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锐, 周宏杨
(1.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ICU, 河北 承德 067000 3.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肺癌在世界范围内隶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以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占居第一位,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占居第二或者第三。而中国的肺癌发病率也在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病率占据肺癌总发病率的80%左右。由于NSCLC该病的恶性程度较高,而且侵袭性较强,极易发生复发和转移,故在确诊时已有器官或者组织的转移,而这些患者只能以减轻痛苦为主要目的,因此预后较差。随着现代医学放化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放化疗目前已经成为中晚期治疗NSCLC的有效方式[1,2]。近年来,放化疗同步治疗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且有多项研究资料显示放化疗同步质量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或者放疗,优于序贯放化疗[3~5]。但如何能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化疗方案,从而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耐受力和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本文中现通过本院20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肿瘤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00例非小细胞癌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三组,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资料均经临床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患者,并根据国际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TNM分期进行标准界定为Ⅰ~Ⅳ期,同时具有化疗和放疗指征;②患者意识清晰,能自行阅读并理解填写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其他中重大脏器疾病者;②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③患者均有研究药物过敏者或者某种食物过敏。
1.2治疗方法
1.2.1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铂类的药物联合方案为:主要以顺铂和卡铂(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进行用量)为主,联合紫杉醇、长春瑞滨(剂量25mg/m2)、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以3~4周为一期。单纯的药物化疗方案选用吉西他滨、顺铂(剂量75mg/m2)、异环磷酰胺(按体表面积每次剂量1.2~2.5g/m2)、紫杉醇(剂量75mg/m2)、多西他赛(剂量75mg/m2)、吉西他滨(剂量1000mg/m2)。
1.2.2放疗方案:胸部的放疗工作均选取本院6MV-X直线加速器,每周5次,每次给DT54Gy-70Gy/27~35f的放疗剂量。同步组所有患者的方案均给予放疗开始后7d内进行化疗,所有患者在放疗期间均给予完成两个周期的化疗工作。注意治疗过程中密观患者白细胞的变化,如有下降及时给予对症支持疗法。
1.3评价指标:①评价方式选用WHO的评价标准,以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复查CT或胸片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即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四个标准。其中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部分缓解:病灶减少至50%以上,且维持4周;进展:病灶增加25%或者发生新的病灶;无变化:病灶没有变化。术后随访3年,评价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②毒性反应:根据WHO的评定标准评定治疗过程中组织发生的损伤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的比较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样本Mann-whitneyU进行检验,卡方值检验计数资料。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方法,将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回归因素的分析。
2.1三组患者的疗效作用: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39.74%(31/78)、73.53%(50/68)、81.48%(44/54),经统计学分析可见,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7.95%(53/78)、67.65%(46/68)、53.70%(29/54),中位生存时间平均为12个月(95%可信区间6.6~17.2)、10个月(95%可信区间为7.0~14)个月、25个月(95%可信区间为23.1~28.6),经统计学分析可见,同步放化疗组高于序贯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单纯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三组之间的总生存率相比,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序贯放化疗组与化疗组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三组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三年总生存率比较(%)
2.2三组患者的毒副反应:三组患者最主要的毒副反应即为骨髓抑制,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Ⅲ级、Ⅳ级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8.97%(7/78)、1.47%(1/68)、12.96%(7/54),序贯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而单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Ⅲ级、Ⅳ级血红蛋白降低为1.28%(1/78)、0(0/68)、0(0/54),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Ⅲ级、Ⅳ级胃肠道反应分别为8.97%(7/54)、1.47%(1/68)、0(0/54),序贯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而单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Ⅱ~Ⅲ级放射性肺损伤中分别为7.35%(5/68)、5.56%(3/54),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Ⅱ~Ⅲ级放射性食管炎中分别为5.88%(4/68)、11.11%(6/54),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见表2,表3。
表2 三组患者的毒副反应n(%)
表3 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毒副反应比较
2.3三组预后影响单因素分析:采取COX回归模型进行10项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a=0.05水平线中筛选出对非小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可见非小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性别、PS评分、临床分期、累积器官数目、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2)。见表4。
表4 预后影响单因素分析
2.4影响非小细胞癌多因素分析:经预后影响单因素分析后,年龄、性别、PS评分、临床分期、累积器官数量、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2)均为肺小细胞癌的多因素,经ENTER法筛选发现a=0.05年龄、PS评分以及临床分期均为非小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见表5。
表5 预后非小细胞癌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其中占据肺癌总数的80%即为非小细胞癌,早期难以诊断,故确诊时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已化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临床放射治疗一般是针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进行的标准治疗模式[6]。放化疗的患者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中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临床治疗中,可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并发症,从而提升治疗效果。结合临床不同的用药方式以及实施性方案,可分为三种治疗方案即:单纯化疗、序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但有不少研究资料证实,放化疗的联合使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要比单纯的化疗、放疗效果更佳[7]。
本文中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1.48%,综合研究Ⅰ~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完成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得到控制。同步放化疗组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均为25个月,第1年、第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11%、59.26%,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序贯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总生存率相比,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性(P<0.05),文中第1年、第2年、第3年的生存率与国内外报道结果相似。
本文研究结果中三组患者最主要的毒副反应即为骨髓抑制,因单纯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Ⅲ级、Ⅳ级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8.97%(7/78)、1.47%(1/68)、12.96%(7/54),单纯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明显高于序贯放化疗组,均为白细胞明显减少,从而增加了骨髓抑制的作用,但毒副反应中放射性肺损伤以及放射性食管炎均未明显增加,与序贯放化疗组相比,同步放化疗在明显增加患者的疗效同时,也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毒副反应。文中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Ⅱ~Ⅲ级放射性肺损伤中分别为7.35%(5/68)、5.56%(3/54),Ⅱ~Ⅲ级放射性食管炎中分别为5.88%(4/68)、11.11%(6/54),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P>0.05),未见其他明显毒副反应。
影响非小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经预后影响单因素分析后,年龄、性别、PS评分、临床分期、累积器官数量、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2)均为肺小细胞癌的多因素,经ENTER法筛选发现a=0.05年龄、PS评分以及临床分期均为非小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其预后的效果越差,大多数原因可能是因老年患者的治疗顾忌较多,且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包括TNM临床分期,均被直接影响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再者PS评分,本文中预后因素与国内外报道结果一致可影响肺癌的预后。
综上所述,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因素为年龄、PS评分、临床分期,其中临床分期与患者的生存率有直接关系,分期越早,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越明显,再者P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也至关重要,临床工作中应尤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