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间主要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比较研究

2022-08-02 03:12金明玉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韩两国竞争力

金明玉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引 言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中观层面的经济竞争力的表现,是决定一国或地区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探索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渊源。一方面是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来自于生产成本和效率的差异;大卫·李嘉图于1871年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即使没有绝对优势,也可以通过相对比较优势,产生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这两大理论只是从“静态”的角度提出竞争理论,缺乏“动态”比较,于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些学者开始提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如日本学者Hajime Oniki 和Hirofumi Uzawa 于1965年创立比较优势动态模型,认为一国比较优势随着要素供求状况和技术的变迁而发生变化。[1]另一方面,竞争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一理论为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他认为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状态决定,还有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的影响,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可以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2]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竞争结果评价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其指标有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系数(也称贸易特化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进行衡量。市场占有率是一国某产业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业出口总额的比值;贸易专业化系数是一国某产业净出口相对进出口总额的比值,是反映相对竞争力的指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3]

一、中韩两国主要产业贸易竞争力的比较

贸易竞争力是通过比较竞争力的结果来考察的。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特化系数两种指标,对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竞争力做了定量比较。

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公式:

其中,MSij表示j国i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j国i产品在一定时期的出口额;Xiw表示世界各国在同一时期内i产品的出口总额;j=1,2,……,m 表示不同的国家。[4]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需要比较同一国家不同时间上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纵向比较,数值越大比较竞争力越强。

在国际市场上,考虑到经济规模,贸易相对竞争力指标使用的是贸易特化系数,又称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TSC),采用如下的公式计算:

其中Xki和Mki分别为i国k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果测度两国间某种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对这个公式进行变形为:

(一)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的国际市场出口占有率变化趋势的比较

产品国际市场出口占有率能够反映这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年份的数据,利用公式(1)计算,对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的产品国际市场出口占有率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

首先,从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的产品国际市场出口占有率和变化趋势来看。自2010年以来,在一般机械、钢铁、塑料、食品、显示器、通信机械和家电产业,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韩国;在造船和半导体领域,2010 至2016年,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韩国,而在2018 至2020年,韩国的出口占有率却超过中国;在汽车和乙烯产业,韩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超过中国,虽然2019底以来的新冠疫情对中韩两国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总的趋势没有很大的改变。

在汽车产业领域,如表1所显示,在国际出口市场上,韩国比中国的占有率高,这是源于中国还不能实现将整车向发达国家市场出口的缘故。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中国已从2012年开始,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越韩国,并且持续上升,但整车出口仍然仅占1.5%左右。[6]在造船产业,2017年之前,韩国在国际出口市场的占有率一直高于中国,2018年以来,韩国由于低油价和海洋成套设备出口量巨减,以及订单量剧烈下滑,韩国的船舶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明显低于中国,中韩两国在造船产业领域竞争进一步加大。在一般机械产业,中韩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都在上升,但中国的比重更高。

表1 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的产品国际市场出口占有率变化趋势比较

在钢铁产业领域,如表1显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2015年达到15.5%的高峰,随后几年,尽管伴随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2020年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到12.4%左右,但在世界市场上仍居第一位,而韩国钢铁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6%左右,两国相差比较多。在石油化学产业,2010年以来,中国出口份额最大的产品是塑料,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而国内供给不足的乙烯出口,世界市场占有率并没有提高。在食品产业方面,2010年以来,中韩两国与美国或荷兰相比,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低,中国在5%左右,而韩国仅在0.5%左右。

在半导体产业,如表1显示,2010年以来,中韩两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都很高。韩国是传统的存储器半导体强国,绝大部分都用于出口,而中国的出口份额尽管比韩国高,但主要在半导体进一步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流动性的出口包含在内的缘故。在显示器产业领域。近年来,韩国企业在中国组建了很多装配工厂,中国显示器的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所提高。自2011年以来,韩国丧失显示器在世界市场上稳居第一的地位,预计将来韩国在显示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走低。在手机产业,中国具有很强的国内生产基础,在世界出口市场上,越走越宽,而韩国不仅在手机成品,而且还在手机零部件海外市场占有率大大降低。在家电产业领域,中国生产基地仍然在国内,所以出口占有很大比重,家电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非常高,反而韩国的家电生产基地主要在海外,所以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占有率大大降低。

(二)中韩两国主要产业对世界市场的贸易特化系数变化趋势的比较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利用公式(2)对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的世界市场贸易特化系数进行计算并且做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中韩两国间贸易竞争力,不同产业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如下表2所示。

表2 中韩两国主要产业对世界市场的贸易特化系数变化趋势比较

在汽车、乙烯、食品、半导体和显示器产业领域,2010年以来,中国对世界市场的贸易特化系数小于零,表明出口小于进口,缺乏贸易竞争力。而韩国除食品产业外,其他主要产业对世界的贸易特化系数大于零,表明出口大于进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但韩国在汽车、造船、显示器、通讯机械和家电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逐年走低,竞争力下降,在一般机械、钢铁、塑料和半导体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逐年上升,表明竞争力在增强,而中国在钢铁、塑料、显示器、通讯机械和家电产业的贸易特化系数得到改善,竞争力逐步提高,其他主要产业竞争力仍然弱于韩国,竞争力有待提高。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到2020年底为止这种趋势没有很大的变化。

在汽车产业,2010年以来,中国对世界市场的贸易特化系数小于零,属于进口特化产业,但贸易特化系数逐年变大,进口特化度逐渐弱化,而韩国对世界市场的贸易特化系数大于零,属于出口特化产业,但贸易特化系数逐年变小,表明出口量在减少。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在汽车零部件出口量逐年增加。在造船业,中韩两国都是造船强国,所以对世界市场的贸易特化系数都非常高。在一般机械产业,2010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特化系数要高于韩国,这是由于韩国尽管在成品出口有增长态势,但是核心配件和一般配件都大量依赖进口。

在钢铁产业,2010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特化系数远高于韩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依据表2显示,韩国从2013年开始贸易特化系数变成大于零之后逐年变大,表明韩国在钢铁产业竞争力得到强化。在石油化学产业,中国乙烯的贸易特化系数小于零,贸易竞争力弱,塑料的贸易特化系数从2015年开始变为零后,开始逐年增加,贸易竞争力有所改善,但变化幅度不大,而韩国,石油化学产业相对中国,是优势产业,无论是乙烯还是塑料,贸易特化系数始终大于零,是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业。在食品产业,2010年以来,中韩两国的贸易特化系数始终小于零,进口量多于出口量,竞争力都很弱。

在半导体产业,2010年以来,中国对世界贸易特化系数一直小于零,并且有逐渐变小之势,表明半导体产业严重依赖进口,而韩国对世界贸易特化系数一直大于零,并有不断变大趋势,表明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显示器产业,中国对世界贸易特化系数一直小于零,但有逐渐变大趋势,表明中国的显示器产业国产化率提高,进口量有减少之势,竞争力有一定的提高,而韩国对世界贸易特化系数一直都是大于零,有不断变小之势,表明尽管具有竞争力,但竞争力有弱化之势。在手机行业,中国对世界的贸易特化系数大于零,且有一直走高之势,依据表2显示,2020年对世界的贸易特化系数达到0.998,表明手机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力,而韩国,尽管手机行业对世界贸易特化系数一直大于零,但一路走低,2016年对世界的贸易特化系数达到0.173,两国的竞争力相差悬殊。在家电产业,中韩两国对世界贸易特化系数一直都大于零,都是净出口国家,但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自2014年之后中国贸易特化系数开始大于韩国,表明中国在家电产业上的竞争力高于韩国。

(三)韩国主要产业对中国的贸易收支及贸易特化系数变化趋势的比较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利用公式(3)计算,比较了韩国主要产业对中国的贸易收支及贸易特化系数变化趋势,如下表3所示。

表3 韩国主要产业对中国的贸易收支及贸易特化系数变化趋势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纵观表3的数据,在2015年之后,可以说中韩两国的主要产业竞争力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明显开始提高,而韩国的产业竞争力明显相对中国有变弱之势。表3所表现出的韩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产业,即是中国对韩国顺差的产业,诸如在汽车、造船、钢铁、食品、通信机械和家电产业,韩国贸易收支或者由顺差转为逆差,或者一直处于逆差的产业,表明中国在这些产业中,相对韩国竞争力增强,而韩国在一般机械、石油化学、半导体和显示器产业,相对中国表现出贸易顺差,表明韩国在这些产业与中国相比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进一步分析中韩两国的主要产业的具体情况。2010年以来,在汽车产业领域,韩国对中国曾经是绝对出口的产业,但是随着中国汽车生产的不断扩大,韩国向中国的出口逐渐在减少,汽车销售量在萎缩,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也在减少,贸易收支和出口特化度大大降低。特别是整车出口的贸易收支,在2017年明显减少至387百万美元,2018年出现收支赤字,2020年赤字进一步增多。在造船产业领域,中国向韩国出口散装船,数量不多,贸易收支显示赤字,但是赤字数量并不是很大。在一般机械产业领域,韩国对中国的贸易收支和贸易特化系数,有波动起伏之势,2013年达到谷底,2015年开始上浮,直到2020年进一步分别上升至6,858百万美元和0.416,表现出韩国在这一产业竞争力增强之势。

2010年以来,在钢铁产业领域,韩国对中国表现是贸易逆差的状态,贸易特化系数小于零,是韩国相对中国的纯进口产业,贸易赤字在2014年达到最高,达5,391 百万美元,贸易特化系数达到-0.400,之后几年,由于价格等因素,尽管韩国从中国进口在减少,表明中国在这一产业中,与韩国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石油化学产业,韩国相对中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贸易顺差数额巨大,贸易特化系数非常高,每年都在0.8 以上。半导体产业和显示器产业,与化学石油产业一样,从表3数据,可见一斑,韩国相对中国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是绝对竞争力的产业。通信机械产业,韩国相对中国,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而且逆差有不断扩大之势,贸易特化系数由正转为负,表明中国在这一产业中竞争力增强,韩国相对变弱。食品产业和家电产业,韩国相对中国贸易收支逆差和贸易特化系数小于零,表明中国在这些产业中竞争力不断增强之势。

二、中韩两国主要产业竞争力的定性比较

价格竞争力,由于成本等因素,中国比韩国更具有竞争力,今后5年将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品质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韩国相对中国,现在略有优势,但今后5年差距会大大缩小。在系统半导

体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目前,韩国技术竞争力较强。融入新知识的汽车、系统半导体、人工智能、通讯机械,显示器和游戏等产业,韩国发展超前。5年以后,除造船、石油化学和存储半导体外,大部分产业,中国相对韩国竞争力明显提升。

对中韩两国间主要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笔者引用韩国产业研究院的产业学专家们对相关产业进行专业评价的数据,如表4所示,其中定义两国相关产业发展差距1年设为50,韩国竞争力的基数为100,得出目前和5年后的中国相关竞争力的数据。

表4 中韩两国间主要产业的竞争力定性比较(设韩国为100,中国的水平状况)

依据表4,在汽车等主要产业领域,中国在价格竞争力方面都优于韩国。下面进一步考察各产业的品质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以及新知识的运用方面。汽车产业,中国在品质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方面,目前还是5年后,中国仍然与韩国有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业在目前和5年后,相对韩国占有优势,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产业。在海运和造船业,由于中国政府的支持,5年后中国的国有造船厂的竞争力明显提升,进而缩小技术差距。在全球的供应市场上,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但相对韩国竞争力略逊一筹。在一般机械产业,中国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品质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5年后大有追赶之势,中韩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将更加剧烈。

钢铁产业,中国相对韩国,除了在价格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外,无论目前还是5年后,在品质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方面相差无几,竞争会更加剧烈。在新知识的运用方面,开发新钢材、工程智能化和服务竞争力等方面,中国将追赶上韩国,所以预计5年后,钢铁产业的竞争变化最大。石油化学产业,中国除了在价格上具有相对竞争力之外,品质、技术和新知识的运用方面,无论是目前还是5年后,仍然落后于韩国,也是韩国相对中国仍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但是随着中国对石油化学产业的投资不断扩大,中韩两国在石油化学产业领域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尽管半导体产业在表4的数据并不很详尽,但是从存储半导体产业来看,中国在品质竞争力方面远远落后于韩国,5年后差距也很大;技术竞争力,目前和5年后变化不会很大;新知识运用方面仍然也有差距,表明韩国在存储半导体产业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在系统半导体方面,中国的技术竞争力优于韩国;新知识运用方面,与韩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显示器产业,中国以LCD(液晶显示)为主导,韩国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主导,在品质和技术竞争力方面,中国落后于韩国;在新知识运用方面,中韩两国差距不大,所以两国今后在显示器产业方面,竞争会越演越烈。通信机械产业,中国除了价格竞争力持续存在外,在品质和技术竞争力方面持续追赶韩国,差距在缩小;5G产品领域,预计中韩间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家电产业,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与韩国相比竞争力低,预计在技术革新和新知识运用创造方面,中国在5年后会追赶上韩国。

人工智能很难像制造业那样进行简单地比较。专家们评价,如果假设单纯的技术竞争力,韩国为100,那么中国为108,表明中国超越韩国。在一部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韩国会超前,但在多样化的新产业应用中,中国要强于韩国,这种趋势,5年后也会如此。预期,中韩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差距在缩小,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大力投资,政府的大力支持,竞争力将得到提高,维持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游戏产业,中国不再进口国外的游戏产品,反而会成功开发国内的游戏产品供给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中国的游戏产业将会得到急速的成长。

三、中韩两国间主要产业竞争结构变化趋势的比较及展望

中韩两国间的主要产业竞争力,无论在中国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差距都在缩小,进而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态势也会扩展到新兴产业领域。

纵观图1至图3,目前和5年后,中韩两国间主要产业竞争结构变化趋势的比较。在汽车、造船、一般机械、钢铁、食品、显示器、通信机械、家电、人工智能和游戏领域,两国竞争激烈;在石油化学和半导体领域,韩国相对中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两国发展差距比较大。

图1 韩国主要产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

图2 中韩两国主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图3 中韩两国主要产业在新知识应用领域的竞争

汽车产业,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韩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上想占有一席之地也是非常难的。尽管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车还没有竞争力,但今后中国汽车进军发达国家市场后,中韩两国汽车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电动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型汽车领域,将来中韩两国间的竞争必将更加凶猛。造船产业,中国造船业的内需市场已经实现国产化,预期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国产化的进一步扩大,韩国出口中国的造船零部件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国际市场上,中韩造船产业竞争领域更加扩大,特别是在智能造船,环保船舶领域竞争更加剧烈。一般机械产品,韩国曾在中国市场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目前竞争异常激烈,在国际市场上,中韩两国竞争将逐渐增强,特别是在机器人和智能再造装备等新产业领域,韩国在努力开发,中国政府也在集中开发投资,中韩两国在这一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钢铁产业,中韩两国在单价和品质方面,有很大差别,竞争不是很激烈,今后随着中国品质竞争力的提高,竞争必将进一步深化,这种现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适应多样化客户服务的新知识的融入改造钢铁产业,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快,预期中韩两国竞争必将更为激烈。石油化学,目前中韩两国仍然维持着分工合作的关系,竞争并不激烈。但随着中国自给率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将进一步增强,而在国际市场上,新知识应用到石油化学领域引起的产品变化,竞争不会很激烈,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仍然落后于韩国。食品产业,中国的加工食品领域的品质竞争力在提高,中韩两国的食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会增强,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还是有限的,预期在新需求的创新产品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将会进一步激烈。

目前,半导体产业,中韩两国生产品种不同,竞争并不激烈,随着中国在存储半导体生产水平的提高,韩国在系统半导体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将激烈。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有限的,AI和IOT等新知识应用领域竞争多少会进一步加剧。显示器产业,由于中国国内对本国企业的支援,限制韩国企业参与竞争,反而在国际市场上,两国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新知识应用领域,两国间的竞争微弱,竞争水平也不高,但预期两国在显示器的某些领域竞争会增强。手机产业,在中国市场上,中韩间竞争异常激烈,韩国手机有可能被淘汰,在国际市场上,两国竞争也非常激烈,预期今后竞争将愈演愈烈,特别是,尽管韩国在5G 手机等部分产品当前有一定的优势,但未来竞争会更加剧烈。家电产业,随着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的成长,弱化了韩国竞争的基础,无论是目前还是5年后,中韩两国在中国市场、国际市场以及新知识应用领域都表现出异常激烈竞争的态势。

人工智能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中韩两国都处于成长阶段,预计未来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中韩两国间的竞争一定更加剧烈。游戏产业,在中国市场、国际市场还是新知识应用领域,未来表现出异常激烈的竞争态势。

四、结 论

本文从中韩两国主要产业贸易竞争力比较、竞争力的定性比较以及竞争结构的变化趋势比较进行了综合分析。2010年以来,韩国在乙烯、汽车和造船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强于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在造船和汽车领域,近年来大有追赶韩国之势,特别是在2021年,中国造船业的订单量在全球排名第一,韩国排名第二;虽然中国自加入WTO 以来,大量的发达国家车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还没有真正发展自身实力强大的车企,与韩国相比,中国的汽车业虽然产量上已居世界第一,但在产业集中度、核心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乙烯、半导体、石油化学、一般机械和显示器产业,中国经过多年的投入发展,引进外资,促进国内工业化的提升,在出口体量上不断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与韩国相比,在这些重化学工业领域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与韩国早期的重化学工业发展战略打下的基础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在食品、通信机械和家电产业领域,已赶超韩国,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5年后,中国在价格竞争力方面仍然占有优势,在品质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和新知识运用领域,中韩两国的差距在缩小。预期韩国仍然在造船、石油化学和存储半导体方面,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汽车、一般机械、钢铁、食品、显示器、通信机械、家电、人工智能和游戏产业领域,仍然充满竞争,中韩两国的产业竞争力在此起彼伏中向前发展,中国必将在技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与韩国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猜你喜欢
中韩两国竞争力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