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君
在创作技法上,崔世光把中国民族音乐词汇与西方创作技法有机结合起来,选用西方民间歌曲的主题素材,采用西方风格的曲式结构,把中国五声性旋律元素及中国民族器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中西结合”的乐曲风格,体现出作曲家富有个性的创作思维与独特个性。在崔世光看来,技术与技法问题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创作要给谁欣赏,这样才能真正和人们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所以他认为,一定要有一颗与听众交流的心,才能更好地找到适当的表现方式。
文本试图探讨《钢琴上的福斯特》的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在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这部作品中的内涵,更要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韵味加以融合,在演奏出作品趣味性的同时,完美演绎出作品的风格。
崔世光在美国锡拉立兹大学时,萌发了创作一部钢琴舞曲的想法,这部作品就是《钢琴上的福斯特》。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虽然看起来比较繁荣,但是人民的生活一直受到“冷战”的影响,特别是“黑色星期五”给西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创伤。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美国人的生存方式,人们之间相处复杂又简单,而在人民群众的思想层面,大多数人越来越开始怀旧。福斯特是美国本土音乐的先驱,他的创作以大众化、群众化而标榜,并具有人文情怀。崔世光为了满足当时大众的审美需求,采用适当的形式与理论进行创作,并让听众所认知,与之交流。他从学校的音乐资料库中找到了多年前斯蒂芬·福斯特的歌曲和介绍,并把这首《我的肯塔基故乡》的音调形态作为素材。创作之前,崔世光在钢琴上随意想象,最后决定以钢琴组曲的形式,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创作。技术上也对手法进行适当调整,旨在走出一条中西结合的钢琴创作道路。
斯蒂芬·福特斯的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其中的素材,被崔世光借鉴并改编用在钢琴组曲《钢琴上的福斯特》中。崔世光把这一首具备民歌叙述风格的歌曲的主题素材,用在第一首曲子“点题”上,通过单三部曲式重现,将这首《我的肯塔基故乡》主题曲调原型作为整首曲子的核心,并多次在曲调中进行反复变化,进行两者之间的对比,在凸显现实意义的同时,对《我的肯塔基故乡》进行超越,叙事曲其中所采用的三部曲式结构,经过三个过程,分别是呈现、否定与再现,促使叙事原型更加丰满,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过程。崔世光的这首曲子在表达上更加富有内涵,具备了丰满的音效,音乐在具备朴实的同时,也更加具有表现力。
在第二首曲子的开头部分,横向进行的主题旋律以及先上后下的走向特征,与第一首曲子有相同的地方,旋律所体现出来的较强的二度与三度之间的关系,其实与第一首曲子中所表现的主题动机接近。此外,在作品中,崔世光解决半音阶,隔一段时间便进行模进转调与离调,调式色彩不断变化,以及运用西方宣叙调的陈述,显得自由奔放,并把不同乐句柔和链接起来,将音响意象以及音乐特色的构成方式进行“组合”,根据意象表达的方式进行自我发挥,表现出一种超出现实审美的情绪色彩和艺术个性。
第三首曲子采用西方单三部曲式结构。这首曲子由引子部分的小快板突然变成了慢板乐段,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同时崔世光运用十分强烈的五声旋律结合以蓝调韵味的和声色彩,非常富有表现力。最后重现引子部分,实现首尾呼应。整首曲子在慢速的乐句中逐渐消失,和引子部分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具有西方的特色。
第四首曲子具备诙谐的特点,是美国本土的特色歌曲,多数采用的是五声音阶的旋律。斯蒂芬·福特斯从小接触到的音乐,大多是广泛流行的通俗性的抒情歌曲和叙事歌曲。所以,在福斯特的创作中,这类歌曲占了大多数。崔世光正是发现了这位作曲家对这类歌曲的热爱,才呈现出这一首乐曲。在吸收西方民间歌舞形式的同时,融入中国民间舞曲元素,在作品中体现出我国山东地区的特色说唱方式,把中国乐曲元素融入西方歌曲,把中国作品带向了世界。
从上面的作品分析中得出,五声旋律一直被使用。在引子部分,左手部分是1~5小结,作曲家通过分解和弦的方式,以右手五声调式旋律作为搭配,快速律动之下,奇妙地产生中西结合的效果。在随后的第8小节慢板抒情乐章中,右手同样运用五声调式旋律,并且加入了附点音符,让乐句带有一种幽默的味道,这在整个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第四首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崔世光在音域上广泛运用柱式和弦和民族色彩,在五度音程叠置之间的转换,改变了和弦的三度关系,其作用是为了体现民族的思维,让读者能够从乐曲中感受到文化的不同。在随后的高潮阶段13-50小节中,采用四、五度叠置和弦与八度柱式和弦,让音响效果变得更为强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音乐的紧张感,把乐曲推向高潮,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让听众十分享受。
从《钢琴上的福斯特》中,听众可以发现其中有非常多的中国传统乐器的运用,而且崔世光受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积极影响。在第二首曲子中,借鉴了古筝自下而上连续拨弦的演奏技法,并运用到141小节当中,通过不断变化和声以及连续几十个由上而下的连音,模进织体的交替律动。此外,崔世光还运用了笛和锣鼓的演奏技法,分别在第四首曲子的结尾和开场1~4小节中加以运用,使乐曲更加热烈,更具备感染力。通过民族器乐元素的运用,可以使曲子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具有标准性和赏析性,在传统的中国钢琴作品中,这个就可以作为代表作品拿出来进行分析。
第二首曲子的第一部分A段中,左手用了大跳音程,将托卡塔活泼的特点融入作品中。所谓托卡塔,是一种即兴创作技法,利用弹拨乐器中的一段来表现乐曲。作曲家融入托卡塔,使乐曲听起来更为果断有力。
此外,第二首曲子还运用了复调模仿式的创作手法,同一旋律的半音阶在高八度的模进下,以均匀的三连音形成基本律动。这样的安排促使乐句更加灵动和富有表现力。
如前所述,崔世光的钢琴组曲《钢琴上的福斯特》结合了中国的民族乐曲元素和西方的作曲技巧,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特色在演奏上完美呈现,是演奏者需要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
演奏者在演奏第一首曲子时一定要注意对音乐的理解和对手指的控制。演奏者需要把握好气息的连贯性以及对手指下键力度的控制,同时还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
乐曲第一部分中,崔世光将听者带进舒缓的旧时光中。在乐曲第一部分的19~22小节中,崔世光将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副歌旋律部分加入素材中,并且用左手突显旋律乐句,特别要加强对左手旋律的控制,为高音部分奠定基础。在这首作品中,主旋律的弹奏需要慢速且深情地演奏,用接近于连奏的手法来进行演奏,这样的连贯效果会更好。在弹奏的时候,作曲家左手应该全力进行手指贴键,控制好自身的力度。根据旋律音的上下走向进行适度的强弱起伏调整。而曲子后段主旋律稍微显得重复,需要在原有的两声部基础上加入左手低音声部,加厚音域,让接下来的主旋律移入中声部中。因此,演奏的时候,力度应该要增强,并且要做到逐步渐强,特别要重视低音声部的表现,一定要清晰自然。
演奏者如果要弹奏这首曲子,一定要注意手指的快速跑动,掌握好乐曲的速度和力度。第二首作为整部作品的重点之一,其在上个乐曲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忧郁的曲风,给人营造一种悲伤的气氛。而曲子的后半部分中不止一次地改变速度标记,将中国戏曲的节奏感融入曲子中。中国民族音乐结合西方音乐的思维及别具一格的方式更具艺术价值。
乐曲的第一部分开始时速度不应该过快,在第34小节中右手进入半音阶的跑动,演奏者需要轻巧快速地运用左右手进行跑动打着节拍。在此基础上将重心放在左手,这里的演奏需要干净,不要演奏成过分模糊的音效。在第51小节中主旋律反复变化,演奏者所表现的情绪需要更加丰富、有感染力,与之前的情绪形成对比。
第三首曲子重点考查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需要演奏者把控气氛。第三首曲子以中国五声调式为主,旋律结合西方小资风格进行创作,使二者相辅相成。在作品中,以东西方国家民族特色而不停交融的高低音区,呈现着别具一格的演奏风格。这首曲子的引子部分右手要快速跑动,并搭配左手的分解和弦。引子的出现具有代表性,右手需要不断下行的五声音阶辅助左手三度下行,右手旋律尽量做到连贯丝滑,与左手跳跃、弹性的断音音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在主题的表达中,高声部部分应该缓慢进行演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的变化,由弱到强。此外还要注意1-5小节,不需要踩踏板,直到第6小节的八度强音处才加入踏板。这首曲子A段7-19小节带着中国五声调式的元素,演奏者要想演奏出古琴的效果就一定要解决“走音”的弹奏方式。
第四首曲子充满活力且富有情趣,很有感染力,通常会给听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作为全篇最后一个曲子,创作者利用众所周知的音乐风格,充分体现二度走向与五声性特征,在和声上大量运用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四度、五度叠置和弦与传统三度和弦混置,让作品形成鲜明对比与节奏色彩的形态。在钢琴演奏上,使用托卡塔式技巧,发挥出钢琴的独有表现形式,将作品推向高潮。演奏者需要把握好手指的清晰度和灵巧度。在这首曲子中的第一部分,演奏者要突出锣鼓的音响效果,突出重音记号。在第二部分B段中,需要注意右手旋律的律动,左手则要做好断奏演奏,左右手形成鲜明的对比。158~175小节需要有非常好的爆发力,做到一气呵成,展现出强烈的、积极向上的音乐形象,让听者为之震撼。
崔世光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参与者,一直以来探索着各类风格的作品。他的作品想象丰富,并不断进行修正,锤炼出钢琴上“中国语言”的魅力,在创作出中国钢琴音乐的同时,反映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程。
《钢琴上的福斯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体现出崔世光独特的创作思想,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对19世纪美国人民俭朴生活的描述,将这些细微的感情用朴实的民间语调和大众喜爱的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通过钢琴作品表现出来。在创作技法上,把中国民族音乐语汇与西方创作技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西方民间歌曲的主题素材,运用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民族器乐元素融入进去,展现中西结合的理念,体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思维与独特个性。
在演奏与教学这部作品的时候,要理解作品的要义,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做到把作品趣味性演奏出来的同时,更加完美地演绎作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