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篮球进攻技战术特点的对比研究
——以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组六强球队为例

2022-07-28 08:37唐子轩张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分球上篮命中率

唐子轩 张明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江苏南京 210018)

全国运动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第十四届全运会于2021 年9 月15~27 日在陕西西安举行,此届全运会三人篮球比赛首次使用国际标准的三人篮球场地。三人篮球是根据篮球中街球运动形式,从五人制篮球运动衍生出的一种新颖的篮球运动形式。随着近年来三人篮球在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中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以及2022年即将拉开序幕的三人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设立,国内对三人篮球运动的关注度和普及度也越来越高。三人篮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也是一个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在三人篮球中,技战术的运用不受全场整体攻守战术行动的时空制约。整场比赛双方各有一次30s 的暂停时间,场上没有教练,战术完全由队员决定。同时,在三人篮球比赛中,球员之间的换人比较频繁,有时只用一个进攻回合便进行人员调整。全攻全守的比赛节奏使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巨大,需通过不停的换人来保证比赛的高水准。在比赛中,进攻战术既依赖于队员的个人技术运用,又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流畅,以保证运动员在场上的发挥。在上述背景下,通过对2021年全运会三人篮球六强球队33场比赛(北京VS 四川的5、6 名排位赛录像缺失)的进攻技战术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各省代表队三人篮球进攻技战术打法的特点,为我国三人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构建我国运动员培养体系,不仅关系到国家队的选拔与组建,也关系到我国三对三篮球运动员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三人篮球运动员的梯队建设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程,运动员培养体系的建立是必由之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1年全运会男子三人篮球成年组六强球队共33场比赛(北京VS四川的第五、六名排位赛录像缺失)的进攻技战术特点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对“三人篮球”“进攻技战术”等关键词进行文献的搜索与收集,为该文提供文献资料的支撑。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十四届全运会成年组男子三人篮球六强球队的33 场比赛录像,收集并研究所需要的战术数据,归纳总结出各队的投篮分布、得分构成、战术比例和战术运用情况,为该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

1.2.3 数理统计法

将全运会三人篮球比赛中的技战术数据进行统计,并保存至Excel,作为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并制作相关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篮分布与得分构成

三人篮球赛是在五人制篮球场地的半场进行,在其规则中,规定进攻方进球后防守方可直接拿球运或传出圈外即可开始发动进攻,这个规定直接影响比赛,必然加快比赛节奏。三人篮球具有强对抗、快节奏、多场景的特点,因此其比赛节奏明显快于五人制篮球。与五人制篮球不同,三人篮球中只有1 分球和2 分球,通过得分的分布情况,可以大致了解球队的进攻侧重点。在三人篮球比赛中,六强球队1 分球最主要的得分方式是行进间投篮,多集中于篮下3s区内,比赛激烈的对抗性,导致1分球命中率不会太高。2分球最主要的得分方式是接球投篮,各队多选择在进攻时间末尾或决胜时刻选择投2分球,出手较为仓促,命中率差异明显。六强球队的投篮分布和得分构成如表1、表2所示,1分球和2分球场均命中率如图1所示。

图1 六强球队一分球、二分球场均命中率

表1 六强球队投篮分布

观察并总结表1 和表2 数据可以发现,奥运联队、北京队和四川队的1 分球出手占比,超过60%,上海队的1分球出手占比,接近60%;且除山东队和广东队以外,其余4 支球队的1 分球占场均得分的比例均高于50%。2 分球方面,除了山东队49.4%和广东队48.7%的出手占比外,其余4 支球队的2 分球出手占比均在40%左右。但通过观察2 分球得分在总得分的占比发现,6支球队大致可以分为3档;上海队和四川队2分球得分占比较低,只有29.7%和29.6%;奥运联队和北京队的2分球得分占比在37%左右;山东队和广东队的2分球得分占比,则超过了40%,尤其是山东队,2分球得分在总得分的占比,更是超过了1 分球,达到45.3%。同时也是六强队伍中唯一一支场均命中4 个以上2 分球的队伍。

表2 六强球队场均得分构成统计

通过图1 可以发现,6 支球队的1 分球命中率均远远高于2 分球命中率。九战全胜的奥运联队的1 分球和2分球命中率均为6支球队中最高,分别为72.5%和39%。奥运联队作为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奥运会男子三人篮球的球队,每位队员个人能力突出,有着丰富的实战积累和大赛经验,其队伍实力自然是国内顶尖。虽然奥运联队队员间存在明显的位置差异,中锋胡金秋与其余3 名队员身形差异较大,不像大多数国际强队场上队员身形相近,位置相似。但是在比赛中胡金秋几乎不会在外线落位,当队友外线持球时,他在内线牵制住防守队员,为外线的队友创造了足够的投篮空间;当他在内线持球时,能够通过身体优势突破防守攻篮得分,所以奥运联队在内外线都有着如此高的命中率也是意料之中。其余5支球队中,上海队的1分球命中率最高,达到了65.4%,而2 分球命中率只有23%,为6支球队中最低。虽然上海队与奥运联队队员配置相似,队员之间身材差异较为明显,其场上阵容多为“两大一小”的配置,但内线球员投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高个球员在外线持球,对方就会选择收缩防守,封死传球路线,逼迫高个球员进行中远距离投篮。山东队队员的身形相近,场上位置没有明显的区别,每位队员都具备一定的投射能力,其1分球和2分球命中率在5支球队中位居前列,分别为59.2%和32.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形相近、位置相似的球员配置是当前三人篮球的最优阵容。

综合观察6支球队的场均出手次数和命中率可以发现,山东队和广东队在1分球和2分球的场均出手次数几乎相同,其余4 支球队的1 分球出手次数要高于2分球出手次数。通过出手次数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在六强球队中,除山东和广东外,其余4 支球队都以1 分球为主要得分方式。三人篮球规则中对比赛如何取得胜利的规定:在常规时间结束时比分领先的队伍获胜;在常规比赛时间内,首先得到21 分的球队获胜;常规时间结束时,比分若相同,需进行决胜期,在此期间,没有时间限制,而是某队率先得到2 分则为获胜。在获胜方式上三人篮球较五人篮球有所区别。上限21 分直接促使参赛队伍增加进攻,加快进攻节奏。加强进攻,使球队得分数尽可能地接近21 分,成为获取比赛胜利的关键。

2.2 进攻选择

2.2.1 个人进攻

在阵地攻击中,进攻战术的选择更倾向高效、简单的战术配合,并且加强了个人技术的运用。由表3可以发现,六强球队在进攻方式的选择上几乎都以个人进攻为主,这里所指的个人进攻主要是持球队员进行投射和突破直接得分的能力。因为三人篮球整场比赛,对手几乎采用人盯人紧逼防守,每回合只有12s 的进攻时间,攻防转换速度极快的比赛特殊性,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适应高强度比赛需要的出色的个人技术能力。6 支球队个人进攻的占比,除山东队48.9%外,其余5 支球队均超过了50%,北京队更是达到了61%,为六强球队中最高。而冠军联合队的单人进攻占比仅为53.9%,低于第二名广东队的59.4%和第三名上海队的54.8%,在六强球队中只排第五名。但通过表4的六强球队进攻方式成功率统计可以发现,虽然联合队的个人进攻占比,在六强球队中排名靠后,但其单人进攻的成功率远高于其余5 支球队,达到58%,同时也是六强球队中唯一一支单人进攻成功率超过50%的球队。这一现象与奥运联队4 名球员出色的个人能力、身体素质、明确的场上分工以及丰富的比赛经验有关。

表3 六强球队进攻方式占比

表4 六强球队进攻方式成功率统计

2.2.2 配合进攻

三人篮球比赛中运用的各种战术主要由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构成。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在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相互协同组织进攻的配合方法,主要分为掩护配合、突分配合、传切配合以及策应配合。

进攻战术是篮球战术体系之一,是指控制球权的进攻队伍为了突破对方的防守、获得投篮机会以及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而运用的技术方式、行动配合的集体协调的组织方法。进攻战术的目的是串联全队,组织进攻,利用团队配合的优势来取得胜利。团队由个体组成,进攻战术是建立在进攻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图2 可以发现,六强球队最常用的进攻战术是掩护和突分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人篮球进攻时间只有12s,在半场进行,不存在快攻,且大部分时间都是人盯人防守,防守强度大,在高压防守下队友很难跑出空位,而掩护和突分配合,可以很好地创造进攻空间。使用次数最多的是掩护配合,掩护的目的如下。第一,使队友获得更好的接球空间,进攻队员在面对盯人防守时很难进行摆脱,此时无球队员利用队友身体的掩护,就更容易进行摆脱接球。第二,进攻时形成换防,对于积极的人盯人防守而言,掩护之后必然换防,换防之后如形成“小打大”,则利用速度的优势突破;如形成“大打小”,则利用身高和体重的优势强攻内线。第三,突分,突分配合是指突破对手后,主动或应变地利用传球与同伴进行攻击的一种配合方法。突分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配合意识、观察判断以及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球队员突破之后会吸引防守队员进行协防,通过传球给处于空位无人盯防的队友来进攻得分。突分配合核心是要求进攻持球人掌握较好的突破技术,同时对无球进攻的同伴,即无球队员要求也很高,要学会主动观察,一旦同伴要突破,无球队员一定要移动,及时拉开防区,破坏对方协防,移动到最有利的进攻位置上接球,这样才能打出巧妙的突分配合。在三人篮球中,突分常用于突破后传球给外线处于空位的队员进行投篮,用来追赶或者扩大比分。由于突破分球更考验传球队员持球突破和传球的个人能力,因此突分多由后卫发动,内线球员受体型的限制,发动突分的成功率不高。由于策应和传切的使用次数较少,该文只对掩护和突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因北京VS 四川的5、6 名排位赛录像缺失,故只对北京队和四川队的8场比赛数据进行了统计)。

图2 六强球队进攻战术使用次数分布图

2.2.2.1 六强球队使用掩护配合的特点分析

观察六强球队比赛录像,对他们掩护配合后处理球的选择进行了汇总,如表5 所示。通过对比赛录像分析可以发现,掩护后通常有上篮、投篮和传球3 种选择。

表5 六强球队掩护配合使用情况一览

第一,掩护后,持球人选择直接突破上篮。各队在突破后对直接上篮的使用并不是很积极,且上篮的命中率不是很高。通过分析比赛录像不难发现,因为三人篮球场地的限制,掩护后极少会出现对方防守球员失位的现象,而且三人篮球与五人篮球不同,其场上的位置较为模糊,各个位置球员的身形差异没有五人篮球那么大,这就导致五人篮球掩护后容易形成的以“小打大”和以“大打小”的情况在三人篮球中,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突破上篮的命中率更多依赖于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在高强度的三人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自然无法保证高强度对抗情况下,突破上篮的高命中率。这也就解释了各队掩护后突破上篮较少的现象。

第二,掩护后的投篮。掩护后的出手投篮是三人篮球中一种很常见的进攻手段。通过借助队友的掩护配合,促使防守方进行换防,并利用这一短暂的时间差进行投篮。表5 显示,各队掩护后出手次数远高于突破上篮,但根据图3 的可以发现,各队命中率并不乐观,只有奥运联队和山东队命中率超过30%。六强球队中,有3支球队在出手次数达到20或30次以上的情况下,命中数只有个位数;奥运联队和广东队在出手31次和38 次的情况下各命中11 球,命中率分别为35.5%和28.9%;而唯一一支命中20次投篮的山东队,出手数更是达到了63 次,命中率为31.7%。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发现,各队掩护后的投篮往往是在进攻时间即将结束时的仓促出手,或是比分落后时的二分抢攻出手。抢攻发动要快,迅速接应和推进,用速度超越防守;进入攻击区前,要观察判断防守的队形、人数等情况,准备进行配合时,要稍减速;进行配合和投篮时,要快速和突然地摆脱防守。通过“快—慢—快”的节奏变化,造成防守对抗的时间差、空间差,创造更好的攻击机会。而进攻时间即将结束时的仓促出手或比分落后时的2分抢攻出手,对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主动进攻,而更像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投篮命中率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图3 六强球队掩护、突分后各处理球方式成功率

第三,掩护后的传球。掩护后的传球与掩护后的投篮一样,是通过防守队员进行换防所产生的时间差处理球。通过球的传导来创造合适的进攻时机。观看录像发现,大部分的掩护后传球都是向防守队员的弱侧进行球的传导。因为在掩护时,弱侧的防守队员会把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有球的一侧,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防,其站位也会偏向有球侧,因此这时向弱侧传球会有更多的进攻得分的机会。除奥运联队外,各队掩护后传球成功率均接近或超过90%。奥运联队在掩护后,更倾向于持球者和掩护队员之间进行手递手传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奥运联队作为赛事最高水平的队伍会在掩护后出现9 次传球失败,从而导致其掩护后传球成功率只有75.7%。

任何战术的实施失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控制失误方面,奥运联队、广东队和四川队较为出色,失误率未超过5%,而上海队、北京队和山东队的失误偏多,这主要是因为3 支球队在几场比赛的最后时刻,比分胶着,双方急于抢攻,战术执行较为混乱,导致了失误数的增多。

2.2.2.2 六强球队使用突分配合的特点分析

同掩护配合一样,突分配合后对球的处理同样统计了上篮、投篮和传球3 种技术数据(见表6)。3 种进攻方式的选择,主要视分球队员和接球队员的距离而定。当距离较远时,防守队员在包夹突破队员后回防距离较远,接球队员有足够的调整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投篮。当距离较近时,防守队员可快速回防,不易出现直接投篮的机会,这时采用传球或者继续突破的方式较为合理。

表6 六强球队突分配合使用情况一览

因为突破后能够吸引对方防守球员包夹,从而为队友创造进攻空间的特殊性,所以突分后接球队员多会选择上篮或投篮进行进攻。突分时机与方法的选择要及时得当,在比赛中突分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多在对方采用人盯人防守或扩大联防时,运用突破来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吸引对方关门、夹击等协防,借以给同伴创造有利时机进行投篮,也可以在对方犯规较多时运用突破进攻,以达到杀伤对方有生力量或获得罚球机会的目的。

通过图3可以发现,6支球队突分后的上篮命中率均高于50%,奥运联队和广东队更是有着82.4%和80%的高效表现。结合比赛录像也能发现持球队员突破深入后,对方必然会有一名球员过来协防,这就造成分球后协防队员的失位,接球队员此时会有较为充分的空间顺势上篮得分。

在突分后的投篮方面,除了联合队和广东队命中率在50%左右外,其余4 支球队的命中率均未超过40%,其中山东队命中率最低,只有25%。通过比赛录像可以发现,6 支球队突分后的空位投篮出手较少,这是因为持球者在突破时,防守球员已经判断出了突破路线并提前进行了封堵,没有造成防守球员的失位,导致接球队员在投篮出手时,协防队员可以及时回扑进行干扰。

6支球队在突分后选择继续传球的次数不多,一方面,突分后所创造的进攻空间较为充裕,接球队员可以选择直接进攻。另一方面,继续传球容易被重新落位的防守队员实施抢断。通过录像可以发现,突分后传球失败的4 支球队均是由出手前犹豫,错失最佳进攻时机后选择传球造成的。

由表6可知,6支球队突分后的失误极少。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以发现,这些失误均是由于持球队员突破过于深入,在被包夹防守时,出现运球砸脚或突破速度过快,球未跟上造成的。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6支球队的进攻手段以单人进攻为主,配合进攻多采用掩护和突分配合,策应和传切配合的运用较少。各队掩护后偏向于选择投篮和传球,掩护配合后直接上篮较少;掩护配合后上篮命中率明显高于掩护后投篮的命中率,掩护后传球的成功率较高。突分后上篮和投篮的次数相差不大,但是上篮的命中率远高于投篮命中率;掩护后传球的成功率只有奥运联队和广东队低于70%,这与两队突分后传球的时机有关。落后球队在决定比赛胜负的最后时刻,通常会进行抢攻,抢攻方法以掩护后迅速进行2 分投篮为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六强球队在比赛中单人进攻的运用占比较大,成功率在40%左右,球员的个人进攻能力能够在三人篮球的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进攻终结能力有待提高。场地的限制,导致比赛中配合进攻的运用低于单人进攻,且通过各种配合制造的空位进攻机会较少。

3.2 建议

加强个人进攻能力的训练,强化对抗后上篮得分的能力。多在高强度运动干扰下进行2分球的投射练习,模拟比赛时的环境,提高2分球出手的稳定性和命中率,强化运动员出手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强化配合进攻中处理球的能力,能够在对方防守出现漏洞时,抓住机会,进攻得分。扩大运动员掩护和突分配合后的传球视野,把握最佳的传球时机。接球队员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加强跑动练习,寻找合适的出手得分区域。提高团队的默契程度,加强运动员的体能储备。

教练员和运动员深入学习和掌握国际三人篮球规则,通过对规则的学习理解,研究制定相应的进攻技战术,充分发挥运动员个人和团队的技术特点。重视训练,提高配合质量,提高比赛中战术配合的效率和成功率。

随着中国篮协对三人篮球职业联赛的设立以及以赛事分级和球员积分为核心的三人篮球赛事体系的构建,各省应抓住三人篮球发展的黄金时机,积极开展三人篮球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和运动员的选材工作,完善并优化三人篮球项目的梯队建设,强化人才储备,夯实三人篮球的基础,为我国三人篮球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分球上篮命中率
初中篮球
该你了
篮球突破上篮的技术、配合及训练研究
前臂肌群力量训练对篮球中远投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生活中的“概率”
让子弹飞
子弹不长眼
如何教“三步上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