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金, 徐广才
(北京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北京 102206)
农业产业竞争力在长期的环境变化中,对各种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综合能力,表现为一个综合性指标,体现地区内一种综合能力,是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抓手。“一村一品”(one village one product, OVOP)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法,对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健全农业管理体系都有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正处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持续完善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着力推动“一村一品”产业转型升级。北京市“一村一品”村在发展量与质上发生重大变化,逐年呈现出新的趋势。加强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建设是实现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北京市种植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村一品”发展方面,国内外研究不断发展与深化。20世纪50 年代,日本受战后影响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大分县前任知事平松守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倡要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发当地的特产、发展当地的特产、促进当地的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1]。Okura通过走访大分县的消费者,大分县的居民都认识到了产品的宣传作用对示范村发展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一村一品”要依靠当地政府的宣传和政策扶持[2]。Suekham研究了泰国“一村一品”经营主要活动,发现评价村的质量体系可以激发农户对“一村一品”产品的积极性,促进示范村的发展[3]。Sura在对“一村一品”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认为,资源的数量、质量、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都会对一个村庄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村庄网络的支撑和成长战略也会影响一个村庄的发展[4]。许肖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了农业消费结构的优化,“一村一品”的生产方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黄晓江发现运城刘村“一村一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市场价值,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化[6]。赵萌等实地对陕西省54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落后、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并由此提出了扩大融资渠道、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大经营规模等措施[7]。雷娟经过研究认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经费、社会产业带动能力弱、标准化程度不高等[8]。
农业竞争力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内容覆盖面广,角度多元化。Gopinath等提出农业生产投入量和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增加是增长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9]。Osborne等指出地方资源的相对优势和高层因地适宜的决策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能力的源泉[10]。Kaminska运用TOPSIS法,选择欧盟27个成员国2009—2011农产品销售情况,并分成4个不同组别,对每组组内国家农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11]。Betül等以利益成本为基础,运用政策分析矩阵对土耳其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探讨土耳其农业产出的政策效果[12]。刘飞翔等认为农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它可以描绘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性质[13]。章海宏把农业竞争力看作一组能够体现“竞争力水平-农业现代化”“竞争力水平-农业生产”和“竞争力水平-农村人民生活”并可上下波动的指数[14]。王晓蓉提出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定义,从比较、动态、可持续等方面对中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进行了评价[15]。王运奇采用偏差-份额(SSM)分析方法,对常州市的农产品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常州市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16]。陈杰通过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对比安徽各省份的农产品竞争力,得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17]。任璋琦利用熵权(TOPSIS)方法评估了新疆地区农业竞争力,认为新疆农业竞争力的最大推动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18]。宋建平认为,要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必须从5个层面上入手,分别是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健全农产品贸易体系、加强农产品贸易的话语权、鼓励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实行农产品的多样化[19]。邓龙波等指出要提高湖南省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就必须加强农产品的安全保障,建立农产品流通系统并加快农业信息化生态产业链建设[20]。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一村一品”与农业竞争力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完善,研究内容覆盖面广,角度多元化。但大多研究都是关于“一村一品”发展意义、影响因素、模式分类及问题分析,目前针对“一村一品”村竞争力的研究还未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构建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评价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水平,分析空间因素对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这3个方面得出有效结论,并对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出建议。
本文选取北京市“一村一品”检测系统[21]中,58个“一村一品”种植业村的18项农业产业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资料真实完整,数据来源可靠。运用投入产出效率来衡量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估竞争力水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对评价决策单元要大于评价指标和2倍的要求,本文共选取了13个投入指标,5个产出指标,共18个指标。对指标的解释见表1。
表1 初选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指标
1)由表2分析结果可知,KMO的检验值为0.671,大于0.5,接近于1,表明研究所选取的12个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
2)提取公因子。投入指标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因子,共解释82.551%的总方差,本文将投入指标简化到5个主指标。投入指标解释总方差结果见表3,投入指标旋转成分结果见表4。
表3 投入指标解释总方差结果
表4 投入指标旋转成分结果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将投入指标分为:①人力资源投入(X1)。包括全村总户数量(X11)、全村劳动力人数量(X12)、全村总人口数量(X13)、合作社入社农户数量(X14)、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数量(X15)。②土地资源投入(X2)。包括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X21)、主导产业播种面积(X22)。③合作社组织投入(X3)。包括涉及主导产业的合作社数量(X31)、村内正常开展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X32)。④企业经营投入(X4)。包括涉及主导产业的企业数量(X41)、村内正常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X42)。⑤仓储能力投入(X5)。包括常温仓储能力(X51)、冷藏能力(X52)。
1)由表5的分析结果可知,KMO的检验值为0.540,大于0.5,表明研究所选取的5个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5 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
2)提取公因子。产出指标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因子,共解释68.11%的总方差,本文将投入指标简化到2个主指标。产出指标解释总方差结果见表6,产出指标旋转成分结果见表7。
表6 产出指标解释总方差结果
表7 产出指标旋转成分结果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将产出指标分为:①经济效益产出(Y1)。包括全村总户数量(Y11)、全村劳动力人数量(Y12)。②品牌、认证成果产出(Y2)。包括获得注册商标的数量(Y21)、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数量(Y22)。
将原有指标降维成5个投入指标(人力资源投入、土地资源投入、合作社组织投入、企业经营投入、仓储能力投入)和2个产出指标(经济效益产出、品牌认证成果产出)。
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见表8。
表8 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选用了主观性较强的赋权方法进行约束,这就使得改进后的传统DEA模型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削弱了它的客观性,而且赋权方法单一,严谨性不强。反观选用客观赋权,虽然可以使模型进一步精准化,但由于各学者所选方法都存在一定误差,也易造成结果的误差。因此,本文将选取两种常用且精度较高的客观赋权方法,采用组合赋权法,保证权重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大限度减小权重误差。经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发现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准,因此本文选用了这两种方法进行赋权。通过组合客观赋权法对SBM模型进行权重约束,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这两种赋权方法求得各指标权重,并通过平均加权法得到一个系统的权重值。
2.1.1 熵值法
熵值法可以评价某个指标的不确定性,借此分析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不确定性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设有k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数据矩阵X=(Xij)km,对于某项指标j,若评价对象的指标值Xij间的差距越大,则信息熵值越大,则该指标的权重越大。
第1步,计算指标值Xij在第j个指标下的权重p(Xij),即
(1)
第2步,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即
(2)
第3步,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性因数gj,即
gj=1-ej
(3)
第4步,确定权重,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权重值wj,即
(4)
2.1.2 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法是指标间关系的变动可以确定该指标对于整体指标数据的影响程度,即根据某项指标实际观测值的变异大小来确定该指标权重。它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求各指标的均值和方差,即
(5)
(6)
第2步,求解变异系数,即
(7)
第3步,计算各指标权重,即
(8)
2.2.1 指标权重值求解代入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求得权重值之后,通过平均加权法求得综合权重值(表9、表10)。
表9 投入指标权重值
表10 产出指标权重值
在熵值法所求权重和变异系数法所求权重基础上,求两者的平均数,得到最终结果。
2.2.2 农业产业效率值求解
综合表9、表10,得到最终综合权重值。本文采用MAXDEA运行带权重约束的超效DEA模型进行计算,并将各“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值得分进行排名,结果见表11。
表11 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值得分及排名
续表11
2.2.3 农业产业效率整体描述性分析
对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得出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以及方差。具体见表12。
表12 农业产业效率值描述性统计
结果显示,其效率均值达到0.971,整体农业产业竞争力水平相对比较高。在58个种植业“一村一品”村中,29个占其总数50%的“一村一品”村的农业产业效率值大于1,表明“一村一品”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发展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有着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29个“一村一品”村农业生产效率值小于1。其中,农业产业效率值最高“一村一品”村为2.161,农业产业效率值最低的“一村一品”村仅仅为0.580,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足有1.581。故足以看出,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效率差距过于明显,极有可能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村间差异较大,但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本文利用ESDA模型对北京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农业产业效率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进行了实证分析。ESDA是一种应用于空间数据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在空间计量经济学和空间统计学中主要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表示数据的空间分布,测量一些属性的空间聚集效应,以及属性值在空间上的交互作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是以数据的空间关系为基础,通过测量数据的空间关系,来分析种植业示范村的农业产业效率的空间关联格局问题。
空间自相关分析通常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整体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是用来度量空间数据在整个体系中呈现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差异性的分布特点,通常采用整体莫兰氏I(Moran’sI)指标来度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用莫兰散点图和 LISA指数对某一单位所出现的空间关联现象进行分析。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目的,采用Moran’sI指数测算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I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9)
在Moran’sI指数的分析中,需要通过Z值检验法对 Moran’sI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公式为
(10)
(11)
(12)
(13)
(14)
式中:
(15)
(16)
w1、w2与式(11)一致,只有当P≤1 时,证明拒绝原假设,Moran’sI指数的取值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存在空间相关性,一般将显著性结果划分为10%、5%、1% 3个等级,P的取值越接近于0显著性越好。
当要分析区域内有无空间相关性、有无差别、有无不规则区域、有无异常情况时,必须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介绍一种用于分析局部自相关的指数,即LISA指数。局部莫兰氏I(Moran’sI)的特定公式为
(17)
其中,各成分的特别含义以及莫兰氏I指数(Moran’sI)指数都需要用Z值测试来检测。在计算局部莫兰氏I(Moran’sI)指标时,利用离散曲线可以很好地反映各个区域的空间分布。I代表的是正向关系,观察到的高、低的观察结果在不同的区域集中。I-负表示元素含有一个含有各种数值的相邻元素,这个元素就是一个例外。I近似0,样本的空间分布是随机的,在空间上是均匀的,没有任何空间自相关性。
利用ArcGIS 10.5软件,对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做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生成了“一村一品”村的空间自相关报表。给出了基于58个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全局自相关Moran’sI指数(表13)。
表13 “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
具体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通过检验,种植业“一村一品”村的Moran’sI指数值介于0到1之间,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相关性,P值为0.019 459,不仅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还接近于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得出: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在空间上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存在集聚效应,“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较高和农业产业效率较低的“一村一品”村都是各自相邻的。
图1 种植业示范村农业产业效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研究各地区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间相互作用,利用局部Moran’sI指数做进一步分析。利用ArcGIS 10.5软件制作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分布的LISA集聚图(图2),并据此得出农业产业效率集聚类型分布情况,见表14。
表14 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集聚类型分布情况
1)高高集聚区(H-H)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东北部顺义区一个行政区内。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前陆马村(1.047)、顺义区李遂镇后营村(1.209)、顺义区北小营前鲁各庄村(1.078)、顺义区木林镇贾山村(1.023)、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1.013)集聚现象显著。这些种植业“一村一品”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市全部“一村一品”村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农业产业效率值均大于1。
2)高低集聚区(H-L)主要集中在房山区与大兴区的北京西南部边界平原。在北京市南部种植业“一村一品”村产业聚集带整体水平不高,只有房山区琉璃河镇周庄村(1.035)、大兴区魏善庄镇李家场(1.026)、房山区长阳镇夏场村(1.001)、房山区大石窝镇南河村(1.045),这些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效率处于高水平。
3)低高集聚区(L-H)数量比较少,只有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0.853)表现显著。该“一村一品”村邻接大量农业产业效率较高的“一村一品”村,可以看到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也正好位于平谷区的西侧靠近高高集聚区(H-H)附近。
4)低低集聚区(L-L)集中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附近,主要有门头沟王平镇西马各庄村、门头沟区雁翅镇太子墓村。
基于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农业产业竞争力整体较强,但村间差异较大。“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均值达到0.971,整体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比较高,既有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农业产业效率高的“一村一品”村,也有如房山区韩村河镇圣水峪村农业产业效率低的“一村一品”村,表明北京市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竞争力有待加强,但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2)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空间相关性,存在集聚效应。①利用ArcGIS,对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地理指标处理并采用核密度分析,得出“一村一品”村的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呈多中心集聚格局态势。②借助于ESDA模型,并利用“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效率值与相关的地理指标计算Moran’sI指数,进行全局空间关联分析,得出种植业“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竞争力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存在局部集聚效应。③通过分析“一村一品”村农业效率LISA图,得出“一村一品”村集聚分布与行政区划分的“一村一品”村集聚群落分布态势具有一定一致性。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相邻地区的“一村一品”村农业产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出现一定集聚现象。
4.2.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并完善“一村一品”村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示范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风险,实现利益共享。①增强合作社服务功能。示范村内合作社应制定统一生产规程与生产资料供给,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的高质量。在选种时,按照市场需要和实际生产能力,对优质品种进行筛选;在生产时,为农民的统一技术服务;在销售时,合理制定产品价格,丰富销售渠道。②增强企业效益带动能力。强化农户契约意识与合作精神,探索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农带农方式,促进小农户与大企业有效衔接,带动示范村整体经济受益。③强化各种经营主体的联合。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企业、合作社、农户各自优势,加强技术、信息、市场等流通,形成相互渗透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专业基地+合作社+农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等经营模式,力争形成较高水平的“农-企-旅”融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示范村产业发展,提升种植业示范村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
4.2.2 选准高质量特色产业
北京市近郊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如果行业发展雷同,就会产生恶性竞争。所以,种植业示范村产业发展不能“小而全”,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种植业示范村找准自身发展切入点。①突出产业规划设计。紧密围绕种植业示范村主导产业,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两大主题,全方位开展产业建设发展规划。②突出产品开发策划。进一步加强对示范村产品开发的指导,尤其注重精、深加工产品、创意文化产品、时尚体验产品的开发,并确立新产品开发的奖励机制,推动示范村产品多样化发展,增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品附加值。
4.2.3 协调各区域内互补发展
北京市较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种植业示范村落集中在东北部顺义区平原附近,较弱竞争力的示范村集中在西部门头沟区北部妙峰山附近,较弱竞争力的示范村中偶有较强竞争力示范村落集中在房山区、大兴区南部边界平原带。①对于集中在东北部区县竞争力相对较强的示范村,要从提高农业工业化程度着手,对传统的工业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造,对产能落后的产业进行淘汰,逐步建立产业园区,逐渐实现产业集聚,将有限的资源整合于优势产业中,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同时,要加快发展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要,引进现代科技,如互联网、大数据等,完善产业结构。②对于集中在西南部区县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示范村,应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农副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实现农产品从粗犷加工到精深加工转变。③对集中在房山区、大兴区西南部边界平原带的示范村,其较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并没有带动周边地区竞争力较低示范村发展,且呈现一定的极化现象,甚至还受到周边地区竞争力较低示范村发展的约束。因此应保持较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示范村良好发展势头,同时适当将助农政策、生产经验、资金投入向竞争力不足的示范村倾斜。综上,应构建良好示范村村间经济空间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提升示范村农业产业竞争力。
4.2.4 加强跨区域科技合作交流
北京市各区种植业“一村一品”村要进一步强化措施以促进“一村一品”村跨区的农业技术交流,加快其从农业产业竞争力较强地区向竞争力较弱地区技术扩散的进程,吸取竞争力较强地区农业技术方法,推动“一村一品”村跨区域的合作交流。①政府层面需要积极引导,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农业企业创新农业技术,营造一个良好的区域科技合作环境。②协调城市发展新区的示范村与生态涵养区的示范村共同发展,改进“区-镇-村”的管理模式变为“跨区域村与村帮扶”的管理模式,渐渐向着“技术要素交流,多极辐射发展”的趋势演化,加快技术扩散进程,逆转远郊区示范村农业技术愈发落后的趋势。③示范村技术引领方面,应发挥农业产业竞争力较强示范村的引领作用,为附近其他一般村落提供生产资料及销售等服务,鼓励示范村与一般乡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增强示范村的品牌宣传的推介力度,扩大主导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半径。定期为其他村落开展技术培训、咨询和品牌宣传指导,保证示范村依靠优势带动附近村落发展,促进科技合作交流,形成合作共贏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