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宇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0)
自2000 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引起了劳动力构成的改变,同时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挑战。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为15.61%,14—65 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74.07%,0—14 岁的青少年人口占10.3%。同期我国这三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50%、68.55%和17.95%。可以看出,与全国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相比,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中青年的劳动力偏低,14 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占比较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增大了劳动力成本和社会养老的负担,并通过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因素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人口应对措施,是黑龙江省发展经济亟待解决的课题。
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研究。Malmberg(1994)在内生技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对瑞典自1950 年起的40 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年龄结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影响。Bloom 和Williamson(1998)将研究范围延申至78 个国家,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东亚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中有1/3 来源于人口红利的贡献。Thomas 和Bo(1999)将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了OECD国家40 年的数据,发现这些国家人均GDP 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年龄结构变化指标解释,认为其中,50—64 岁组对人均GDP 的增长有正向影响,65 岁以上组有负向影响。Malmberg(1999)利用调整后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发现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将减缓经济增速。进入21 世纪后,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实证研究仍在持续。其中,Björn 在2001 年对丹麦、瑞典等4 个北欧国家42 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能够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David et al.(2009)的研究则表明,较高的抚养比会抑制人均消费,最终不利于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的人口年龄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袁志刚(2000)经研究得出,人口老龄化加深会引起居民储蓄倾向上升,抑制消费,对经济增长有减速效应。王德文等(2004)的研究认为,人口结构转变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和人口抚养比下降,这种变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结构变化几乎贡献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1/3。蔡昉(2004)认为,低抚养比提升了社会储蓄率,同样会促进经济增长。童玉芬(2014)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引起劳动力数量下降,抑制地区经济的发展。都阳、封永刚(2021)分析了不同的老龄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速度在达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许多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并不相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差异,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通过分析2000—2019 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为黑龙江省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统计年鉴显示,近20 年来,黑龙江省的人口总量呈现先增后减之势。2000 年和2010 年的人口总数分别为3 806 万和3 833 万,从2013 年起人口总数开始下降,截至2019 年底,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 751 万,20 年间减少55 万人。由图1 可以看出,近20 年来,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指标都是不断下降的,而死亡率指标相对比较平稳。表明黑龙江省人口增长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阶段。而全国其他省份大多人口自然增长率相比为正值,人口总量尚处于增长阶段。
伴随着人口总量的下降,黑龙江省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图2 显示,2000—2019 年,黑龙江省0—14 岁的青少年人口数从719.1 万降至387.5 万,与之相对应的少儿抚养比则从25%降至13.6%,下降趋势明显;代表劳动力存量的14—65 岁人口数虽变化幅度不大,20 年间只减少了28 万人,但自2010 年起也开始逐年减少;65 岁以上人口则从211.7 万增至515.8 万人,增长了2.4 倍,与之相对应的老年抚养比则从7.37%升至18.11%。2019 年,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3.7%,远高于7%的国际老龄化标准线,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加重了现有劳动力的负担;而青少人口的不断减少,更不利于人口年龄结构的长期改善。
图1 2000—2019年黑龙江省人口变迁趋势图
图2 2000—2019年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再看近20 年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情况,虽然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的GDP 在多数年份都是增长的,但GDP 的增速却是呈下降趋势的,近5 年的增速一直在5%左右徘徊,低于全国的平均GDP 增速。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结合前面的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GDP 增速的下降与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及总量减少的年份基本是重合的。因为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的驱动,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总量的减少会对上述驱动要素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图3 2000—2019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
为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模型中将黑龙江省的GDP(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Y;滞后一期的GDP(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定义为解释变量X;其余解释变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X选取的是老年抚养比,X为少年抚养比;解释变量X反映的是受教育人口的年龄变动,选取的是初中升学率;解释变量X反映的是人口的增长率变动,选取的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引入了控制变量进出口总额X。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由于某些指标存在较大数值,为了消除存在的异方差,对所有的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本文的实证模型在以上推导分析的基础上最终为:
其中,β为常数项,β、β、β、β、β、β分别表示系数,μ表示随机扰动项。
根据构建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Stata16.0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首先对各变量平稳性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为lnY、lnX、lnX、lnX、lnX、lnX和lnX一阶平稳,在模型设定时需要进行一阶差分,并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1 可知,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各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P 值均小于0.1,t-Statistics 统计量的值均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通过单位根检验,认为残差序列平稳。
前面的检验表明,各变量序列已经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因此,运用E-G 两步法对上述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如表2 所示,ADF 的检验值为-4.956,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为-1.600,前者的绝对值大于后者,表明残差序列通过了置信度为90%的协整检验,说明上述各变量之间是协整的。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模型的最终形式为:
回归结果显示,判定系数R和调整后的R值均接近于1,F 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小于0.01,表明方程的显著性较好;部分解释变量t 值对应的概率值小于0.01,表明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较好,如表3 所示。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和前面理论推导的结论基本一致。
表3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从表3 中显示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滞后一期的GDP 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少儿抚养比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义务教育因素初中升学率对经济增长同样不具有显著影响;控制变量进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近20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发现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呈现出人口总量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等诸多特征。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老年抚养比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
为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从长期看,优化人口结构必须解决人口的出生率下降问题。虽然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分阶段逐步放开,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并未得到明显提升,以至近几年的人口出生率依然处于下降趋势。由于生儿、育儿的成本问题,许多年轻人不愿生、不敢生。政府须要加快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为育龄人口提供更多的生育保障,消除年轻人生育的后顾之忧。
第二,保持人口总量稳定。黑龙江省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同时,又要应对人口总量减少的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因就业形势不好导致的中青年人口外流;另一方面,省内各地市政府要筑巢引凤,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流入黑龙江省。
第三,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地方政府可以借助民间资本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同时,借鉴日本等老龄化国家的老年用工经验,尽快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完善老年人口再就业的灵活用工制度,提升老年人的社会经济贡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