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淑娟(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我们的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实践教育育人,坚持把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增长思想政治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指思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制定的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并获得思想道德层面的切身体验,从而对学生的主观世界进行完善,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第二种是校园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校园内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它包括高校的社团组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三种是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大学生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运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是理论课联系社会现实的纽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在运用于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才能学习和掌握,而且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也是盲目的实践。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体验与领悟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真谛,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能使大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当中去,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参加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从而利用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改善不良社会现象,为国家、社会的精神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道德传播到社会中,影响周围其他人,为塑造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历了从要求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到自觉地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再到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畴,最后到设置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以下成绩: 首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授课时数、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制定了相关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其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使课堂教学更生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探索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从单一性走向多样化,从校内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向校外的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观考察等形式转变,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高速发展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少权威的参考教材、系统的教学内容、稳定的教师队伍,甚至不少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授课计划,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践教学被当作一种教学方式而非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将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的其他社会实践联合性不高,甚至脱节。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一般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的教师担任,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一般由高校的团委、学工等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激励考评机制不完善。在很多高校里面,对于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方面以及如何考评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和成效方面都缺乏客观的依据和标准。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工作量过大,精力有限。在很多高校里面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任课教师所授课班级多,授课任务艰巨,精力有限,难免造成无法高质量地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现象。
第五,将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局限于实践教学。很多高校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参观形式,无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还有的高校走向了片面重视实践教学的一面,过多地削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时,必然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六,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缺乏技巧,以至于普遍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他们更加注重专业课学习,对于思想政治课以轻视的态度对待,对思想政治课缺乏认可,以至于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程不会积极接纳,以一种应付式的心态对待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对他们将来的就业是没有任何关联的,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实践课程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要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教师安排与分工等。思想政治教师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大纲,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
要建立起学校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实现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并设立专门负责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协调教学单位、教师、教学职能部门、教辅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教师的考评,主要应侧重于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选题内容、选题质量、实践方案设计的形式和可行性,以及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指导学生的数量和实践内容;对学生的考评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评价相结合。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担任思想政治实践课的质量作为教师评职称的必要条件,防止教师工作量过大而忽视教学质量。思想政治实践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其课程成绩应作为大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学好该门课程。
在完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时,要防止走过场、主观随意、现象。做到从学校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这样才能对实践教学起到推动作用,才能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学生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应当符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要求,紧扣理论知识主题开展,具有与思政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性内涵。如果仅仅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虽然能够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但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就不会有太大的实践教学效果,容易产生把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外教学的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这样将会浪费教育资源,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有的理论蕴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能够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政治立场,并且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实践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现实生活,展现思想政治知识的人文性,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的热情。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教学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中的课程体系建设、考评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仍然需要继续改善,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