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刍探

2022-07-28 22:48王永文
成才之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王永文

摘要:信息化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使历史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信息化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2-0117-04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进程,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信息化视野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意义

1.增强可视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增强历史教学的可视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对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看法,但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缺乏洞察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2.有效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学生的青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许多成长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开展多元化教学,有效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

3.发展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是凭借视觉和听觉,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信息化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教学已得到广泛普及,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缺乏信息化教学观念,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在偏见,在教学中很少应用,使信息化教学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信息化技术使用不当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技术使用不当,在教学中完全依赖信息化技术,成为课件的播放者。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缺少信息化设备

一些学校缺少信息化设备,无法完善硬件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此外,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难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信息化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课堂翻转,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在初中歷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发布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一一解答,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时,教师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是怎样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了解中英贸易的情况和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手机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发送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借助互联网收集更多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是怎样一种状况?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状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回答:19世纪上半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原材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做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呢?”在学生补充后,教师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课堂翻转,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还原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还原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教师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过程,知道这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知道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七·七事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部电影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战争场景的描绘,还原历史真相,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塞,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能了解当时的情形,了解事件的经过。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心情难以平静,无比痛恨日本侵略者。这时,教师可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课堂上,进行本节课的历史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血肉筑长城”时,教师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了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想必你们在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所学的知识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编和导演一部微电影。”在接受任务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设计道具和服装及故事情节,经过排练后进行表演,并录制下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剪辑、制作。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播放,评选出优秀作品,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拓展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什么知识点,学生就记什么知识点。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思维发展受到束缚。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明确历史教学拓展活动的价值,把握活动实施的要义及基本形式,使其成为彰显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材为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历史认知水平,丰富学生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师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土地改革”一课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为拓展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一些历史事件和影视作品。比如,可引入电影《半夜鸡叫》。《半夜鸡叫》讲述的是地主残酷剥削长工的故事。地主周扒皮为剥削长工,想出了半夜鸡叫的花招。劳累一天的长工刚躺下不久,他就蹑手蹑脚地走近鸡窝旁学鸡叫,引起公鸡的啼鸣,然后催促长工下地干活。历史事件和影视作品的引入,能让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考试内容的讲解,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运用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學生在家中也能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时,教师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了解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了解人类直立行走进化的意义和劳动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答疑解惑上。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难免会存在疑惑。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在课下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

6.巧借信息化教学,纾解学生逆反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特别是面对强硬的说话方式和命令性的要求,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加强烈,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为纾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避免采用命令性的要求,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时,教师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以及唐朝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教学,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把微课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微课里设置有“答疑解惑”和“在线测评”的小程序,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避免教师强硬的说话方式和命令性要求。

7.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朱可老师认为历史解释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即实证的意识、思辨的能力和深层感悟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辨,基于学生在思维认知上的冲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时,教师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历史事件及商纣王的暴政等,培养学生观察历史进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并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电视剧《封神演义》。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对该剧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唯物观。

四、結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使历史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信息化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应用课堂翻转,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拓展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巧借信息化教学,纾解学生逆反心理;理性分析,客观评价,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林.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1(07).

[2]谭晓静.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微课开展历史教学[J].中学政史地,2021(01).

[3]周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J].高考,2021(03).

[4]杨永高.浅谈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J].中学政史地,2020(10): 26-27.

[5]付红芳.浅谈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35).

[6]刘仁保.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9(06).

[7]唐黄静.信息化环境下历史教学可视化的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

[8]刘诗意.教育信息化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08).

[9]吴西忠.中学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01).

[10]肖绘群.信息化条件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 2019(26).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Histo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

Wang Yongwen

(Wuwei No. 19 Middle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akes history teaching glow with vigorous vitality and injects "fresh water" into building an efficient history classroom.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intuition, vividness and interest of teaching,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y teaching mod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perspective;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core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