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国计民生和国防工程乃至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原料和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汽车、家电、电子、国防等多个领域,本文从全球的矿山供应及铜消费等方面分析了铜的未来供求关系。
铜是一种具有延展性的金属元素,是热和电的优良导体,具有耐腐蚀和抗菌性。铜以各种形式自然存在于地壳中,它可以在硫化物矿床、碳酸盐矿床、硅酸盐矿床和纯“天然”铜中被发现,也存在于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铜也是所有金属中回收利用率最高的金属之一,几乎所有由铜制成的产品都可以回收,且回收的铜不会失去任何化学或物理特性。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者,采矿、加工、回收以及将铜金属材料转化为多种产品,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财富,进而有助于建设和维护国家基础设施。
铜和以铜为基础的合金被广泛应用,它的持续生产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并将持续做出贡献。因此,分析铜的未来供求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铜总资源(已查明+未发现)约56亿吨,其中已查明和未发现的铜资源估计分别约为21亿吨和35亿吨,而铜储量约为8.7亿吨,全球铜矿山生产产能2480万吨。全球铜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有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和大坪谷地区、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哈萨克斯坦以及加拿大东部和中部等。
2021-2022年间,Spence、Mina Justa(Marcona)和Kamoa Kakula等铜矿项目的新增供应进入铜市场,Grasberg、Chuqui和Cobre Panama等现有铜矿不断增加的产量,增加了铜矿供应。随着Timok、Quebrada Blanca二期、Quellaveco和Udokan等铜矿山新项目的启动,预计2022年至2024年期间,铜矿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这将导致铜矿山供应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并推动铜矿供应进入过剩时期。铜精矿为精炼铜供应的主要来源,其余为废铜回收利用。
研究数据表明,全球铜矿产量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2490万吨。此后,产量将开始下降,因为铜品位等级消耗和储量枯竭,到2040年将降至1440万吨。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全球化视角分析,标准化发展呈现两个发展内容。一是,在国内用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二是,在国际上用高标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国际标准体系为技术基础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和促进全球经贸合作发展,突出标准对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8]
笔者认为,铜市场长期处于结构性赤字状态的观点仍然存在。2025年以后,随着供应增长相对于需求的速度放缓,预计全球铜供应将再次回到短缺状态。由于这些预期的赤字,以及累积的库存被消耗,预计铜价会走高。铜价走高继而将提供足够的信心,鼓励全球生产商重新启用关闭的矿山,并逐步扩建矿山,延长矿山寿命,并最终开发维持合理长期市场平衡所需的项目。
铜的下游应用极其广泛。精炼铜通常由半成品制造商进行初加工,这些初加工厂包括铸锭制造商、母材合金厂、线材厂、黄铜厂、合金线厂、铸造厂和箔厂等,随后用到电网、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各个细分终端的消费中去。铜市场消费跟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跟全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分区域来看,非洲的精炼铜产能预计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达到230万吨,然后在预测期间的剩余时间内将下降。在2021年至2040年期间,中国的精炼铜产能预计将增长270万吨。相当于平均每年增长1.3%;从2021年的1010万吨到2040年的1290万吨。因此,中国在全球精炼铜产能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40%上升到2040年的48%。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很大一部分潜在增长分别依赖于Tuticorin和PTFI/Medco项目。欧洲预计将从2021年的300万吨增加到2040年的320万吨,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德国汉堡的能源瓶颈消除、波兰Legnica新增精炼产能、塞尔维亚Bor冶炼厂以及芬兰Pori冶炼厂的扩建。在2021年至2040年期间,拉丁美洲的精炼铜产能预计将下降2.8%,至170万吨。
短期内,经济复苏还面临风险。如受疫情影响的全球供应链问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终端行业的活动,半导体短缺也在影响汽车行业的生产。但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的逐年推进,光伏及风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铜利用大幅增加,以及相关新能源的电网配套设施等的改造,都持续需要大量的铜资源。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后,人们也对绿色产业给予显著的关注,多数国家政府概述了旨在减少碳排放的支持措施的刺激方案,这将进一步支撑铜的中长期需求前景。
生态环境方面,先锋村污水管网建设接近尾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岛全覆盖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垃圾分类收集正在试点;村庄环境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完善。
1.铜精矿供应
同时,HM公司在制定服务方案时并未考虑客户黏性,VIP制度的缺乏使得新客户转化为依赖性较高的老客户变得较为困难,增加客户的黏性是HM公司值得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球对铜的需求持续增长,由于电气和电子产品、建筑施工、工业机械和设备、运输设备、消费等行业的不断扩张,全球精炼铜使用量在过去50年增长了两倍多。未来的铜需求增长将取决于铜在建设更绿色、更可持续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到了晚上,杨力生回到家,老两口如实向他述说吴玉梅登门说媒的事,并且反复问杨力生,是否真的已与杨秋香谈过恋爱。杨力生见瞒不住,只得承认。不料,父亲一听说这情况,当即便骂起来:“呸!你这个没有骨气的东西,我多年搞养殖业,辛辛苦苦地攒钱让你做买卖,一心指望你找那门当户对的姑娘成个家,难道你就想给家里找这么个饿皮虱子?!”
2021年,全球精炼铜产能约2540万吨,考虑到铜原材料供应紧张(即精矿、粗铜和废料),并对全球矿山供应中断等干扰因素进行调整,2021年的精炼铜产量与2020年近乎持平。2022年全球精炼铜产能将达到2710万吨。
2.精炼铜供应
分区域来看,非洲有一些新项目将大大增加近期的铜矿供应产能,Kamoa Kakula是其中最大项目,2021年5月已运营投产。预计到2028年,亚洲铜矿产能(不包括中国)将达到190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长将由Oyu Tolgoi和Grasberg这两个项目推动。从当前至2034年,中国铜矿产能预计将保持相对平稳水平,量级在210万吨左右,因大型铜矿玉龙铜矿和驱龙铜矿以及一些小矿山储量将耗尽,到2040年前后将回落至160万吨。欧洲铜矿产量将在2023年达到120万吨的峰值。紫金矿业在塞尔维亚实施的项目开发后,将提供很大一部分增长量。在北美,铜矿产量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280万吨。拉丁美洲铜矿产能目前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1010万吨的峰值,然后稳步下降到2040年的520万吨。笔者认为,储量的耗尽和品位的下降将是铜矿供应减少的主要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2021年精炼铜消费量萎缩,在2350万~2400万吨之间。随着制造业活动显示出对疫情的抵御能力,以及疫苗接种推广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冠疫情大流行有关的担忧慢慢开始减少。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也为制造业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计2022年精炼铜消费量将增长2.8%,至2507万吨。然而,由于疫苗推广的速度和各国政府提供的经济支持不同,同时受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影响,铜市场消费恢复方面将存在区域不平衡,中国仍然是全球铜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铜的未来供求关系或将受以下风险因素影响:
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及其敛散性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别反常积分的敛散性。第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极限思想从定积分抽象反常积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逻辑推理素养及数学建模素养。第三,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物质世界的精神。
矿山供应在2024年达到峰值,之后仍需要新的采矿项目。然而,由于铜价仍将低于许多新项目获得足够回报的激励价格,投资意愿可能有限。因此,有一种风险在于这些新项目的开发不足以满足未来5年以后的主要需求。这些需求包括铜的应用需求会扩大到医疗设备和公共设施,同时,未来社会将更多采用电动汽车,以及各国宣布的碳中和目标对铜密集型的绿色终端行业使用等。
反观需求下行风险,在新冠疫情危机之后,家庭办公室可能会得到更多青睐,这或将减少对办公室的需求以及商业建筑的相关铜需求。同时,鉴于这场疫情危机造成的损失,以及主要经济体可获得的资源有限,世界经济复苏可能会暂缓。2025年以后的铜精矿供应短缺赤字有可能因矿山寿命延长和新项目(特别是棕地)的加速批准而推迟等。
铜的未来供求关系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全球经济是否会全面复苏、后疫情时代何时到来、新冠疫苗的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各国政府是否会持续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除此之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中美贸易争端、美元价格指数的走势等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铜市场的发展前景。
下面,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进行论述,以期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问题,以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落实.
长期来看,笔者认为,应深刻认识到铜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只有充分保障供应,才能稳步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当前中国铜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保障程度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速度。如何提高中国铜资源保障能力、降低铜资源供应风险的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