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健
(河钢唐钢技术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
高强度低合金钢是常用的工程结构用钢,其洁净度是目前各大钢厂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钢中存在大量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及致密性,对钢的力学和使用性能影响不利[1-2]。然而在实际冶炼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为保证钢的质量及性能要求,应尽量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或改变其形态及成分。某钢厂Q355低合金结构钢中钙铝酸盐夹杂物评级达到3级,不能满足其标准要求,导致冲击韧性下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LF-RH精炼过程夹杂物的演变规律[3-8],缺少对小尺寸夹杂物与全氧含量关系的清晰论证,以及对从精炼到连铸全流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数量和形貌变化规律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对Si、Mn脱氧条件下Q355低合金结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某钢厂Q355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电炉→LF精炼→连铸,电炉出钢时加入Si、Mn合金进行脱氧合金化,LF精炼后造渣脱S,加入适量的合金微调Si、Mn、Al等元素含量,之后进行钙处理使Al2O3夹杂物变性,改善钢水可浇铸性,静吹后至连铸浇铸。Q355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从LF精炼进站、造渣合金化、喂铝、钙处理到连铸中间包不同时间节点取钢水样,采用能有效避免疏松及缩孔等缺陷的直径53 mm、高90 mm圆柱形提桶取样器,取样器插入钢液面以下400 mm,以保证样品代表性。采用线切割在提桶样中心密实部位切取直径5 mm、长50 mm棒状氧氮试样和15 mm×15 mm×15 mm金相试样。
利用TC600型氧氮分析仪对钢水T[O]、T[N]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蔡司金相显微镜选取10个不同视场(每个视场面积1 mm2),对粒径大于10 μm的夹杂物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对夹杂物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自动分析功能,对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进行扫描,扫描视场为10 mm2,并根据成分筛除不合格结果后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1.1 w(T[O])、w(T[N])变化规律
各工序钢中w(T[O])、w(T[N])变化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在LF精炼过程中,进站时钢中w(T[O])为0.004 9% ,造渣合金化及喂铝阶段w(T[O])持续升高,最高为0.009 8% 。其原因为:进站及造渣合金化阶段渣中w(FeO+MnO)过高,分别为7.92% 和2.64% ,精炼渣氧化性强使钢水二次氧化造成w(T[O])升高,且钢液面裸露,使钢水w(T[N])略有升高[9],如表3 所示。至钙处理阶段精炼渣已经转变为还原性白渣,随着夹杂物的上浮去除,钢中w(T[O])迅速降低至0.001 4% ,降低了85.71% ,说明LF过程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效果较好;中包w(T[O])较钙处理后提高至0.004 0% ,钢水中w(T[O])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钙处理至中包过程共增氮0.001 9% (质量分数),表明此阶段钢水保护性较差,二次氧化现象严重。
表2 各工艺阶段T[O]和T[N]含量变化(质量分数)Table 2 Variation in contents of T[O]and T[N]in each process stage(mass fraction) %
表3 精炼渣成分(质量分数)Table 3 Compositions of refining slag(mass fraction) %
2.1.2 夹杂物数量变化
各工序夹杂物数量如表4所示。粒径大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变化为:LF进站和造渣合金化阶段较多,分别为10、15个/10 mm2;喂铝后下降为5个/10 mm2;钙处理后为1个/10 mm2,基本消失,中包和连铸阶段又上升,分别为6和2个/10 mm2。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变化为:LF进站较少,仅为25个/mm2;造渣合金化后升高至59个/mm2;喂铝又急剧上升,增至109个/mm2;钙处理后减少至36个/mm2;中包降至20个/mm2;连铸阶段趋于平稳,基本保持在22个/mm2。夹杂物数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表4 各工艺阶段夹杂物数量Table 4 Number of inclusions in each process stage
2.1.3 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与w(T[O])对应关系
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与w(T[O])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在进站、造渣合金化、喂铝阶段随着夹杂物数量从25个/mm2上升至109 个/mm2,w(T[O])也从0.004 9%上升至0.009 8% ;钙处理阶段夹杂物数量降至36个/mm2,w(T[O])也随之降至0.001 4% ;中包及铸坯阶段夹杂物数量和w(T[O])的波动范围较小,分别在20~22个/mm2及0.001 7%~0.002 4% 之间,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与w(T[O])的变化趋势相同。
图1 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与w(T[O])对应关系Fig.1 Number of inclusions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10 μm corresponds to w(T[O])
钢中全氧由自由氧与以夹杂物形式存在的结合氧组成。出钢脱氧后,全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夹杂物形式存在的结合氧部分。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占比大且在钢中分布均匀,对w(T[O])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而粒径大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匀,对w(T[O])变化的影响极小。
2.2.1 精炼进站阶段夹杂物类型
精炼进站阶段夹杂物主要为SiO2-MnO-CaO,如图2三元相图所示。电炉出钢时钢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加入硅铁、锰铁进行脱氧合金化,脱氧产物为SiO2、MnO以及微量的Al2O3、CaO。Al2O3和CaO来源于硅铁合金中的少量Al、Ca(wAl=0.5%~2.0% ,wCa=1.0%~1.5% )与钢液中的氧反应,此阶段夹杂物主要成分为SiO2-MnO复合夹杂物。
图2 LF进站夹杂物主要成分Fig.2 Main components of inclusion entering LF
2.2.2 精炼造渣合金化阶段夹杂物类型
精炼造渣合金化阶段夹杂物仍为SiO2-MnOCaO,但SiO2-MnO成分比例升高,如图3三元相图所示。加入Si、Mn等合金微调成分后,部分合金与钢液中的氧反应,形成新的SiO2-MnO类夹杂物,造成此阶段夹杂物数量增加,夹杂物主要类型仍为SiO2-MnO。
图3 造渣合金化阶段夹杂物主要成分Fig.3 Main components of inclusion during slagmaking and alloying stage
2.2.3 精炼喂铝阶段夹杂物类型
精炼喂铝后夹杂物主要为Al2O3-SiO2-MnO,如图4三元相图所示。铝加入后钢水中残余的氧被进一步去除生成大量Al2O3;在精炼造渣后的还原气氛下,钢液及精炼渣中脱氧产物SiO2-MnO与Al发生还原反应生成[Si]、[Mn]及Al2O3,此阶段Al2O3含量大幅度升高,夹杂物主要成分转变为Al2O3。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图4 喂铝后夹杂物主要成分Fig.4 Main components of inclusion after aluminum feeding
喂铝后钢渣及耐材中部分MgO被加入的铝还原进入钢液,与Al2O3和Al2O3-CaO反应生成Al2O3含量较高的铝镁尖晶石类复合夹杂物,其典型形貌和能谱面扫描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喂铝后铝镁尖晶石类复合夹杂物形貌(a)及能谱面扫描结果(b~e)Fig.5 Morphology(a)and energy spectrum area scanning results(b to e)of typical MgO-Al2O3 spinel composite inclusions after aluminum feeding
2.2.4 精炼钙处理阶段夹杂物类型
钙处理后夹杂物主要成分为Al2O3-CaOMgO,如图6三元相图所示。此时夹杂物中Si、Mn含量已较低,钢液中的钙与Al2O3发生还原反应而变性为钙铝酸盐,夹杂物主要成分为Al2O3。
图6 钙处理后夹杂物主要成分Fig.6 Main components of inclusions after calcium feeding
2.2.5 连铸阶段夹杂物类型
连铸阶段夹杂物主要成分为Al2O3-CaOMgO,如图7三元相图所示。钙处理后经过静吹,钢中Ca与Al2O3反应更充分,造成钙铝酸盐类夹杂物增多。此时中包耐材被侵蚀会有少量MgO进入钢水中,与钙铝酸盐结合生成复合夹杂物Al2O3-CaO(MgO)[10],在钢水凝固过程中CaO-Al2O3外层的CaO与钢液中的S发生反应[11-12],生成CaS包裹在复合夹杂物外围,因此在中包及铸坯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CaO(MgO)-CaS,其形貌及能谱面扫描结果如图8所示。
图7 中包夹杂物主要成分Fig.7 Main components of inclusion in tundish
图8 铸坯中Al2O3-CaO(MgO)-CaS夹杂物的形貌(a)及能谱面扫描结果(b~e)Fig.8 Morphology(a)and energy spectrum area scanning results(b to e)of Al2O3-CaO(MgO)-CaS inclusions in slab
(1)粒径小于10 μm的夹杂物数量与w(T[O])的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其中喂铝工序的w(T[O])最高,为0.009 8% 。
(2)Si、Mn脱氧Q355低合金结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为:电炉出钢后主要夹杂物为SiO2-MnO,LF 喂铝后转变为Al2O3-SiO2-MnO(MgO),钙处理后转变为Al2O3-CaO(MgO),浇铸后铸坯中形成Al2O3-CaO(MgO)-CaS复合夹杂物。
(3)铸坯中Al2O3-CaO(MgO)-CaS复合夹杂物的形成过程为:钢水凝固过程中S与Al2O3-CaO(MgO)夹杂物表层的CaO反应,最外层生成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