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长奇,张 贤
(1.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阳 550025;2.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阳 550025)
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种养业的扩大、旅游过度开发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与破坏。学术界对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联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系统耦合态势的研究已覆盖了多个地区,对贵州省的研究只聚焦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而对贵州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方面研究甚少。从贵州省的角度来看,农业经济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方面。而且农业的生态环境状况一般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农业水平的发展,关系着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贵州省农业农村的发展是目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贵州省位于西南内陆腹地,总面积17.62 万平方千米。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造成了贵州省地表崎岖、碎片化严重的现象。地表起伏大、自然生态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复杂、生产实践方式落后,并且整个省域面积中有73.8%是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一方面,目前贵州省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就是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和土壤侵蚀及人地矛盾。这样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给农民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进而也会影响其农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旅游的过度开发以及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贵州省生态安全等级预测,2019—2020 年贵州省生态安全等级为“中警Ⅲ”,相比2016—2018 年生态安全状况有恶化的趋势,发展形势更加严峻。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8 年的《贵州省统计年鉴》以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构建合理量化的指标体系是衡量贵州省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国内学者选取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指标一般依据两个原则,一是应具备并包含两个系统各自全面的特征,二是在研究区域具体的经济、生态的基础上选取符合本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本文借鉴王继军等学者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研究,结合贵州省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实际情况,在数据可科学获取的基础上,选取了10 项指标作为本文研究体系的评价指标,见表1。
由于所选指标性质不同且存在不同的量纲,不同指标对研究的内容影响各异,为了消除各指标因数量级和单位的不同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表1 贵州省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表
式(2)中,u为系统i 指标j 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x为系统i 指标j 的值,x、x分别为系统i 指标j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为尽量避免主观赋值带来的认为偏差,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 软件做主成分分析,各个指标的权重如下表格。
表2 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指标权重
线性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λ、ω分别表示各指标的权重;f(x)、t(y)分别代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的综合评价函数。评价值取值越大则说明该系统发展越好。根据以上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的耦合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C 的取值范围为0≤C≤1,C 值越大,表示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协调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经济之间的发展是动态过程,在实际中两者是相互混合影响的。而耦合度只能反映各个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程度,而不能反映整体间的发展水平及相互耦合的协调程度,所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式(6)中,T 表示农业生态环境—经济耦合模型中整体协同效应的综合评价指数,待定系数α=β=0.5,分别代表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待定系数。
式(7)中,C 为耦合度,D 为耦合协调度。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与类型,如表3 所示。
表3 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分类及其标准
1.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图1 为贵州省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发展趋势图。以2010 年为界限,2008—2010 年农业生态指数呈上升趋势,由0.147 2 上升到0.819 1,说明生态环境发展较好。2010—2011 年评价指数下降幅度较大,由0.819 1 下降到0.224 8,说明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贵州省在2010 年发生的大规模旱灾,就是因为贵州省典型的大面积喀斯特地貌无法进行有效的储存降雨,所以无法缓解旱情。近年来,西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减少。贵州省平均降水量为167.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1.2%,平均气温12.5℃。持续少雨,气温偏高,加之去年雨季结束较早,导致生态用水严重短缺,使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自2011 年起,贵州省生态环境评价指数缓慢上升,由2011 年的0.224 8上升至2018 年的0.943 6。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贵州省政府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先后出台了《贵州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至2018 年,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低于农业经济指数,说明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恢复和发展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表4 2008—2017年贵州省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类型
图1 贵州省2008—2018年两大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变化
在2011 年之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大于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之所以经济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这段时间内贵州省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经济效益较低,人均收入较少。2011—2018 年,经济评价指数由0.200 3 增加至1.000,实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并高于生态环境指数。在此期间,一是六盘水“三变”改革的创新性实施,使61.5 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 104 元。二是贵州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借助着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整个贵州省以大幅度降低玉米种植面积为切入点,推进种植业结构深刻调整,种植火龙果、刺梨、薏仁、蓝莓等经济作物。其蔬菜种植的覆盖面积在2018 年高达2 098 万亩,比2017 年整整多出了117万亩,增长11.6%,粮经比调整为38:6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人均收入;三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截至2018 年,贵州省新增省级农业示范园33 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了6.46 万户,共带动71.6 万贫困人口增收,经济作物的快速增长是提高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四是政府采取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提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由图2 可得,2008—2018 年贵州省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继而上升趋于平缓的趋势,由2008 年的0.244 上升至2018年的0.516,整体上升幅度较小,2011—2018 年基本处于零增长状态。耦合协调度介于0.139—0.742 之间,变化趋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上升的状态,其耦合协调类型先后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调和协调—调和协调—勉强调和协调—调和协调—初级协调发展—中等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的发展过程,两大系统虽然逐渐呈现协调趋势,但是总体来说协调度还是相对一般,目前尚且处于中等协调发展阶段。总体看来,耦合协调程度与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大致统一。以2011 年为界,2011—2018 年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说明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逐渐协调,主要原因是2011 年之前贵州省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依赖传统农业以及2010 年遭受的秋冬春特大干旱,使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随后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变了农业结构,修复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收入,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渐得到修复和改善,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不断加强。
图2 贵州省2008—2017年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来看,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0.984 7,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1.000,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双赢局面。二是在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来看,2011 年之前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2011 年后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说明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已呈现协调发展的趋势,总体发展水平逐渐良好,属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
综合上述结论,笔者提出要加快农业生产信息化和规模化进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和引导行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建议,以最大程度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