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花,周亚芳,谢 正,范有雄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才、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1]。一经提出,便成为热点。改革至今,育人效果显而易见,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理工类课程硬融入、贴标签、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和集中[2]。如何破解这些现象,解决理工类特别是工学类专业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显得迫在眉睫。本文以“机械CAM(UG)与多轴加工”课程为例,探索和实践了如何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等,从而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资源。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中国智造、解决复杂零件制造难题的智造先锋。其中,“机械CAM(UG)与多轴加工”课程是职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复杂零件的产品造型、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和多轴数控操作等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进行了基于进德修业、多轴驱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课程分析多轴加工技术应用领域、学校定位、区位产业布局和合作企业,寻找四者重叠领域确定思政内容融入点。多轴加工技术是解决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加工的唯一手段,也大量应用在模具、汽车、医疗机械和生活电器等领域。又因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武汉光谷腹地,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服务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而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为“一主四副”格局,着力建设以光电子、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工业为支柱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依托武汉市智能制造职教集团,与民族数控产业领跑者华中数控和创造中国深度的中国船舶工业领航者中国船舶深度合作。围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线优选典型多轴加工产品为案例,卡脖子技术选择叶轮、螺旋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选择鞋模、口罩齿模、无人机电机座,并根据多轴加工技术应用情况和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进行技术内容序化。
案例已定,以案融思开发思政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法深挖案例所涉的行业背景、制造背景、文化背景、国家战略和劳模风采等方面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结合高职数控专业育人目标,深耕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将爱国主义、制造强国、使命担当等价值导向和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素养培养巧妙融合,以培养引领中国智造的智造先锋为思政主线,按智造先锋的内涵特征[3],将思政元素串联成线,完善和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课程遵循育人规律立志—行动—激励进行思政元素的整合、序化和分层,设置了三个层次递进的思政目标。第一层讲历史激爱国情怀,树远大理想,培养智造先锋的爱国情怀,铸中国魂;第二层攻难关学技术、练技能、增才干,培养智造先锋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赋中国能;第三层亮成果树自信、勇担当、作贡献,培养智造先锋的社会责任感,筑中国梦。
为蹄疾步稳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必须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课程深挖多轴加工技术背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选案例绘制融入路径完善课程内容,创设知情意行教学情境,开展观听学做教学活动,实施项目驱动,改进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多轴加工技术被誉为制造业的灵魂,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充分挖掘大国重器、大国利器背后所蕴含的自主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力量,有机融合专业技术和思政元素,完善课程内容(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主旨演讲、实践教育拓展活动、匠心匠品比拼实习实训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如开展“撸起袖子加油干,突破封锁线——我为制造强国而奋斗”的主旨演讲,通过聆听团队成员熊清平副总裁现身说法讲述挺直民族数控系统脊梁的华中数控发愤图强史,从颜色歧视激发数控梦到熬出来的中国“脑”,再到驱赶拦路虎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大国利器,用华中数控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争当制造强国建设主力军,为学习赋能。
又如举办“闪耀吧!匠心——N95口罩齿模加工”的匠心比拼活动,通过分享优秀校友——感动中国人物汪勇的无私奉献、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激励学生用生命守护神的匠心去打磨每一个加工细节。通过观摩身边的榜样——高职走出的大国工匠陈行行的加工过程,激励学生胸怀凌云志,走技能成才之路。扎根数控,守持匠心,精益求精,用匠心做匠品,智造不凡。再如,开展“加油干吧、实干兴邦、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实践教育拓展活动,由团队成员中船重工高级技能专家丁立芳带领参观中山舰博物馆,参观叶轮类零件的智能化加工,分享国家利器新技术应用情况及研发背后的故事,通过新旧强烈对比,将坚定技术自信、走自主创新路无痕融入课程内容。
为无痕融入思政教育,创设融合德育的知情意行教学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接“1+X”的职业过程,将教学过程创设为四问: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怎么样。
精准把握高职学子乐于动手操作、喜欢游戏互动、向往多轴加工,但工艺知识、精度控制、职业素养需提升的学情,实施观听学做、知情意行教学模式。
1.审问之做什么——问道。教师通过猜谜游戏发起头脑风暴,引出加工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同伴交流,确定加工要求。
2.慎思之为何做——赋能。教师播放加工视频,讲述背后的故事,唤醒学生认同案例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价值取向,激励数控人应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3.笃行之如何做——致用。教师示范零件造型和加工过程,学生观看教师操作过程,梳理操作流程图和技术要点,分享所获。学生学做匠品,找茬纠错攻加工难关,学会精准对刀,优化工艺参数,总结精度控制方法。
4.明辨之怎么样——反思。展示产品评选匠品,引导学生弹幕反思“怎样才能做出匠品?”锤炼学生意志,激励学生以匠心造匠品,提升加工技能,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课程思政团队在人员架构上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进行职业能力的整合和序化;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融合,吸收思政课教师担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融入点的整合、序化和分层;打破资源壁垒,推动产教融合,吸收企业或行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将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况和生产案例融入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团队定期开展头脑风暴、技术观摩课、集体磨课等活动,聚焦引领协同作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形成合力,打破条块分割,逐步将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及社会资源聚合形成“育人共同体”,打造技术有深度、思政有高度、教学有态度的课程思政团队。
课程整体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以案融思挖元素,层层递进设目标,课程教学创设知情意行教学情境,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观听学做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
三年来,共有97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1人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先后培育出中国、省级大学生自强之星各1人;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上百次,研发多款抗疫产品贡献智造力量,受到“强国青年”等媒体报道。
获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各类奖项20余项,1人获湖北省技术能手。从第三方评价组织反馈,“1+X”多轴加工考证参与率高涨,通过率直线上升。
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30余项,执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十余次,3人担任湖北省中高职跟岗访学导师。润物无声,德润心田。进德修业,多轴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