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晓
翰墨流霞绘山水,丹青敷彩寄热土。李海屿先生生在原平,长在原平,他深深地爱着原平这片热土,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赋予了他能量,也赋予了他激情,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给了他前进的勇气、向上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绘出了一幅幅这片土地的神奇画卷。
早在学生时期,李海屿先生就在美术老师的影响和熏陶下喜欢上书画,他以丹青为伴,主攻中国山水画,多年来对生他养他的这个地方有着深深的眷恋,犹如对母亲般的深切情感。他以对家乡的热爱创作出一幅又一幅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和谐、形神皆备的经典佳作,每一幅画都倾注了他的情感,每一个线条都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情思,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情感与理性完美契合。
因为喜欢绘画,所以李海屿先生对此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一有空就绘画,有时一天可能会创作七八个小时,忘记吃饭喝水是常有的事,但他却乐在其中,其乐无穷。说起自己的山水画情结,他深有感触地说,他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自然界赋予这里太多美好,希望自己能用画笔来描摹这些美好。他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家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让他用画笔展示它们,这已成为他一生的坚定信念。
《梨乡故道奎光岭写意》 李海屿/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画是画出来的,更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原平大大小小的山、深深浅浅的沟,都留下了李海屿先生的足迹,他经常带上画板、画笔走进山中,就地取材,现场写生。在乡野的日出中,在大山的环绕中,在忘我的仙境中,他尽情地汲取自然带来的创作灵感,将自己的感觉、情愫都寄托于写生中。也正是这些艰辛的努力,让他画出了挺拔苍翠、延绵不绝的青山,蜿蜒而下、断断续续的小溪,耸入云天、静埋峻岭的高塔,掩映于山林还冒着缕缕炊烟的小屋,从山地里劳作而归的农夫、农妇,这些无一不在自然中,却又给人一种超自然的感受。
《千祥云集》 李海屿/作
几十年来,他究竟走了多少山路,蹚过多少山溪,创作了多少作品,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只要是他去过的地方,他都一一记在脑海里,刻在心中。李海屿先生仿佛本为原平这个有着奇山秀水、名胜古迹的地方而生,他亲身涉猎、亲笔临摹,每一幅作品都向大众奉献着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李海屿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树木繁盛、山高路远、老屋静谧的《夏日道东》,还是群峰叠嶂、岚雾缭绕、古寺萧然的《天涯鸿运》,抑或是群山巍峨、梨花胜雪、大桥笔直的《梨乡春色》,亲切、温暖、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构图疏密相间、浓淡适宜、错落有致,画面动静相宜、主次分明、气韵灵动而意蕴悠远,原平的奇山秀水、花草树木、古寺茅屋、鸟兽虫鱼,在李海屿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一笔一画、一景一物都引人入胜,每一幅作品都洋溢着他对生活的热爱,都给人一种自然和谐、人物共生、天人合一的印象,这正是他画心相映的效果。只要自己的心与画融合到一起,观者就会被他这样的画风代入,也与画融合到一起,引起共鸣。
李海屿先生的山水画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尤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了一种空灵、宁静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现在的李海屿虽然年逾古稀,但仍然为了建构自己心中的那座艺术圣殿废寝忘食,在为原平的书画事业努力奔波着,真是契合了艾青的那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画为心迹,境由心生。李海屿先生的山水画,皆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唤醒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令人鼓舞、催人振奋。他的画在平实中隐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在茂密中见空灵、空旷中见物象的能量,显示出一种天地浑厚、大朴至真的气概,表达着一种旷达无我、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李海屿(1946—),号闲散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平市山水画院院长、天涯书画社社长。1988年中国画作品《关山留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5年中国画作品《烽火雁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均被馆藏。有近百幅作品被国内多家刊物登载,多次入展国内大型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