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日,张军检察长在人民大会堂作完工作报告后,来到知乎就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问题回答网友提问。这一知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结合平台特点的主动策划,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在社交平台上与网友实时互动。张军检察长专业的回答、务实的作风、亲民的姿态,引发年轻网友的热烈讨论。
“高赞”“利益相关”“义乌指数”“内卷”“做题家”“劝退”……这些青年在生活中和社交平台上频繁使用的词汇,虽然不是诞生自知乎,却都因为在知乎经历了大量讨论和碰撞而获得新内涵,因为表达精准有趣,而以不同的相貌重新进入年轻人的语境,参与建构和塑造中国互联网话语体系。
知乎用独特的社区氛围聚拢青年、用巧妙的话题设计吸引青年、用优质的专业内容服务青年、用繁荣的内容生态涵养青年、用重大的主题策划引领青年,在互联网时代探索出了一条凝聚青年、激励青年的独特路径。
知乎是广大青年聚集的在线问答内容社区,在年轻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30岁以下用户占比约为80%。
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青年人,在知乎频繁活跃的互动中创作出一大批独特的句式——“如何评价……”“……是种怎样的体验”“认真你就赢了”“不要跨界强答”“利益相关,熟人太多,匿了”等等。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也是其中之一。虽然今天看来略带调侃,但极具传播力,知友们还纷纷创造出自己的“私人订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知乎回答问题说“谢邀,人在法院,刚下法庭”。
环球时报在知乎说“谢邀,人在三环,报道全球”。
航天员王亚平来知乎互动,第一句话就说“谢邀,人在太空,刚下飞船”。
此外,“劝退”“内卷”“做题家”等词语在知友们的深入探讨中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大众讨论相关议题时广泛使用的概念。这张具有清晰辨识度的词汇表还在不断延展。
这些词汇之所以能够在知乎诞生,源于知乎的社区氛围和社区建设。从创建之初,知乎就倡导真诚的表达、专业的讨论、友善的互动,让信息、观点和态度碰撞激荡,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为了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知乎不断完善社区治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赋予用户投票的权利。在权重方面,知乎为每一位用户在不同领域计算了不同的专业度权重,并引入信用度权重,从而保证用户能够更科学、更准确地推荐出真正优质的内容。
知乎不遗余力识别低质内容,对其减少推荐,降低流量曝光,并开展社区治理专项行动,打击有害不良内容与行为。
通过长期不懈努力,目前知乎聚集了一大批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用户,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理性、鼓励独立思考、拒绝愚昧反智、反对过度娱乐的网络文化新风尚。
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内容平台,知乎站内的优质内容主要在问答的场景下产生、流通。通过独有的问答讨论机制,知乎能够引导用户聚焦特定议题,引发深入探讨。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提问:“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知乎答主“王瑞恩”写下1万余字的长文,题为《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这样一条大河》,记录歌曲《我的祖国》带给他的感动。
王瑞恩是从小生活在珠江畔的广州人,后来到美国留学,2018年回国。海外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让他更感觉到祖国的进步,他在最后写道:“也许在之后的日子,你我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追问,追问你的立场、价值观、民族认同。面对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想起那首歌,总能觉得内心澄澈安宁。”
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认为,一切伟大的发现,都是基于提出问题。好的提问能够提供新的角度,激发新的思考与讨论,同时也为优质内容创造新的传播场景。
去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潮影响,气温一度降到零下19摄氏度,寒潮导致当地电网瘫痪,1亿美国人受到寒潮威胁,至少37人死亡,波及约550万户家庭用电。
这是一起全球关注的事件,和全网其他平台一样,用户在知乎热榜上热烈地讨论这件事。不同之处在于,知乎设置了一个角度新奇的问题:“如果中国遇上得州寒潮,会不会‘悲剧’?”
这种问题叫做“脑洞题”,是知乎上一种独特的提问方式。短短一天时间,有442万人参与问答。
南方电网的回答名列榜首,获得2.6万的高赞。在这条回答下,南方电网先科普了为什么南方寒潮会对电网产生影响,寒潮对电网的危害导致短路、塔架倒塌等,然后引出对付寒潮的方法:以前,观冰主要靠人眼,今天,无人机、在线监测装置等运筹帷幄;以前,融冰全靠人力敲打,今天,普及“直流融冰”决胜千里之外,还有更厉害的激光大炮和无人机喷火融冰,让人大开眼界。
回答内容发出后,迅速在全网引发广泛讨论。国资委新闻中心旗下新媒体“国资小新”根据问答内容编辑微信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随后,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50多家媒体机构进行转发,全网转发超过200万次。
□ 最高检张军检察长答知乎网友问。
□ 你好中国问答70年。
□ 张艺谋团队知乎亲自答。
知乎上介绍中国技术实力的内容很多,但这次传播声势浩大,重要原因就是遇到了好的传播场景。全网都在关注美国寒潮,而知乎的问题将关注引导到了国内,聚焦到了电网的技术实力上,用户的阅读热情瞬间就被点燃了。
目前,知乎有5500万内容创作者,贡献问答超4.22亿条。这些问答内容,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也滋养了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他们把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浓缩至一个个问答中,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精神共鸣。
在众多互联网平台中,知乎的流量不是最大的,但却以讨论深入见长,舆论热点能够在社区理性探讨。
进入知乎的话题,都有多种专业视角的纵深讨论,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内容风格和形态,备受青年用户青睐。据统计,在信息过剩、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知乎平台的图文通读率达到了78%。
知乎上聚集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和感性表达,创作的内容既让人信服,又充满感染力。
2021年,知乎携手科普中国主办了“向科学要答案”主题活动。“祝融火星漫步”“九章量子计算机”“天和空间站”……这些“大国重器”引发了广大青年对尖端科技的热情关注,激发了年轻人对中国独立自主突破技术封锁的自豪感。
在活动中,许多科学家来到知乎与青年用户互动。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向大家提问:年轻人会因为哪些原因对科研“望而却步”,如何帮助青年安心做研究;“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提问:有哪些天文研究成果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期待…….这些科学家的提问得到了年轻用户的积极回应,许多优秀答主参与这场深度讨论中,有82万用户贡献了约175万条回答,共收到1776万多条赞同,浏览超过24亿次。
今年4月,知乎科学领域优秀答主、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分享了一段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研究用长焦距望远镜跟踪拍摄国际空间站的细节。3月,刘博洋开始动手编写望远镜控制脚本,大部分编程知识都是现学现用,在启动自主开发的第17天,他成功使用自编的追踪程序跟拍国际空间站,望远镜保持了120秒以上的高精度跟踪,画面中节点舱、机械臂、太阳翼等清晰可见。4月21日,刘博洋又用这套自研的方案成功拍摄到了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合体影像,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航天史的耀眼瞬间。
刘博洋等优秀答主创作的内容,用专业硬核的方式表达了当代青年对祖国发展成就的振奋、骄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积极传导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和家国情怀,对年轻群体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激励。
自2011年创建以来,知乎始终致力于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信服的解答,吸引了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创作者,构建起了繁荣的社区内容生态。
从创建之初,知乎就将科学作为基石领域。目前,知乎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科普阵地,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自信。在这里,最受年轻用户推崇的不是流量明星,而是科学家、航天员、工程师、专家学者等群体。在知乎的电子书业务中,长期占据阅读榜单前列的是一本量子通信科普读物——《猫、爱因斯坦和密码学》。
每年6月高考季,作文题目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在知乎,除了作文之外,还会出现这样更有热度的讨论——“2020年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难吗?你能想出哪些‘出其不意’的解法?”该提问共引发400多个回答,产生了数十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获得200多万人次的浏览。
除了专业知识的讨论,还有很多励志青年在知乎分享自己的故事。在“你觉得自己牛的地方在哪儿?”提问下,20岁的男生程浩回答:“真正牛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程浩自小患心脏衰竭等各种病症,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5岁。在他短暂的20年生命中,从未下过病床,但他面对生命的态度感动了许多人。他在知乎上留下了几十万字的回答,引发无数网友关注。
程浩去世后,每逢他的忌日,仍有网友自发怀念他,感谢他分享的向死而生的精神。现实中的程浩或许是无力的,但因为互联网,他的故事像火炬一样,给了无数网友前行的力量。
□ 知乎特色词云。
知乎答主牛钰,11岁时在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右腿。在“是什么支撑你挺过生活中的艰难时刻?”的提问中,她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戴着假肢参加第一届汶川半程马拉松,去西藏看南迦巴瓦峰,站在上海时装周的T台上,给更多人力量,可以让更多残疾朋友们勇敢地走出去。
“我是被爱包围着长大,被大家拉着长大,是爱支撑着我挺过生活中最艰难的时刻。”牛钰的分享让很多网友感动。用户“川故”评价说:“虽然地震压断了你的腿,但是地震压不断的是你对生活的热爱,是你相信自己的力量。”
知乎多元化的优质内容,让用户收获知识和智慧,获得温暖和情感,形成积极的观念和态度。在完善的内容生态下,一大批年轻用户在知乎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汲取向上的力量。
在碎片化、泛娱乐化阅读的时代,知乎用户对于硬核内容、严肃话题有着明显的偏好,相关的讨论和策划经常溢出站内,扩散至全网。
传播中的“溢出效应”,俗称“出圈”,是指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传播力,从原发渠道迅速发酵扩散,最终在公共舆论场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现象。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事,冬奥会开闭幕式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了向用户呈现独特的内容体验,知乎提前两个月开始策划,经过不懈努力,独家邀请到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携主创团队“亲自答”。
在回答中,张艺谋和主创团队成员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阐释从“我”到“我们”的文化自信、雪花主火炬的由来、迎客松焰火和折柳寄情等展现中国人诗意和浪漫的设计理念等内容,口语化的生动表达让人倍感亲切。张艺谋团队的亲自解答,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细节讲述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中国如何一步步实现大国崛起和文化自信,激发了无数青年网友由衷的爱国情怀。
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内容策划中,知乎采用了最简单和直接的打法,邀请导演开诚布公地以一名答主的身份分享幕后故事,在铺天盖地的冬奥宣传中独树一帜。知乎策划的亲自答内容发出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0多家媒体转载,《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纷纷跟进,迅速实现“破壁出圈”。
对文章一开头提到的张军检察长来知乎回答网友提问的创新实践,《南方都市报》以《首席大检察官“空降”知乎,这事儿值得高赞》为题,给予充分肯定:“不能不说这波操作实在很酷,也让最高检正在勠力推动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有了一次货真价实的‘破圈’传播。”
凝聚青年力量、启迪青年思考、滋养青年精神,是时代赋予互联网内容平台的重大课题。知乎的探索就是引领青年找到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