间较短,P<0.05,见表2。
表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3生活质量评分
参照组胆结石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低,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4护理满意度
参照组对护理满意的29例,满意度为80.56%(29/36)。实验组对护理满意的35例,满意度为97.22%(35/36),两组对比x2=5.062,P<0.050。
胆结石的病因较多,环境因素、个人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均会引发胆结石。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不吃早饭或饮食过于油腻都会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形成结石[6-7]。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当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黄疸,会给患者带来较强的不适感,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烦躁、害怕等心理。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消除病灶,但由于多数患者对胆结石的形成原因、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认知不全面,容易因疾病疼痛感或害怕手术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产生负性心理,降低自身配合度,导致对预后效果有消极影响,因此再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质量较高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8-9]。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组间SAS、SDS评分对比并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各项数值相对更低(P<0.05)。组间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术后留观时间等指标相较于参照组的要低(P<0.05)。组间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胆结石手术护理患者的各项数值相对更低(P<0.05),原因分析为:术前,个体化护理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个性化需求制定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的针对性,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通过针对患者认知水平与文化水平采用多样性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使患者更易于理解胆结石相关知识,从而自发配合护理及治疗。通过心理护理,教授患者自我心理调节方式,有利于使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通过强化术前准备工作,能够为手术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术中,个体化护理通过配合手术中各项操作,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术后,个体化护理通过对患者病情进展、引流管引流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实施预防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及个体需求实施疼痛护理,有利于提高镇痛效果,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与疼痛感。通过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开展饮食护理,有利于针对性的调理患者身体,改善其不良饮食结构。通过运动护理,有利于控制患者体重,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有促进作用,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