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院麻醉科通常采用保险柜、密码锁
等设备进行毒麻药品管理, 这些管理方式均存在不同缺陷,如需专人值守、手工登记等,不但增加人力成本,而且易造成人为差错,存在出现问题时难以追溯等问题。 少数医院采用全智能化管理
,虽能实现各种管理需求,但其成本较高。在我科使用保险柜管理时发现其存在麻醉医生还药困难, 毒麻药品无处存放,随意放置等现象,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因此,设计高效、 安全且运作成本低的毒麻药品管理设备及流程,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半自动智能毒麻药品管理柜,并在我科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1 管理柜的设计 我科自主研制的毒麻药品管理柜包括摄像头、 主柜及2 个副柜, 主柜有触屏电脑、指纹识别器、刷卡识别器、药盒条码识别器及保险柜存放柜,麻醉医生取药、还药及麻醉护士进行药品回收、补充及维护工作均在主柜进行。副柜从上至下依次为精二类药品存放柜、 药盒存放格及文书存放柜, 每一格药盒存放柜均放置一个固定数量麻醉药品的药盒, 药格及药盒外面设有编号, 分别对应26 个手术间,药盒存放格分为A/B2 组,分别位于2组副柜中间位置,每日交替使用,当A 组处于使用状态时,麻醉护士则回收补充B 组药盒,补充后该组药格显示为备用状态,供次日使用,管理柜实物图见图1。
1.2 管理系统设计 管理柜管理系统包括:触控屏管理系统、指纹识别系统、刷卡识别系统及条码扫描系统。触控管理系统用于整个管理柜的运行及维护,包括医生取药、医生还药、药品回收、药品维护、药品补充、用户维护、重开药柜及查看日志等模块。其中,药品维护模块可根据手术量灵活设置药盒药品种类及基数,用户维护模块可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医生、护士等使用权限, 查看日志模块可查看每个药格操作记录,便于追溯。 指纹识别、刷卡识别及条码扫描系统用于对药品补充、 领取及归还的医务人员身份识别。
1.3 管理流程设计及使用 管理柜主要包括药品取药、还药、药品回收、药品补充及重开药柜五个流程,使用对象包括麻醉医生及麻醉护士,所有操作均有摄像头全方位监控、记录,闭环管理。
1.3.1 麻醉医生操作 (1)领取:麻醉护士凭指纹或刷卡开启领药权限,医生点击“医生取药”,验证指纹进入取药界面,点击取药柜门号,对应柜门弹开,取出药品,在弹出对话框核对手术间号、药品名称及数量,核对无误后点击“确定”取出药盒关闭柜门,系统记录取药信息,药格更换为已取用状态;若柜门未关紧则语音提示未关紧。(2)归还:双人核对无误后,点击“医生还药”,将药盒上二维码对准条码扫描器,条码识别成功后,还药者刷指纹,验证通过后自动弹开药盒对应手术间药格柜门,放入药盒并关闭柜门,系统记录还药信息。(3)重开药柜:点击“重开药柜”,指纹识别权限验证后进入药柜取药界面, 点击已还药盒的相应手术间号,柜门可再次打开,取出药盒,关闭柜门, 用于麻醉医生归还药盒后再次检查药品及处方准确性, 重开药柜与还药医生必须为同一人方可再次开启。
1.3.2 麻醉护士操作 (1)药品回收:点击“药品回收”,管理员及麻醉护士指纹或刷卡双人认证通过,对应回收组柜门依次弹开,麻醉护士进行药品基数、空安瓿及红处方回收清点,关闭柜门。 (2)药品补充:麻醉护士补充药盒基数并双人核对后,点击“药品补充”,管理员及麻醉护士指纹或刷卡双人认证通过,开启对应组柜门,将药盒放至对应号码药格,关闭柜门,系统自动切换该组为取药组,触屏电脑更换药格状态为待取用, 系统自动记录相关操作信息。 (3)药品维护:点击“药品维护”,管理员及麻醉护士指纹或刷卡双人认证通过, 可以对药盒内药品种类及基数进行修改, 保存后关闭页面。 (4)用户维护:点击“用户维护”,管理员及麻醉护士指纹或刷卡双人认证通过, 进入用户维护页面,按照页面指引录入姓名、工号、指纹等信息,选择身份后保存即可新增用户, 亦可删除用户或对用户信息进行跟新。 药盒二维码破损时, 点击“标签维护”更换新的二维码信息后保存。 (5)查看日志:点击“查看日志”,管理员及麻醉护士指纹或刷卡双人认证通过,选择药柜组及操作类型,点击“查找”则显示相应药格操作人、操作类型及操作时间,便于追踪管理,亦可调取监控查看操作。
我国几版的《植物生理学》教材在讲到韧皮部运输的机理时,都将“就近性(proximyty)原则是源——库运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同化物分配的特点之一来讲,事实到底是怎样的?为了探个究竟,十几年来我做了许多实验。
2.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 进行录入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3 效果评价 (1)麻醉护士药品准备及发放时间:每日护士打开管理柜开始发放药品开始计时,直至发完所有药品及准备好第2 天所需药品的时间止;(2)麻醉护士药品核查时间:每日从开始核查第一个药品空安瓿, 处方及基数开始计时直至核查完最后一个空安瓿、处方及基数为止;(3)麻醉医生单次领药时间,麻醉医生还药时间:麻醉医生从申请领取药盒操作开始到领取到药盒的时间止、 申请归还药盒开始到归还给护士的时间止, 每名麻醉医生记录的时间总和/总记录次数为单次领药及还药时间;(4) 麻醉医生初次取药出错率: 首次取错药盒的次数/单组取药总次数×100%(总次数为研究期间收集到各组取药次数总和);(5)账务相符率:麻醉药品处方与空安瓿不一致计1 次差错,账务相符率=发生差错次数/单组统计总次数×100%; (6)医护满意度:本研究自行设置 “毒麻药品管理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参与研究的麻醉医生及麻醉护士填写,该量表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方法,“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1~5 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2 分为不满意,3~4 分为一般,5 分为满意, 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
2.2 方法
2.2.1 对照组 采用保险柜存放毒麻药盒, 麻醉护士准备好药盒,药盒内药品及数量固定,医生早交班后集中到药房排队领取。 其管理包括3 个步骤:(1)领药:麻醉医生排队领取毒麻药、并双人签名。(2)还药:用药结束麻醉医生后将毒麻药品归还至药房,与药品管理员核对双人签名,如药品管理员下班,毒麻药需要医生自己保管至次日上班后归还, 麻醉医生将药品随意放置在办公室,存在安全隐患,而麻醉医生次日不上班或上晚班, 药盒便不能及时归还。 领药、还药均需手写登记。(3)药品回收补充:药品管理员次日对回收的药盒进行核对并补充。
荔枝 性温、味甘、酸,具有补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泻等功效。荔枝可改善人的肝肾功能,加速人体内毒素的排出,有促进人体细胞的生成以及保持皮肤细嫩等作用。
2.2.2 观察组 采用管理柜存放毒麻药盒, 麻醉护士前一天准备好毒麻药盒,药盒内药品及数量固定,药盒号码与手术间号码相对应,分为A/B 2 组,交替使用。其管理主要包括3 个步骤:(1)取药:药品发放不需要麻醉护士值守,麻醉医生不需要排队,凭指纹领取毒麻药品,24 h 随时可领, 系统自动记录取药人、取药时间及药盒号码,减少人为等待时间及人为登记错误发生率。 (2)还药:毒麻药盒归还亦无需专人值守,麻醉上下级医生核对药品无误后,扫描药盒上二维码及录入还药人指纹, 管理柜自动弹开药盒对应号码药柜,将药盒放入药柜,关闭柜门,系统自动记录相应信息,便于追溯。(3)药品回收补充:麻醉护士每日集中对智能柜进行回收、补充。
设计录入界面的设计。录入界面是小学蒙古文教育资源管理库平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模块,其主要功能是语料的录入和存储。包括将已经收集好的预料文件和预料文献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录入和存储在特定的位置。
3.1 2 组管理效率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药品准备及发放时间分别、药品核查时间、医生单次取药时间、医生还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用药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麻醉药品处方与空安瓿账务相符率高于对照组, 初次取药出错率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1 月期间我科麻醉护士16 名,麻醉医生44 名为研究对象,由于我科手术间扩大规模,管理柜设计时还未计划扩建手术间加上空间限制, 药格数量未达到现有的手术间数量, 故目前仍有部分手术间采用保险柜发药。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以职业性质为属性特征将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分别进行抽样, 麻醉护士采用抽签法, 即16 名麻醉护士随机抽取1-16 个号码,奇数号码为观察组,偶数号码为对照组,每组麻醉护士8 名, 麻醉医生采用同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 名。 最终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包括麻醉护士8 名,麻醉医生22 名。 观察组男18名,女12 名,年龄(35.30±1.76)岁,对照组男12名,女18 名,年龄(35.92±10.00)岁,2 组人员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综合考虑所设计的能量回馈装置参数和电感体积大小,选定电感量为2 mH的电感。选取滤波电容的耐压值要大于实验中最高电压70 V,电容值应大于962 μF。电容值越大,直流纹波电压越小。实验装置选用两个1 000 μF,耐压100 V的电解电容并联组成2 000 μF的滤波电路。
今年,中华龙舟大赛经历了万宁、长沙、盐城、福州、南京、昆明六大分站赛,赛事为城市带来竞渡激情的同时,也为每一座城市注入了崭新活力和文化自信,带动了当地水文城市建设。划向绿水青山,面朝碧海蓝天,这也许正是中华龙舟大赛的内涵所在吧!
由统一培训的专职研究人员用同一品牌型号的计时器对研究对象操作进行计时。记录、统计麻醉护士药品准备及发放、 药品核查及麻醉医生首次取药操作过程所用时间。以操作中无中断为有效计时,每个组别的麻醉医生分别统计30 次有效计时,将有效计时总和/30 即为每人的平均用时,将平均用时作为统计数据录入,进行统计分析,同样方法统计录入麻醉护士药品准备及发放、药品核查用时,计时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 位。麻醉医生初次取药出错率由专职人员分别记录2 组取药出错次数及总取药次数、 账务相符率由专职人员分别记录2 组处方与空安瓿不一致次数及统计的总次数并录入结果,麻醉护士及麻醉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由专职人员进行发放、回收及统计结果。
3.3 2 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 观察组满意度为97%,对照组满意度为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1 智能管理柜优化了毒麻药品管理流程,提升了麻醉护士及麻醉医生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管理柜是智能柜,采用智能记录,不需要专人值守, 护士可以在药品发放时进行药品回收及核查工作,有效缩短药品准备及核查时间,能减少护士工作量,实现毒麻药品个性化管理,提高药品精细化管理水平
,麻醉医生不用排队取药,管理柜可以引导麻醉医生一键取药、一键归还,自动记录,无需等待,提高了麻醉医生工作效率。而对照组保险柜管理需要专人值守,麻醉医生需要排队领药,手写签名,增加了领取归还时间,早上排队领取耗时长,影响手术开台时间及工作效率; 药品归还时遇药品管理员不在,麻醉医生会将毒麻药盒放置在保险柜上,造成安全隐患; 药盒回收不够时需追踪药盒去向且无法补充足够药盒数供次日使用, 找寻药盒增加了药品准备时间。
4.2 智能管理柜避免了人为记录导致差错事件发生,提高了毒麻药品使用及管理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保险柜需要人为登记取还药信息,容易出错,同时,集中领药场面混乱,取错药盒时常发生,管理人员下班后,药盒随意放置,药盒归还经常出现药品处方与空安瓿不一致, 签名有误时亦无法追踪到责任人等问题, 均给药品管理的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 观察组管理柜指纹识别系统可对特殊事件进行追溯,责任到人,药品流向可查、可控、可追踪,触屏电脑上可清晰记录存取人信息、时间、药品种类和数量等,医生取药出错率及账务相符率均有明显下降,较对照组保险柜管理模式管理更为安全。
4.3 智能管理柜的应用契合临床需求,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保险柜领取耗时、归还不便、手写签名记录,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观察组管理柜的一键取、还药,无需值守、随取随还,智能记录, 方便追溯等功能特点均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 管理柜提高了毒麻药品毒麻药品管理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药品准备、发放、领取及还药时间从而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提升了医务人员整体满意度。
采购设备采购以及储运的过程中,供货商的供货会发生延误情况,或者是采购设备存在缺陷,最终由承包商进行负责。在招标采购的期间,承包商需要在技术上以及交货过程中对供货商履约的能力进行分析,另外要求供货商承担所有的违约责任。因为EPC合同当中设备与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工程投资的多半比例,一旦出现风险势必会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必须强制性地进行高保障。
4.4 本研究不足之处 本管理柜是集中式管理的中央型智能药柜, 与单台放入术间的智能药柜在功能上有一定差别: 中央型药柜方便了发放、 回收流程, 但不包含手术过程中毒麻药品在术间的严密保管。 针对此问题我们在术间设置专门存放毒麻药盒的柜子,并上锁管理,钥匙由麻醉医生本人保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亦发现管理柜较单台智能柜存在无法自动统计药品基数与剩余药品数量等问题, 提示仍需继续完善管理柜的功能设计。
[1] 张欢,高飞,郑晓春.密码柜模式在麻醉科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 2018, 40(2):141-142.
[2] 华娟丽.多功能麻醉药品与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柜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14):122-123.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19.14.059.
[3] 付阿丹,王莉,许琍文,等.自制换药处置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8, 33(8):63-65.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8.08.014.
[4] 谭玉莲,彭国光,王科,等.头颌部弹力套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12):1524-1525.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7.12.023.
[5] 丁红,林玉玲,陈前升,等. 全程可追溯安瓿使用与回收清点系统的发明[J].护理学报, 2020,27(1):76-78.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0.0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