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引领艺术史的展览

2022-08-04 02:23:48葛秀支GeXiuzhi
当代美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年展策展当代艺术

葛秀支 Ge Xiuzhi

1.2019惠特尼双年展展览现场

一、现代主义的里程碑:1863 年法国落选者沙龙

理解现代主义艺术,我们有必要谈谈它的艺术语言的变迁。按照刘骁纯的观点,美术史的发展曾先后在四个语系中展开,即:具象语系、意象语系、抽象语系和物象语系。对这四大语系设定的最高目标,又被贾方舟进一步解读为:艺术经历了从客体再现到主体表现再到本体呈现,最后又从本体呈现进入到观念表达。在客体再现时期,艺术家的最高目标是尽之所能将对象画得逼真、写实、形神兼备,比如写实主义时期的中西方艺术处于同样状态,并无大的差别;在主体表现时期,艺术家将表现自我作为最高追求。这时艺术再现的对象本身不再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是通过对象表现自我,表现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以莫奈为首的印象主义;到了本体呈现时期,艺术家关注的重心既不在客体,也不在主体,而是将重心转向语言本身,即艺术本体(线条、形式、色彩、结构)意义上的推进,将本体上升到最高要求和最高目标。中国艺术从董其昌始,即追求笔墨本身的趣味和价值,西方进入到抽象主义时期,同样放弃了对客体和主体的再造,而回归到形式本身。到后现代时期,又通过物象把观念上升到最高目标,在追求某一观念表达的时候,主体、客体、本体已经无关宏旨,重要的是表达出观念。并因此而不择手段,任何材料、媒介、形态都可以成为表达观念的方式。艺术由此以新的方式脱胎换骨,从二维平面进入到三维空间中来,比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大地艺术等,因此艺术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标志着艺术从古典-现代-后现代再到当代的演进。

1863年,法兰西美术学院主持的官方画展拒绝了大部分报名参展的作品,引起被拒绝的艺术家们的强烈不满。拿破仑三世为安抚民众举办了“落选者沙龙”。这次展览上马奈展出了三件作品:《(西班牙)平民装束的年轻男子》《扮成斗牛士的V小姐》和《草地上的午餐》。观众对于此次展览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卡斯塔尼亚利(Castagnary)在《艺术家》上这样写道:“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糟糕的画。”他还以马克西姆·德·尚(Maxime du Camp)的笔名在期刊《两个世界》上这样评论道:“可悲又古怪的展览。”但无论抨击如何激烈,“现代绘画”由此开始登上舞台。以马奈为开端的印象主义团体,再到以梵高为首的后印象主义,从追求自己眼中的“光”到追求表现主观感受和新的艺术形式,形式大于内容,这种创作倾向影响了后来的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落选者沙龙”因此成为世界艺术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即沙龙不仅第一次被允许自由表达艺术见解,松动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地位,很大程度上从创作和策展两方面深刻启发了后世。

2.2019惠特尼双年展展览现场

二、从欧洲走向国际:1913 纽约军械库展

现代主义的登场并非凭空出现。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必然导致人们的心理和认知变化。快速的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力大量提升,大量乡村人民涌向城市,而战争之后留下满目疮痍的城市必定要重建,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思想、哲学、文学艺术和技术都在此之前开辟好了道路,这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先天条件。进入现代社会,需要与之匹配的现代视觉图像。在19世纪时期,美国艺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风景画与表达国家身份认同的作品;二是美式印象主义;三是少量的美国现代派风景画。但是美国社会民众仍旧拥簇传统学院派写实绘画。1910年,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在伦敦策划了展览“马奈与后印象主义”。这之后,大量的现代艺术展览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纷纷出现,大大地推动了前卫艺术运动。

继欧洲陆续举行了大型独立艺术展览之后,1911年12月,部分艺术家和藏家与纽约麦迪逊画廊(Madison Gallery)的总监亨利·芬奇·泰勒(Henry Fitch Taylor)商讨组建一个独立的艺术组织,摆脱学院派的控制,更自由地举办展览。因此,1913年2月17日至3月15日,约1250件、300多位欧美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及装饰艺术作品在纽约第69团军械库展出。在这场展览中,有法国杜尚的《下楼的裸女二号》,马蒂斯的《奢侈品》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欧洲先锋艺术实践及运动展现在美国人面前,引起了美国社会广泛的震惊和愤怒,也激进地向重视基础写实技巧、追求古典艺术理想美的美国学院派发起挑战。虽然当时的《芝加哥论坛报》()在展览期间刊登了哈里特·门罗(Harriet Monroe)的报道:“观众首先匆匆前往立体派和未来派艺术的展厅,迫切地想知道最糟糕的作品是怎么样的。而在看到作品时,绝大多数人感到好笑,一些人惊讶得目瞪口呆,还有一小部分人深感绝望。”但是这场展览打破了美国人对于艺术的认知,史学家米尔顿·布朗(Milton Brown)总结说:“军械库展览给艺术家、收藏家及艺术市场以深远影响;它以实际行动所确立的力量最终改变了美国艺术的实质,并以此为契机转换了美国人的审美品位。”正如展览前言中所说:“对于不同或不熟悉事物的退缩,就是恐惧生活的表现,也是在逃避真实。”重要性还在于,此次展览过后,全球的艺术中心开始从法国巴黎转向了美国纽约,美国登上现代主义的快车,领跑国际。

三、从现代走向当代:国际重要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及收藏

1929年,经过三位女性赞助人推荐,阿尔弗雷德·巴尔,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开馆馆长。1936年3月3日,巴尔策划的“立体主义与抽象艺术”展览在MoMA开幕,展览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和前卫艺术流派全部回收到MoMA。在1929年到1939年的十年间,MoMA共举办了102场展览,对现代主义运动传播到美国以及美国大众了解抽象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抽象表现主义无疑是20世纪美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本土画派,对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或者是国际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抽象表现主义从形成到享誉国际的过程里,虽然有很多艺术机构、画廊,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MoMA举办的一系列抽象表现主义展览,“新美国绘画”的欧洲巡展,成功地将抽象表现主义推向了世界,同时,为美国的国际形象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一系列的展览本身,也给博物馆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无论是学术,还是收藏,都成为国际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当仁不让的重要的艺术高地。

古根海姆是索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 R.Guggenheim)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创办于1937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地都有分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1959年建成,收藏基本上是印象派以后各名家的作品,尤其是抽象艺术品的收藏更是居于世界各博物馆之首。“自1948年以来,古根海姆不断收藏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作品,比如康定斯基的作品18件、克利(Paul klee)的作品110件、夏加尔的作品6件以及费宁格作品24件、11件布朗库西作品、3件亚历山大·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的作品、7件考尔德作品、马克思·恩斯特和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刻以及其他重要作品,如塞尚(Paul Cezanne)的《抱着双臂男子》,抽象表现主义的德库宁、克莱因、波洛克等。”

美国纽约惠特尼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在1931年由葛楚·范德伯尔特·惠特尼女士成立,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因为反对崇尚欧洲艺术的保守传统而成立,旨在推动美国式前卫艺术的发展。美术馆主要展览20—21世纪的美国现当代艺术品,固定展品超过20000件,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汉姆博物馆齐名“纽约四大艺术馆”。“惠特尼双年展”(),是纽约惠特尼博物馆从1973年开始,每两年一次举办的大型艺术展,以推动美国前卫艺术为宗旨,通常展览美国的新人艺术家或名气不大的艺术家作品。1975年以后,影片类艺术大为引人注目,惠特尼也将录影、摄影或电影艺术列入收藏,之后开始收藏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类作品,这使得惠特尼博物馆在美国成为当代艺术的先驱,也奠定了后来惠特尼双年展的国际地位。

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rdern)拥有从1900年至今的英国国家艺术收藏以及国际现代和当代艺术,从2000年开放以来,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专门展览以及收藏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其中毕加索、马蒂斯、安迪·沃霍尔、蒙德里安、达利等的作品最为有名。

法国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于1977年完成,由意大利设计师伦佐·皮亚诺和英国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共同设计。迄今为止举行过325个展览,收藏了约12万件艺术品,仅在2016年就推出了一系列展览,比如保罗·克利、雷内·马格利特、以及塞·托姆布雷等人的展览受到热烈欢迎。包罗万象,风格各异的展览和艺术家们吸引众多参观者。蓬皮杜中心已经是欧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机构,与美国纽约MOMA并称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当代艺术展览中心。

四、成为高地:国际艺术展的开创

自1955年诞生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每5年举办一次,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文献展由德国教授阿诺特·波德策划,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文化的毁坏提出“将20世纪由于受到纳粹的制约,而与国际发展相阻断的欧洲艺术的发展轨迹转达给公众”的政治主张,强调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对历史的细节进行分析和解读。“文献”(德语Documenta)意为“记录”“记载”,在拉丁语语境中意为“传道授业”“精神思想”。作为国际前沿艺术的实验现场,它已经走出德国,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高地。阿诺特·波德连续3届担任了“卡塞尔文献展”的总策展人。“威尼斯双年展”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宏大的策展规模,保持着舵手地位,“圣保罗双年展”承袭的是威尼斯模式,以国家馆、国际展和巴西艺术作为双年展架构的三大支柱。

3.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

除此之外,亚太地区也有重要的双年展出现,譬如韩国光州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中国则有上海双年展、广东三年展、成都双年展等。

毫无疑问,文献展的信息产物将力求用一种法国风格将所有的数据系统化,成为一本通用的百科全书。“策展人因此倾向于一种信号的增多、非指令性和爆破性材料的积累,这预示着一种无法系统化和明确化的变革。”事实上,双年展的创办是对美术馆/博物馆的补充。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新艺术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推动。从北京西单墙“薛明德个展”“贵阳五青年画展”到马德升等人的“星星画展”,首倡艺术创作应该从“自我表现”开始。从1993年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受到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策展人的邀请。在威尼斯的陆续亮相,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全球化的开始,那里也成为中国艺术家涉足世界艺术圈的首秀展台。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国家财富、个体财富,以及我国融入世界的力度,都是不断增长的20年。从追求丰富的物质文化,开始转向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中外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也是中国美术馆、博物馆等各个艺术机构急剧增加的20年。但这些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藏品和专业匹配。各式各样的展览逐渐增多,不仅有政府的,也有私人机构赞助。中国博物馆语境中的策展人和西方博物馆的“Curator”从来不是等同的概念。当博物馆内部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进行展览策划,外部策展人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与博物馆合作。博物馆、美术馆成为策展人的试验场。策展实践也正在改变艺术批评、艺术史的传统面貌。“策展实践既是针对艺术史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拓展艺术史的当代艺术批评工作。这种状况促成了以策展人为核心的艺术批评话语权的重组,也构成了艺术史写作和当代艺术批评的新的话语方式。”

在现代主义的早些展览中,艺术家、批评家都曾担任过策展人,比如巴尔、罗杰·弗莱,他们致力于如何推动某种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体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需求。在策划的系列展览中,他们无疑引领了当下艺术潮流,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立也为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收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艺术史学科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加多元,展览的形式也因此更加多变。但是,无论是传统高雅艺术,还是现代多媒体影像技术。优秀的展览必须有鲜明的学术主题,具有问题意识,而判断展览的好坏,除了参观量以外,还需要看展览是否提出了问题,或者是否解决了问题。

注释:

[1]葛秀支:《霍克尼与草间弥生:绘画介入当代的两个例证》,《世界美术》,2015年第4期。

[2]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法国画家。

[3]加埃坦·皮康:《落选者沙龙:现代绘画的诞生》,三联书店三联书微信公众号,2021-07-27。

[4]同上。

[5]武洪滨:《以军械库之名——军械库展览的历史逻辑与价值判断》,《美术观察》,2020年第1期,第90-95页。

[6]阿尔弗雷德·巴尔(Alfred Hamilton Barr Jr., 1902 -1981),20世纪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家,现代艺术在美国的主要传播者、推动者之一,MoMA首任馆长。

[7]丽莎·丹尼森、赵容:《从博物馆到博物馆群——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历程》,《中国美术馆》,2007年,第2期。

[8]阿诺特·波德(Arnold Bode,1900-1977),德国卡塞尔工程学院教授,建筑师,画家,设计师和策展人,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创始人。

[9]闫飞:《画题与话题——浅析绘画行为中个体表现与群体意识的语言学关联》,《艺术教育》,2012年第3期。

[10]王洋:《从神话到日常——全球双年展的模式与体制》,《美术馆》,2020年第1期。

[11]贾方舟:《批评的使命与批评家的自觉——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二十年(2000—2020)回顾》,《艺术当代》,2021年第2期,第34—39页。

猜你喜欢
双年展策展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关于策展
少儿美术(2020年11期)2020-11-06 05:11:32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0:58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5:34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海峡影艺(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6
2017 艺术策展人
艺术品鉴(2018年1期)2018-06-19 01:39:54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7:08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7:08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