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西部驻站,近10年来,我年年参加“新春走基层”报道,多次深入西海固农村、“三州三区”扶贫一线、生态移民区等生产生活一线,走近春节坚守岗位的驻村第一书记、巡山的消防员、在铁路隧道打冰的铁路工人等特殊人群,写出了一篇篇有着鲜明时代印记、反映新时代基层群众新风貌的报道。
结合这些年的走基层体会,我认为,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新闻记者要做到身到心到情到,这三方面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才能察到实情、听到实话、传递真情,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互联网时代技术赋能,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多元,可要对基层情况有立体全面鲜活的认知,记者必须身到一线,面对面和基层群众接触交流,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俗话说,好新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记者只有走基层走深了,调查研究开展多了,认知社会、品味人生的本领就会大起来,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新闻报道就会犹如扎根大地的树木,枝繁叶茂,充满芬芳。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三州三区”重点贫困区,该州东乡族自治县贫困程度尤其深。“全国扶贫看甘肃,甘肃扶贫看东乡”,这是甘肃民间广为流传的话,也反映了当地扶贫任务重的实际情况。2020年将迎来建成全面小康,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来到东乡族自治县,实地了解当地城乡在精准扶贫推进以来的变化,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东乡山大沟深、常年干旱,群众生存环境艰苦,采访期间,我深入东乡最贫困的几个乡镇,了解到自精准扶贫以来,大山里水泥路通了、自来水有了,互联网也进了农家,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较之这些,我重点聚焦在东乡县城新建成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也是东乡县最大的居民小区。
我深入多户移民家中,面对面和移民群众交流,了解移民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报道《苗福祥老人搬迁记》让一个70岁东乡族老人苗福祥讲述他家搬迁的故事,回顾过去几十年大山里的穷苦日子,再比较精准扶贫以来生活一天天的变化;同时,还通过讲述一个90后青年移民学技术的创业故事,反映移民给年轻人发展带来的新希望。《苗福祥老人搬迁记》通篇有很多细节描写,且富有画面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报道所讲故事用朴实的笔调娓娓道来,生动鲜活又很接地气,十分耐读。这篇报道传到报社后,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之事实的叙述,在当前互联网传播时代,新闻记者的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这就要求记者要有广阔、深邃的视野,具备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地看问题的能力,见微知著,在短时间内有独到发现。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记者带着一颗心,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感悟。
2019年元旦,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了奋斗在精准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群体,在之后启动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我决定深入扶贫一线,了解春节前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状况,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
在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张家寺村,我见到了55岁的兰州市发改委帮扶干部、张家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立达。离春节没几天了,王立达还在村里坚守。村子在山区,几场雪后天气异常寒冷,他住的村部办公室没有暖气,尽管生了个小火炉取暖,屋里依然滴水成冰。
“马上春节了,村里人都团聚了,你为何还要继续待着?”“干工作时间有的是,为何偏要在春节前坚守岗位,是作秀还是确实有需要?”“春节期间待在村里具体要干什么?”带着这些思考,我和王立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和他一起走村入户,实地了解工作情况。
整整一天的采访,我了解到张家寺村平时成年村民大都在外打工,村里只剩留守妇女和儿童,精准扶贫下,张家寺村面临发展农业设施和乡村旅游的重大契机,这必须要让村里成年村民知道,并凝聚大伙儿的发展共识,而全村人聚在一起最全的就是春节期间。
王立达说,自己若和家人团聚过年,就会错过和全村群众团聚商量发展大计的时机,两相权衡,他还是留了下来,决定和村民一起过春节。
报道《第一书记驻村迎新春》通过深入的采访,反映了第一书记王立达心系帮扶村的扶贫事业,舍小家顾大家,抓住春节“黄金期”,深入农户“走亲戚”,广泛凝聚村民共识,带领村民完成了村合作社向兰州市牛肉面协会的供货协议,为村民增收又增加了一个稳定渠道的故事。
《第一书记驻村迎新春》报道既接“天线”,又接“地气”,鲜活生动有故事,通过记者深入一线的采访,回答了记者之前的思考和疑问,让读者能真切感知到,扎根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值得讴歌的扶贫战线的可靠生力军。
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记者要带着一片真情而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同时,在新闻报道中多传播基层各条战线群众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怀。
▲ 2019年初,本文作者(右一)在兰州郑县贫困村采访驻村帮扶第一书记。
脱了贫的宁夏西海固发展的情况如何,有哪些新鲜事物,尤其是年轻人又有怎样的人生选择。2022年“新春走基层”,我选择前往宁夏西海固地区,了解脱贫后的西海固的新面貌、新气象。
在海原县郊区农村,记者见到了刚从银川回到家乡的25岁青年创业者洪子雄。大学毕业后,洪子雄一直在银川发展,开展跨境电商创业,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去年以来,他有一个宏大蓝图,要建立集供货、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平台,把家乡的特产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向全世界。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如今自己创业,不能忘了这片土地。”洪子雄饱含深情地告诉我,西海固虽然贫瘠,但经过精准扶贫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又迎来乡村振兴的好时机,大有可为,自己要努力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回到家乡海原的几天里,洪子雄和当地物流公司达成一致,全面扩展跨境物流业务;同时,和当地枸杞种植大户达成协议,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扩大海原优质枸杞的销售范围;此外,还就其他特产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了深入沟通,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道《新西海固青年:我要把家乡特产销往全世界》突出西海固新青年的家乡情,通过聚焦一个25岁从西海固走出的创业青年反哺家乡的故事,刻画出新时代西海固人感恩伟大时代、感恩党和政府和融入血脉的深厚的家国情怀,也真实再现了走向世界、走向富裕的西海固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