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土部字读解

2022-07-26 01:22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段玉裁会意六书

刘 丽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就最突出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段玉裁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撰成《说文解字读》,再用十三年的努力将其整理成《说文解字注》,后又用了近八年时间对其进行修改校正,可谓是“体大思精,所谓通例又前人所未知”[1]。

《说文解字注》以文字学为研究重点,兼顾音韵与训诂,始终秉持着形、音、义三者互求的理念;在阐明字的形音义之内在联系的同时,又以字音为枢纽,因声求义,考证其语源的演变历史。它在继承《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基础之上,一边校勘大小徐本《说文》的不足,一边对《说文》原本进行勘正补足。该书在注释过程中着重探讨了词义的发展演变规律,对同源词、同音义词、假借义、引申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在对土部字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土部字所展现出来的农业、水利、墓葬、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对于土部字的专题研究为数不多,研究内容也都是穿插在文化阐述之中。

一、土部字的编排体例

《说文解字注》中所探讨的土部字共有130个,都是先引录《说文》的篆文,后按照许慎的注解,依据各本古籍勘校,再标注读音,并指出每个字的上古韵部。

(一)引录篆文及释文

土部字的篆文比较简单,皆是从《说文》中引录下来,在其后标明出处、意义等。只有少数几个字因无法考究而标明“未详”或“未闻”。

土部字的释文都是按照《说文》原本的顺序加以摘录阐述的,在许慎的注解后引用古籍文献资料,加以详述。若遇到有别之处,段玉裁将两者加以比较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此处多用“按”字表示。同时还将大小徐本中的土部字加以对比,指出其中存在的疑误之处。

(二)标注音切及韵部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一”字后阐述了自己着重研究字之音韵的目的,还附加了五篇“六书音韵表”,并在表三中指明“今韵206部,始东终乏。以古韵分之,得十有七部,循其条理……”[2]840李传书指出:“在写作《说文解字注》时,他在大徐本每篆的反切后一一注明该字在十七部中的部数,然后把六书音韵表附在全书之后。”[3]81

二、土部字的训诂方法

《说文》传世之后,经人多次删改。虽后有大徐与小徐重新整理校订,但《说文》原本还是无法复刻出来。《说文解字注》较为全面地恢复了许慎原本,段玉裁以字形为依据,力求字之本义,再根据当世流传的各种古籍经典,求证每一个字词的字义词义的演变历史,真正做到了探求字源。

(一)以语音为着手点来训解

所谓声训,是指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的命名之意的一种训诂方式,其目的在于探求词的语源;也可以用来指明古籍中的假借现象[4]55。即使用同音字或双声、叠韵字作训释,以明确字义字源。下面以《说文解字注》中明确标注出来的为标准,研究土部字声训情况(表1)。

表1 土部字声训研究情况统计

以上粗略地统计了《说文解字注》土部字中明确表明的声训材料,其实土部字中还有很多用音义相同或音义略同的字来互训的地方,这部分字不在此处统计。

由表1可知,土部字中各字之间的语音联系较为丰富,下面分析上述例字中的个别字。

坷:“坎坷也。坎坷双声,谓不平也。”[2]698表明这两个字之间的语音关系为双声。

垑:“恃也。训诂曰:恀,恃也,谓自多之意。”[2]697此处通过同音字来释名。

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吐、土叠韵。”[2]688运用同音字,表明土就是让万物生长出来的地方。

(二)以字义为着手点来训解

常见的表示义训的专有名词为“某,某也”“某谓之某”或“某曰某”,但《说文解字注》也同样存在“用同义互训的理论把两个字解说成转注字的例子。”[5]

1.同训:几个不同的字词有着相同的释义

2.互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相互训释

塞:“隔也。”[2]696表示阻塞断隔或缝隙处。

坏:“败也。”[2]698表示事物破损或事情败落。

堫:“种也。”[2]690表示把农作物种在稻田中。

堂:“殿也。”[2]692世人常将宫、殿二字连用。

3.递训: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义词来递相训释

垝:“毁垣也。”[2]697圮:“毁也。”[2]697毁:“缺也。”[2]698三字递训,表示墙壁有损坏。

墣:“塊也。”[2]690凷:“墣也。”[2]690堛:“凷也。”[2]690因“凷”与“塊”是正俗字的关系,所以墣、凷、堛三字构成了递训。

增:“益也。”[2]696益:“饶也。”[2]214坿:“益也。”[2]696因“饶”表示富饶、多的意思,所以此三字构成了递训。

4.大名释小名:指以狭义释广义,被释词的外延范围比较大,用来解释的词语概念则较小,但大都涵盖在被释词范围中,且所指较为具体

垣:“墙也。”[2]691墙:用砖石等砌成的用来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此处“墙”的词义范围要广于“垣”,“垣”多指代墙垣、墙壁。

坼:“裂也,因以凡隙之称。”[2]698㙤:“坼也。”[2]698此处的“坼”既可以作动词用,表示裂开,又可以作名词用,表示裂缝。故而以“坼”释“㙤”。

三、土部字中的六书

统计《说文解字注》中土部字的训释所指明的六书,其中“形声”类仅统计“亦声”与“省声”两个小类别(表2)。

表2 《说文解字注》中土部字的训释指明的六书

(一)象形

土部字中,有一个直接表明象形字的是“凷”字。凷:“凷之形略方,而体似无尾者。故从土而像其形。”[2]690

(二)会意

土:“合二字象形为会意。”[2]688

埾:“从土,聚省声。举形声包会意也。”[2]696此处指明“埾”字兼形声和会意。

堞:“按从叶者,如叶之薄于城也。亦有会意焉。”[2]695此处的“堞”指的是城上像叶子一样薄的墙。

垗:“从土,兆声。兆者,分也。形声中有会意也。”[2]699“垗”,表示祭坛四周土墙以内的地方,就是将祭坛四周分成了内外两个部分,而这正与“兆”的意思相合,所以指明该字兼会意与形声。

(三)亦声

墨:“书墨也,从土黑。小徐曰会意。大徐有黑亦声三字。”[2]694此处引大徐小徐的见解来做补充说明。

坪:“土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小徐无平亦二字。”[2]698指出在小徐本中并没有训释该字是亦声字。

均:“平徧也。从土从匀,匀亦声。小徐无匀亦二字。”[2]698与上一个例字一样,都与小徐本相异。

茔:“从土,营声。会意。亦声。此从小徐也。”[2]699即借鉴小徐本的训释来加以补充。

(四)省声

堀:“从土,屈省声。各本篆作堀。解作屈省声。”[2]692“屈”的隶书字是对篆书字的隶省。

壘:“从土,靁省声。”[2]697对该字的省声部分做了一个说明。

(五)转注

垽:“淀也。水部曰:‘淀,滓垽也。’是二篆为转注。二字义同,音亦同部。”[2]698段玉裁据音义推断此二字为转注。

(六)假借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沿用了许慎对“假借”的定义,即“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和“本有其字”。

增:“益者,饶也。会下曰:‘曾,益也。’是可假曾为之。”[2]696“益”为枢纽,将“增”和“曾”两字串联起来,使之成为假借字。

坡:“《毛诗》:‘隰则有泮’。传曰:‘泮,坡也。’此释假借之法。”[2]689“泮”与“坡”之间是双声假借的关系。

坎:“《毛诗传》曰:‘坎坎,击鼓声。’按此谓坎坎为竷竷之假借字也。”[2]695将词与词之间进行假借,“坎坎”是作为一个拟声词来用的,拟的是打鼓声。

四、土部字的演变

土部字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古今、异体与正俗三类(表3)。

表3 字的古今、异体、正俗的统计

(一)古今字

墺:“《禺贡》:四墺即宅。今作隩者,卫包改也。”[2]689此处训释“墺”“隩”二字为古今字。

堣:“一曰嵎铁,砀谷也。嵎、铁、砀三字皆与此异。嵎,当作禺。盖堣夷砀谷者,孔氏古文如是。”[2]689段玉裁详细地训释了“堣”一字在古今文书中的不同写法,并且根据史料对其进行考证,认为“嵎”“堣”“禺”三字是古今字关系。

坶:“坶作㙁者,字之增改也。”[2]689“坶”“㙁”是为了区别字义而增加偏旁另造新字的古今字。

坄:“坄,《礼经》作垼。”[2]691“坄”“垼”二字为古今字。

(二)异体字

堛:“堛即墣之异文。”[2]690此处直接指明“堛”“墣”为异体字关系。

(三)正俗字

垓:“兼晐八极地也。晐各本作垓。今正。晐俗作该。”[2]689此处以“晐”为枢纽,指出“垓”“该”是正俗字关系。

堨:“读同壅遏。后人所用俗字也。”[2]692此处指出“堨”的古今义,得出“堨”“遏”是正俗字关系这一结论。

坫:“其字俗作店。”[2]692此处说明“坫”“店”是正俗字。

五、土部字的字义演变

字义演变是指字义的引申、扩大、转移。

(一)字义引申

基:“墙始者,本义也。引申之为凡始之称。”[2]691“基”的本义是“建筑物的根脚”,后引申出“起始的、根本的”之义。

封:“谓爵命诸侯以是土也……引申为凡畛域之称……又引申为大也。又引申为坚固之称。”[2]694“封”的本义是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后引申为“界限、范围”义,再由此引申出“很大很广”义。

垂:“远边也。引申之凡边皆曰垂。”[2]700“垂”本义表示“远边”,后引申为“边界、边线”。

(二)字义扩大

堊:“白涂也。以白物涂白之也……按谓涂白为堊,因谓白土为堊。”[2]693“堊”本指“白土”,是名词,后来表示“用白土涂饰”,就变成了动词。

墀:“涂地也。凡涂地为墀。今因谓地为墀矣。”[2]693“墀”原指“涂抹、漫布于地”,是动词。后用作名词,表示“台阶上的空地或台阶”。

(三)字义转移

在:“在之义,古训为存问。今义但训为存亡之存。”[2]693“在”本表示“存问、慰问”,后词义转变为“存亡、存在”。

玺:“盖古者尊卑通称。至秦汉而后为至尊之称。”[2]694此处引《左传》,指出“玺”自秦代以后才专指帝王的印,在秦之前仅表示尊卑。

《说文解字注》土部字除了有音韵、词义演变、体例方面的语言学价值之外,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等内容。如有学者以土部字为着眼点,分析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思想精神[6];还有学者认为土部字代表了墓葬、农业、建筑安全、装饰和水利这五类中国传统文化[7]。

猜你喜欢
段玉裁会意六书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会意”读书法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连一连
“会意”与“欣然”
文人知县段玉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
为啥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