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方,王会琼
(1.云南大为制氨有限公司,云南 沾益 655338;2.云南大为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云南 沾益 655338 )
某化工厂有2台合成水冷器。合成气从甲醇合成塔出口经第一、第二换热器回收热量后,进入并联操作的合成水热器。用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将合成气温度降至40℃后进入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
设备运行中经常会发生泄漏,管程的合成气渗漏到壳程的循环水中,造成工艺参数波动,对生产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设备事故。经过多次故障处理及分析,管头泄漏是导致设备泄露关键的因素之一。
该设备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因为管程压力较高,故采用管板直接与管箱筒体连接结构,优点是较紧凑,排管数量较多,在相同直径下换热面积较大,锻件使用少,制造成本低,且漏点少;缺点是管板与管头之间易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壳程无法机械清洗,因此壳程易结垢场合不宜采用。
本设备采用在碳钢材料表面复合不锈钢或者堆焊不锈钢的结构,比用全不锈钢材料可以大大节约制造成本。因此设备管程的管板、管口上锻管法兰均采用堆焊奥氏体不锈钢(S30408)结构,换热管采用奥氏体不锈钢(S30408)无缝钢管,管程筒体、封头采用复合板(S30408+Q345R)结构。
设备简图见图1,工艺参数见表1。
表1(续)
2010年11月,在2台水冷器投入使用半年多后,其中一台合成水冷器开始发生泄漏。经对壳程的循环水进行甲醇含量分析,确认该水冷器发生内漏。采用从壳程打水压试验来检测管头漏点位置,打压至 0.45 MPa 后发现管头有多处明显漏点;另外,为了更准确判定漏点缺陷情况,对管头着色检查,发现管板上漏点处均存在细裂纹,多数分布在管板下边缘,靠管板上部即循环水进口侧管板上多达5处漏点。
因管板是堆焊结构(16MnⅢ+堆焊S30408),在管板过渡层堆焊并经表面着色检测合格后,须进行炉内整体消除堆焊应力热处理,目的是消除堆焊产生的内应力,保证堆焊层质量。热处理后再进行耐蚀层(面层)的堆焊。热处理时若堆焊应力没有被完全消除,则该应力将一直存在管板内部。管程的合成气中含有大量的甲醇、氢气等腐蚀性介质,对管板表面的堆焊层(不锈钢)有一定的腐蚀性,加之在焊接应力作用下,管板易形成应力腐蚀,从而导致管板堆焊层表逐渐出现纵向细小裂纹。设备在长期运行下,裂纹不断扩大并延伸至薄弱区,管头焊缝被拉裂,管头泄漏必然发生。
管程介质(合成气)经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后,会产生大量副产物——石蜡,堆积凝固在管板表面,若不及时清除,将导致换热管管头被堵塞,管壳介质不能很好流通,换热效果变差,因此,必须停车进行清理。通常是采用从管、壳程侧同时通入高温蒸汽(约 180 ℃)进行加热,使管板表面的石蜡在高温作用下融化,并从筒体下部排净口排出。因合成水冷器是卧式结构,换热管上下重叠,高温加热石蜡时,管板上部表面的石蜡受热后向下流动顺。因壳程底部出口管直径较小,积水排出缓慢,再加之上部列处管流下的石蜡没有及时被排除,大量堆积在管箱底部,尤其是下部1~6排换热管管头,被大量的石蜡堵塞,使上部和下部换热管热管膨胀不一致,管头承受很大的拉应力。在拉应力作用下,热影响区焊缝发生塑性变形,直至拉裂。经对管板表面做着色检测发现,下部1~6排管头的焊缝热影响区内有大量细裂纹,从而证实了副产物——石蜡清理工艺不当,导致管头泄漏。
设备用工艺循环水中,水质含有杂质以及其他污染物,对管壁产生腐蚀,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在管壁上就会形成积垢。当管道内介质的温度越高,管道外壁结垢的趋势就越严重。长期结垢导致管道间流量减小,管道间的截面积变小,造成管道两端介质压力损失增大,水的流速减小,进一步加剧管道结垢。这不仅造成换热效果的降低,而且还会诱发管道局部腐蚀导致管壁穿孔,形成换热器的泄漏。
水冷器出现泄漏,应及时对设备进行切换并隔离处理,如果系统条件不允许,则应该降低设备负荷,对泄漏情况进行严密监视。泄漏加重时,应果断进行隔离停车,尽量减少管子损坏数量,减小对系统损坏的程度。
设备出现泄漏时,首先应检查并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若是管头焊缝泄漏,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将除原焊缝金属去除干净,检查合格后再进行重新焊接。假设是管子本体泄漏,则是先查清管子泄漏的形式及位置,采用合适的堵管工艺,堵塞管子的两头端口。为保证堵管质量,管头部位一定要处理好,管孔应清理干净,用经加工好的堵头塞入管头(堵头强度应足够),用氩弧焊将堵头焊接牢固。然后对壳程做耐压试验检测堵头的强度及焊接质量。
设备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周期。因此,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好管头的焊接质量。按底层焊接完成后经检验合格,再进行面层焊接的顺序制作,既要保证角接接头高度和熔深,又要避免产生析出型气孔。
严格控制好换热管采购及检验质量关,换热管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选用高级精度的冷拔(轧)钢管。换热管不允许拼接,其外径允许偏差控制在±0.10 mm,壁厚允许偏差按最小壁厚供货控制在(0~0.4)mm。选择工艺装备先进、质量可靠的供货商,换热管出厂前要求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按标准要求。设备制造厂应对换热管的外径和壁厚偏差进行抽查,保证其满足要求,以源头上控制好换热管质量。
水冷器制造过程中严格检查,确保管板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管板堆焊前对基材表面进行机加工,并做100%磁粉检测,基材表面不能有气孔、裂纹等缺陷,符合NB/T47013-2015规定的Ⅰ级合格。合格后采用经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工艺文件堆焊过渡层(厚度不小于 3 mm),过渡层堆焊后对过渡层进行炉内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然后再进行耐蚀层的堆焊,堆焊总厚度不得小于 6 mm;过渡层和耐蚀层应分别进行100%渗透检测,堆焊层表面不能有气孔、裂纹等缺陷,符合NB/T47013-2015规定的Ⅰ级合格。管孔加工采用2次钻扩孔,以保证管孔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提高管孔尺寸精度,均按Ⅰ级管束管孔尺寸允许偏差要求加工;管孔表面不得有影响焊接或胀接连接质量的毛刺、铁屑、锈斑及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缺陷,从而保证管板及管孔的加工质量。
管板的焊接坡口与换热管管端的清洁度对管头的焊接质量影响很大,管板钻孔时在管孔周围的油污和铁屑必须用除油剂清洗,并用洁净水冲洗干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换热管管端采用布砂轮处理,去除管端及外表面的灰尘及影响焊接质量的有害杂质。换热管穿管时,由于管子直径小,且较长,为了保证穿管质量,采用卧位后退式分段穿管工艺,即换热管由管板端逐段穿入,折流板由壳体侧逐层穿入。为保证穿管对中,在管板外侧设置穿管工装,考虑到低压壳体刚性较差,应使用环缝组装卡,调整圆度,并视现场情况增加筒体支撑点,以便于穿管。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两遍填丝焊,焊材选用氩弧焊丝H08Cr21Ni10/φ2.0 mm。从焊接工艺方面讲,采用小的焊接线能量进行焊接,防止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及碳化物的析出,保证了焊接接头的塑、韧性和耐蚀性。另外,为提高焊缝的抗热裂性能和耐蚀性能,焊接时,需要特别注意焊接区的清洁,避免有害元素渗入焊缝。
为了保证管头质量,每个管头焊接均应分焊两道进行,第一道为打底焊接,焊完后应进行气密性渗漏试验,试验压力为 0.5 MPa, 保压 30 min,检查打底层焊接质量,无泄漏为合格。然后,进行第二道(面层)焊接,要求第二道起弧点与前一道起弧点相错120°,并应保证焊角高度,以满足换热管的拉脱力要求。管头焊接完成后,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接头还须进行100%渗透检测,符合NB/T47013-2015 规定Ⅰ级合格,并对设备壳程进行耐压试验,以检验管头的焊接质量满足要求。
5.4.1 换热管防振动措施
方法一:根据工艺计算合理选取折流板间的换热管无支撑跨距,以防止换热管产生较大的挠度。同时应考虑适当增加折流板的厚度,对防止管束振动也是有利的。
方法二:按工艺系统要求,严格控制壳程循环水的流速,确保工艺参数稳定,防止工艺参数周期性变化导致管子发生振动互相摩擦,导致管壁变薄。并应在壳程循环水进口处设置防冲挡板,可减小循环水对换热管的冲击作用。
5.4.2 防腐措施
壳程循环水中含有杂质以及其他污染物易沉积在管壁表面,若流速过低可能导致底部换热管间的空隙被堵塞,从而增加垢下腐蚀,影响换热管传热效果;流速过高又会使压力损失增加。因此,工艺上应控制水质及合适的流速,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解决合成水冷器泄漏问题,首先应从设备结构设计、材料及制造等方面把好质量关。另外,还要控制好工艺参数,确保温度压力等在设备允许范围内,加强介质腐蚀控制,并做好定期检修工作。并注意以下几项事项:
1)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水冷器的制造和检修质量。对水冷器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等,以增加水冷器本身的抗腐蚀性能,减少泄漏的频繁发生。
2) 清理石蜡时,加蒸汽位置由上水导淋管应改为回水导淋,使设备壳程无积存的冷凝液,列管及管板受热均匀,从而改善了水冷器的受热使用条件。
3) 定期分析水质,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以减少对水质造成的污染。
4) 设备开停车时,应控制好升温或降温的速度,运行中要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控制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