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8-03 04:49涂春梅
成才之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

涂春梅

摘要:高校可结合“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将线上优质的MOOC资源融入“对分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构建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文章简述“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并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对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及成效进行探讨。

关键词: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0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财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分课堂在新工科一流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数据结构》课程实践”(项目编号:2020006)研究成果

一、引言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于2019年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在课程建设中应该以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为基本原则。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重视过程评价,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数据结构”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案例少,学生参与度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影响了课程学习效果。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内容增加、课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一流本科课程提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可结合“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将线上优质的MOOC资源融入“对分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构建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数据结构”课程,对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及成效进行探讨。

二、“对分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概述

1.“对分课堂”概述

“对分课堂”(PAD课堂)是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給学生进行讨论。“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分为三个过程,即“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学生讨论”。讲授与研讨二者结合是“对分课堂”的实质,“对分课堂”体现了讲授法、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学习四者之间有机、合理的融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以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多学科融合的能力。“对分课堂”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习、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自2014年张学新教授首次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心理学课程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被逐渐推广。

2.“混合式教学”概述

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能够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精华与线上学习平台的优势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线下与线上各类优质资源和课程服务平台的作用。学生可以灵活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观看学习课件展示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而线上学习平台中的习题测试、考试、讨论等环节,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辅助完成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三、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大多都是被动式学习,很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对分课堂”有效地结合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将线上资源合理应用到“对分课堂”的各个环节,构建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一堂课分为三个环节:课内(学生讨论)、课内(教师精讲)、课后(学生内化吸收)。其中,课内(学生讨论)是课堂的前部分,课内(教师精讲)是课堂的后部分,课后(学生内化吸收)是指本次课后学生针对教师精讲的知识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及教师布置的“亮考帮”作业进行内化吸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课堂的前部分是讨论环节,教师可针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及上次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亮考帮”作业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料自主探索讨论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时间安排小组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和分享。在教师讲授环节,教师主要讲授本次课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其余内容留给学生结合线上课程资源自主学习讨论。课后是学生内化吸收环节,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再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按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亮考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自主安排个性化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内化吸收,同时能让教师结合线上资源和线下作业、讨论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1.“亮考帮”作业的使用

“亮考帮”是形象化的“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组合而成的缩写名。其中,“亮闪闪”是指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大、感受最深的内容,展示自己学习的亮点;“考考你”是指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弄懂了、别人还可能存在困惑的内容,提出问题考考同学;“帮帮我”是指列出自己还没有明白、需要别人帮助的内容,在讨论环节向别人求助。“亮考帮”可以作为作业和讨论的工具,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评价方式的运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进行自主学习,把有效学习扩展到整个学期。要将学生线下、线上的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畴,通过“过程性评价(40%)+期末考核(60%)”的方式,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情况(15%)、课堂成果展示(15%)、上机实验效果(20%)、线上资源学习成绩(40%)、线上讨论互动(10%)等内容,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数据结构”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我校计算机类专业2020级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环节专门开设了24个学时的“数据结构综合实践”课程,因此“数据结构”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在“数据结构综合实践”课程中进行。

四、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教师可以合理地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课后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线上课程资源,通过小组协作、线上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亮考帮”作业。而在课堂上,教师精讲知识,设计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结合课前完成的“亮考帮”作业展示讨论成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对主动展示讨论成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计分奖励。下面以“数据结构”中的知识点“栈”为例,展示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环节一:课内(教师精讲)。在上次课的后部分,教师精讲“栈”的相关知识,如“栈的特点及其基本操作”。在教师讲授环节,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重难点知识,其余知识则留在课后结合线上资源自主学习探讨。

环节二:课后(学生内化吸收)。课后,教师设计相应的“亮考帮”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完成。“栈”这部分的“亮考帮”作业是:“如何利用栈实现将任一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对应的八進制数,请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并用程序语言进行实现”。要让学生在课后结合线上的课程资源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亮考帮”作业,同时完成线上课程中对应知识点的学习、测试、讨论。

环节三:课内(学生讨论)。在下次课的前部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一个涉及上节课“栈”相关知识的讨论题,也可以直接让学生展示“亮考帮”作业,再以学生在“亮考帮”作业中提出的疑问作为讨论内容,最后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效

通过对1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该种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90%以上,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型,增加了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对分课堂”的优势,结合线上学习资源,精讲课程知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亮考帮”作业、课堂上阐述见解与观点、展示小组协作成果、线上讨论交流等方式,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增加了互动交流。

(2)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归到课堂主体地位,并向过程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性学习转换。移动端的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也为学生的内化吸收、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完成“亮考帮”作业、展示讨论结果等过程中,学生增强了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突出过程性评价,形成了大量优秀的过程性成果,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完成“亮考帮”作业,形成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并进行了交流展示。从学生展示的成果来看,学生不仅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还在讨论与内化吸收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算法,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编程。结合学生的过程性成果及学生的期末考核情况来看,学生整体上对本门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及应用相较于以往年级有了较明显的提升。

实践证明,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有时存在一些学生无法完成相关任务、参与小组讨论不积极等情况,以后将围绕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2019.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05).

[3]孙丽萍,等.“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6(06).

[4]乔阳.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8(10).

[5]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

[6]张倩,马秀鹏.后疫情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建议[J].江苏高教,2021(02).

Explor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plit Classroom"

Tu Chunm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401320, 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plit classroom" and mixed teaching mode, integrate online high-quality MOOC resources into various teaching links of "split classroom", build a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lit classroom",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crease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of "split classroom" and "mixed teaching", and takes the "data structure"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plit classroom".

Key words: bisectionclassroom;mixed teaching; teachingmode; datastructurecourse;teaching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