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07-28 05:21卜彦丽王建民
关键词:伤害事故健康中国体育锻炼

卜彦丽, 王建民

(河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0 引言

学生健康素养,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基本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健康行为的规范度、健康技能的熟练度三个方面[1]。200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推广《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013年国家将健康素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有健康才能奔小康。“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2]当前“健康中国2030”进入持续推进期,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解决好关系人们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3-5]。为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健康问题的可干预性和可行性,选择优先开展干预的健康问题,以促进高校健康教育改革。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16所高等院校2 6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 388份,回收率89.1%;有效问卷2 388份,有效率100%。

2)文献资料法。①通过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查阅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检测结果,探索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发展趋势,学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文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②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收集整理地方发展居民健康素养措施和行动,学习其先进经验,分析其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以促进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改善;③通过中国知网学习“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夯实研究基础,创新研究角度。

3)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为基础,结合2012年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知识问卷80题”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测评问卷,制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主要从大学生健康行为和技能习得两个方面展开,内容包括自身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运动损伤应急处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技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大学生自身健康生活行为的因素调查

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统计调查数据发现:一日三餐健康而且有规律的大学生占比仅为15%;没有熬夜习惯的大学生占比只有14.15%;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比仅有15%。由此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行为不利于健康。为了探索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其影响因素情况(多选)如表1所示。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影响因素中,排位第一的是“自律能力差”。从本质讲,自律就是让自己去做必须做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自律受意志的直接影响,意志强者自律性强,意志弱者自律性弱[6]。排位第二的是“受周边人的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群体是同龄群体,也称之为同辈群体。研究证明,同辈群体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日趋重要,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父母和教师[7]。排位第三、第四的分别是“缺乏健康理论和健康知识的指导”“不知道怎么做,有心而无力”。

表1 影响自身健康生活行为的因素情况(N=2 388)Tab.1 Factors influencing healthy living behavior (N=2 388)

2.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调查

“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是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的问题。近几年国家不断推出的体育加试和“双减”政策,都表明政府一直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都有良好的帮助。本研究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多选)如表2所示。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大体来自三个方面,即意志力、外界干预、科学锻炼理论和技能。排在第一位的是“自身惰性”。 66.23%的大学生表示,受自身惰性影响,日常生活中没有体育锻炼习惯。惰性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受主观因素影响,日常表现为做事拖拉,爱找借口,虚度光阴等[8]。自身惰性对大学生生活、学习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排在第二位的是“缺乏科学锻炼的理论指导”。 54.5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因为自身缺乏科学锻炼理论指导。排在第三位的是“缺乏监督、督促”,表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控能力不足,因此渴望外界的干预。排在第四位的是“外界环境、事件等的干扰”,表明大学生对进行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不够。排在第五位的是“运动技能少,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调查16所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显示,其内容包含三大球、三小球、武术、散打、跆拳道、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花式跳绳、拓展运动等多种项目。之所以出现“学生自身运动技能少”现象,分析认为与学生的体育技能习得有关,即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表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N=2 388)Tab.2 Factors influencing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of college students (N=2 388)

2.3 影响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因素调查

统计数据发现,大学生熟练掌握运动中中暑、跌伤、扭伤、韧带拉伤、岔气、溺水、休克等伤害事故处理技能的学生占比7.41%。为更好促进体育锻炼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因素。

运动时发生的伤害性事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运动性疾病,主要包含腹痛、肌肉痉挛、中暑、肌肉损伤、猝死、疲劳等;另一类为运动性损伤,主要包括肌肉拉伤、骨折、关节脱臼等[9]。发生运动性伤害事故,若能在现场进行科学紧急的临时性处理,不仅可以挽救伤者的生命,也可减轻伤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同时为等待“120”救护和医生的到来争取时间。图1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1 611人表示,“自身缺乏运动伤害事故处理方法”,占总体的75.99%;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担心自己处理不当,担责任”和“心理紧张,不敢处理”。分析认为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和熟练的实践技能锻炼,造成大学生面对突发的运动伤害事故时,缺乏自我处理的行动力和自信心。

图1 影响大学生运动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因素调查Fig.1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injury accidents

2.4 影响大学生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的因素调查

“因噎废食”是部分学校处理运动性猝死事件的常用措施,即哪个体育项目出了问题,就砍掉哪个课程。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校体育之殇”。张建敏在《高校大学生中长跑“猝死”现象动因剖析》中提到,2012年报道的长跑猝死事件后,相继几所大学都取消了3 000 m以上的长跑[10]。胡杰在《学校体育之殇论高校中长跑项目开展的缺位》中提出,高校中取消中长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11]。培养学生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技能,可有效降低猝死等事故的伤害性,对保障学校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广泛普及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公众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技能,使其能够利用3~5 min的心肺复苏黄金抢救时间,可大大降低伤害事故的危害。统计数据发现,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技能的大学生占比为6.18%。为了提高大学生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对学校的健康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发现,不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成为影响大学生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最重要的原因(表3)。

表3 影响大学生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的因素(N=2 388)Tab.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rtificial respiration and external cardiac com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N=2 388)

3 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路径

3.1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平台,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日常监督,创新管理模式,督促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利用各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发挥体育课程优势,改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相互帮扶的综合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3.2 重视体育教学中耐力训练,增强学生意志品质锻炼

体育教学中加强耐力训练,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运动APP(application),建立运动社群,组织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监督学生完成情况,并将学生锻炼情况与学生体育成绩和德育等评价体系相结合,督促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体育锻炼情况评比和宣传,发挥同辈群体效应,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修复,提高综合素养。

3.3 加大公共体育健康理论知识教育,融入学生安全与应急技能实践训练

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加大公共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健康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健康理论水平;增加相应的运动损伤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开发网上教学通道,加强体育科学理论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学生安全应急能力,有效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运动生理安全与救护的实际操作,提高大学生的存在感、使命感,为全方面服务于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

3.4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坦然接受和正确面对负面情绪。遇到困难时,要正视现实,改变自己的处理方式,尽快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感;要勇于表达,积极开展自我调适。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如阅读一本好书、观看一部电影、撰写一篇美文、画一幅好画、承担一项家务劳动,进行一项体育锻炼,做一些对自己心理和身体有好处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使负面的情绪得以宣泄;要积极关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要加强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沟通,通过专业的资源帮助自己进行心理疏导。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健康中国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