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本:基于“意愿差别”视角探究工商管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以海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2022-07-26 00:59蔡艳蓉杨延钧
高教学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海南大学实验班意愿

王 萍,蔡艳蓉,杨延钧

(海南大学 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018 年4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同年海南省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指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内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承担起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摇篮和人才储备库的重大责任,更应当为国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远大目标作出应有贡献。在此背景下,海南大学工商管理实验班应运而生。

海南大学工商管理实验班立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发展需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道器并举的培养理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国际化为特点,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以培养出工商管理拔尖人才,有效满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工商管理高层次人次的需要为建设目标。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托问卷调查开展信息获取和数据收集工作。本文选定的问卷内容是基于清华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调查问卷同时结合研究的选题需求进行设计。问卷紧紧围绕“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在学习与发展层面上的意愿差别”这一主题,在参考清华大学CCSS 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以及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尝试并对选定的量表指标进行了信效度分析从而确定了最终的问卷内容。问卷选定的题目所涵盖范围可大体概括归纳为教学活动、辅助活动和课余活动发生的频率、师生交流频率、课程学习的侧重点、学生的科研意愿、社会实践意愿和能力提升意愿等八个方面。

(二)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的对象均为海南大学2020 级工商管理类的全日制本科生。在工商管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分层随机抽取共226 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样本,其中包括有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30 人以及工商管理专业非实验班196 人。

从数据来源来看,能够从中获取研究所需要的基于学生群体的差别这一变量而产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意愿差别”,进而为“从实验班学生的‘意愿’出发探索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支持体系改革”提供基本依据。综上,抽取的调查对象样本符合本文的选题和预期的研究方向,能够从中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比较。使用该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比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来明析两类学生群体之间的“学习与发展的意愿差别”,进而从“以学生为本”的视角切入为高校中工商管理拔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推广性的建议和举措,进一步为推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改革提供参考范式。

二、数据分析与发现

(一)量表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对该问卷进行α 信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教学活动和科研意愿的α 系数一个为0.882,一个为0.894,分量表其他指标的α 系数和总量表的α 系数均高于0.9,说明该量表的信度良好,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

2.效度分析

我们对该量表进行结构效度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效度分析——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由表1 可知,KMO 度量值为0.926,大于0.8,说明该量表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6316.875,自由度为3160,p 值为0.000,小于0.01,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知,该量表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该量表分为八个维度,分别为:教学活动、辅助活动、课余活动、师生交流、课程学习侧重点、科研意愿、社会实践意愿和能力提升意愿。

(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分析

独立样本T 检验是用来检验两组非相关样本被试所获得的数据差异性,在本研究中,主要是从学生教学活动、辅助活动和课余活动发生频率、师生交流频率、课程学习的侧重点、学生科研意愿、社会实践意愿和提升能力意愿八个问题来检验海南大学2020 级工商管理类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独立样本T 检验

由表2 可知,辅助活动、师生交流和课程学习侧重点三个变量的P 值均大于0.05,表明2020 级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在这三个变量上没有差异,而余下的五个变量,P 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在这五个变量上有显著差异,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和课余活动的频率普遍比非实验班学生高,实验班学生的科研意愿、社会实践意愿以及能力提升意愿比非实验班学生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好。

在教学活动方面,实验班学生更偏爱合作探讨式学习,倾向于通过老师布置团队作业,开展小组活动,同学之间互助互学,课堂上就某一研究主题以做报告的形式学习,而非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的被动式学习。

在课余活动方面,实验班学生更擅长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试图从不同的视角综合考虑问题,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问题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目前所学与已掌握的知识点和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实验班学生还习惯在学业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非传统的纸质学习。

在科研意愿方面,实验班学生有较强的做研究意愿,希望与任课教师一起做课题,在本科阶段向专业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等投稿。同时希望通过辅修第二学位或专业,参加各类学术、专业、创业或设计竞赛,报考专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海外学习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在社会实践意愿方面,实验班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如: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同时希望学校能提供社交机会,通过参加各类校园文体活动和与重大社会、经济、政治相关的活动,和来自不同城乡、民族、家庭背景的学生相接触。

在能力提升意愿方面,实验班学生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能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拥有好奇心与想象力,确立并明晰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作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实验班学生更希望具有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数字与统计信息的分析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班学生希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运用创新性的观点或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问卷分析结果,我们发现了两类学生的学习意愿差异,针对工商管理实验班同学的学习需求,我们对实验班进行课程创新(图1),希望通过解决好教师、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人才培养上的矛盾,改进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国际型、有后劲”的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工商管理类人才支撑。

图1 课程创新结构图

(一)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1.习明纳教学方法

实验班教学可采用习明纳教学方法来展开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习明纳,是指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或某些专题展开研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研究能力。教学流程包括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研究、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和深化研究五个部分。通过教师布置任务或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学习与研究,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就某一研究主题做报告。课堂展示完成后,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提出深入研究方向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可以就课程内容向其他同学请教,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理解课程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根据课程特色,教师可申请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机制。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Online Plus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Pattern,OPOBTP)是基本教学范式,它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具有重塑课堂体系、内容和教学组织的优势。线上学习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教师通过录制微课,在短时间内透彻讲解一个课本知识,学生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进行课前预习、知识理解和课后复习,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师则可安排更多时间在内容拓展和案例分析讨论上,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架与延伸,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3.赛教结合

实验班教学深入贯彻“以赛促学”理论,指导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ERP 沙盘比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和职业资格技能比赛,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提高学生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及企业运营计划和商业决策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专创融合,既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组织、沟通等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力全方面提升。

(二)课程教学过程创新

1.本科导师制

我国高校采用导师制也由来已久,但主要用于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实践,随着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和选课制,在本科生教育中采用导师制有了实施的基础。实验班学生的科研学习意愿较强,为了满足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学习意愿的需求,2020 级工商管理实验班将采用“本科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坚持一生一师原则。导师从自己指导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需求出发,针对性地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同时,海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设有硕士博士点,导师可以让本科生加入自己的课题组中,与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一起,体验研究过程,传授其研究方法,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培养其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

2.实训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海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已购买多个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如ERP 模拟经营软件、营销工程软件和人才绩效、薪酬模拟实训软件等等,未来将继续购进客户关系管理沙盘模拟系统、企业管理决策沙盘模拟系统和创业综合实训平台等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后,开展模拟经营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在模拟经营中熟悉企业管理工作,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及组织形式,掌握运营流程和工作程序。现代教学所要求的理论教学本身就具有实践性,模拟经营的实践教学可以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管理专业人才。

此外,为培养和储备自贸港工商管理人才,促进工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自身课程体系的特点,不同课程的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各自实习课程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其课程内容掌握的情况,制定各自专业的教学实习内容。例如,海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海南椰岛集团达成了长期合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习平台。

同时,应该让学生尽早地走出学校,每一学期都应该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而不是集中在大三大四学年。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逐渐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管理工作、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及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骤、企业的组织机构及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手段及运作技巧等。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课本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同时提前接触理论知识未涉及的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时的理解和掌握。实践和课堂穿插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图2 所示。

图2 综合能力提升

(三)课程教学内容创新

立足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实验班为了更好地向海南经济发展提供工商管理类专业化人才,应开设自由贸易港课程群体系。如海南自贸港概论、海南自贸港服务管理、海南自贸港时政政策、海南自贸港投资学、海南自贸港课程管理等等,如图3 所示,帮助实验班同学在日常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将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与自贸港建设背景相结合,从而向海南经济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

图3 海南自贸港课程群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海南大学实验班意愿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征程漫道真如铁,砥砺前行终不悔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of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Systems on Graduate Students’ Writings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解读《书记员巴特比:华尔街的故事》中的生存危机
海南大学进入“211”工程 生源提高就业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