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总是最动人
——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天津实践”

2022-07-25 07:13徐德明
天津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满族民族团结共同体

■本刊记者 徐德明

作为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学校对塑造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天津,民族学校、民族班的分布点多、面广,形成了多民族教育的地理单元。广大基层学校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更是意识超前,基础扎实,成果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

润心灵,把真情藏在行动里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天津教育系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孙各庄满族乡是天津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我们立足满族乡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民族特点,因地制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中心学校校长王连海介绍,“中心学校下辖两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全乡有在校生616 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316人;教师62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5人。”

由孙各庄满族乡中心学校牵头,研究制定符合满族乡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案,努力做到“三个融合”,即课堂教学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紧密融合;艺术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融合;满族民俗特点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融合。

各学校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校本教材,上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孙各庄满族乡第一小学的《吉祥满族》涉及了满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满族乡的发展史,同时该校开设了“满汉双文软笔书法”艺术团体;孙各庄满族乡第二小学开发了《多彩的民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孙各庄满族乡初级中学的《满族乡我可爱的家园》《走进满族乡》系列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满族乡文化古迹、民族杰出人物、满族衣食住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让满汉学生做到知民族、长精神,并将所学讲给家长听,利用微信分享给朋友看,真正成为满族文化的传承者。

赛威呼是满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意为赛旱船。比赛开始,一组学生,4 人朝前,1 人背对之,成员左右手共握两根竹竿,两组同时进行,队员们喊着口令调整节奏和速度,又快又稳地前进,观众口喊“威、呼”,和谐有序地运动着。

“体育不分民族,不关肤色,是世界通用‘语言’。”王连海介绍,孙各庄满族乡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了赛威呼、珍珠球、板鞋竞速、顶罐、顶杆、竹竿舞、布袋跤、狩猎等传统民族体育活动,让不少满族学生和家长深为感动。

在天津,民族班教师用责任与担当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从学习到生活,学生们感受着来自教师点点滴滴的爱。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则从2018 年开始承办青海黄南高中班的办班任务。显著的办学成果,不但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更赢得了黄南当地百姓的点赞。

黄南学子跨越三千里异地求学,远离父母,住校生活。从西北的草原到天津,气候、风俗、生活习惯等千差万别,所以黄南民族部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引领学生尽快适应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的生活,并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从课堂上积极引导、延伸到课余生活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交流;从剪纸艺术送祝福到歌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祖国母亲;从新区文艺展演观摩到参加普通话大赛……该校探索“导师制”育人模式,班主任和生活教师们全心陪伴,从细节着眼,从个体切入,因材施教、精准施策。除了日常教学和管理,教师们更是用心、用情、用爱,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倍加呵护。天冷加衣、替买药品、心理工作等,为黄南学子保驾护航。

天津市红光中学始建于1949 年10 月1 日,与共和国同龄。1985 年,红光中学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援藏的号召,承办了西藏高中班,从此红光中学成为一所藏汉学生同窗共读的民族中学。

红光中学教师孙铁林每逢佳节都要陪在学生身边。特别是春节,他和校领导、教师们一起陪学生过除夕,在大年初一一早儿给学生拜年。“这些离家万里、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孙铁林的话质朴却温暖。

“波孙”是学生给孙铁林起的外号,藏语的意思是“孙爷爷”,代表了学生对他的敬爱和敬畏。孙铁林说:“藏族的学生很真实,他们的情感很质朴,只要喜欢就不加掩饰。”最令孙铁林难忘的是,一年夏天,在毕业典礼上,全年级的170 名学生排成长长的一列,每个人都把心目中最神圣的哈达一条一条挂在孙铁林的胸前,这是藏族学生表达感谢的最高礼仪。170 条洁白的哈达、170 个温暖的拥抱,让孙铁林泪流满面,也让在场的教师们激动万分。

在承接西藏班、新疆班、青海班学生工作的同时,天津还源源不断地选派干部教师,援疆、援藏、援青、援甘,并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在天津,像持续支教、夫妻支教、抱病支教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教育部“援疆援藏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启动时,蓟州区邦均镇李庄子中心小学校长王英杰毅然申请支教,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学校。2018年5月28日,他带着祖国重托和对家乡与亲人依恋,不远万里,奔赴到了祖国的边陲,到达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第一小学担任教研工作。三年援疆期满,他向组织再次申请援疆。

在援疆工作中,王英杰带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他本人也是亲力亲为,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入点,把空竹这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受援学校。不仅自费2300余元为学生购买空竹65套,而且亲自教授学生抖空竹技法,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一举动,受到当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聚心力,把团结刻在骨子里

天津教育系统引导师生认识到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1996年建校的天津民族中专是全市唯一一所少数民族中职学校。该校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走进校园,进门处的“宪法墙”彰显了学校的主旋律,不仅强调法治教育,而且倡导民族团结,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题“维护宪法权威,促进民族团结”。

在民族中专,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郑佳美是学生熟悉的思政课教师。新生入学专题讲座、每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等,她把人生梦想同伟大的中国梦统一起来,鼓舞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青春华章。连续两天三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讲,郑佳美更是在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全体学生、全体教师不同群体中分别开展宣讲活动,用事实诠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

“如今,以“一校三课”为主渠道,即通过青年党校、思政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和中华传统文化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民族中专的一大特色。”郑佳美介绍。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新疆高中班,确保新疆班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让新疆班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学校2010年构建了“中华文化艺术馆”,2011年又构建了“民族团结博物馆”,使新疆学生以各民族艺术品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而自豪,使本地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接触民族知识,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

该校德育处主任胡阶庆在6 年前,与新疆班结下了不解之缘。6 年间,他始终践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看来,做新疆班的工作是奉献,更是坚守。学生们寒假不回家,春节也在天津,所以,逢年过节教师们要在学校陪学生,这不是简单的陪伴,而是弘扬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时机。

2018 年的国庆节,一个维吾尔族女生不小心造成膝盖撕裂性骨折。学校安排在国庆节去研学旅行,第一天是去角山长城,第二天去“天下第一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远在新疆的同学来到天津是多么渴望长城上走一走。出发前两天这名骨折的学生找到胡阶庆,悄悄地说:“胡主任,长城我也想去。”“没问题!”胡阶庆点点头。事后,胡阶庆才知道,当时自己说“没问题”时,孩子以为他在开玩笑。

在去长城前一天下午,胡阶庆找了一把木椅子和大小各种铁钉,先是加固,然后找来结实的木杠子钉在椅子两侧,又给椅子加了左右扶手,一个十分结实的滑杆做好了。转天早晨集合,女孩见到滑杆,眼泪夺眶而出。

到了角山长城,最窄处不足一米,全体男生接力将女孩抬上了角山长城烽火台。路上的行人开始以为学生在爬山时受伤,后来觉得不对,为什么受伤了还要往山上抬?问了带队教师才知道,是为了圆一个新疆孩子的“长城梦”。知道真相后,路上游客都竖起了大拇指。

抬到烽火台,扶这个孩子在烽火台照相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坐这个。”这个母亲对孩子讲:“孩子,是姐姐受伤了才坐这个,将来你要当抬轿子的人。”一路上,正能量不断传递。转天,天下第一关。不分民族,不分年级,众志成城,大家把这个女孩抬上了“天下第一关”。这件事传遍了全疆家长群,引起轰动。

“我们率先在全市的中学创建了规模较大的新疆班国旗护卫队,从训练到出旗、升旗都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为榜样,学习他们刻苦训练的精神和对国旗挚爱的情感。两届少数民族国旗护卫队成员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学习,并请他们为学生训练指导。从爱国旗、护国旗到爱祖国达到质的飞跃。”胡阶庆表示,以此为契机,学校还构建了四史教育基地——“国旗在我心中”主题展厅,展厅生动地介绍了国旗法、国旗知识和中华儿女对国旗的爱。

“你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是谁?从他们身上,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在宝坻区,一场由区领导主讲的思政课在大口屯高级中学感染了全场师生,随后专门与少数民族学生座谈。授课围绕“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必将荣辱与共”“爱我中华,必要兴我中华”等内容展开。活动中,主讲人结合学习经历和个人工作,就民族团结话题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

静海区唐官屯镇中学是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现有学生442 人,其中回族学生占14.2%。该校充分利用书法、征文、讲故事、主题教育日、国旗下讲话等契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学校还持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了解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回族的习俗和禁忌;了解一位少数民族英雄——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抗日英雄马本斋;召开一次加强民族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少数民族师生座谈会;为少数民族师生做一件好事,积极主动地帮扶少数民族家庭困难、学业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课程思政背景下培育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新时代中职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育人体系研究》……一些学校还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研究专题,在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方法、优化路径、调整策略、稳步推进,助力德育工作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促心同,把交融写在灵魂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是民族和睦之魂。天津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大力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学、共研、共乐的校园环境,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在管理上,涉及民族学生的学校都突出一个“全”字,全天候服务、全方位保障、全覆盖家访等。每到周末和寒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或组织学生参观周邓纪念馆,或到天安门看升旗,登长城等。学生暑假回家,干部教师还要克服各种困难,跋山涉水,做到全覆盖家访。

天津市崇化中学自2006 年承办新疆班以来,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每年,崇化中学都为高三年级学生举行成人礼仪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启发心智,洗涤心灵,真正践行了“弘毅”校训不辱使命。春秋两季,天津文庙邀请崇化中学学生参与祭孔活动,扮演乐舞生。新疆学子身着祭孔服装担任舞生、乐生,以麾、节引导,按鼓拍五步一顿,沿甬路、大成门中门而至大成殿月台。祭孔大典进一步弘扬了民族文化,促进新疆学子传承儒学思想精华、提升文化品位。

学校立足于新疆班学生的特点,先后开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古代传统文化相关的舞龙醒狮、传统武术、剪纸、砖雕、押花葫芦等社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真正的课程载体。学校还开设《硬笔书法》《古代诗词鉴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礼仪》等校本课程,引领新疆班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健康成长。

崇化中学全方位开展新疆班学生与本市学生之间的融合教育,用生动的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铭刻于每一个学生灵魂中。该校在新疆班与本市学生之间开展“走亲戚,结对子”活动。逢年过节,本市学生邀请新疆学生到自己的家中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拉家常,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就深深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每年暑期,天津学生也会应邀,和家访的教师们一起到新疆学生家里作客,大家一起田间劳动、一起穿着民族服饰、一起载歌载舞,共同谱写民族融合的赞歌。

不仅是有民族班的学校,天津的其他学校,同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

蓟州区侯家营镇魏良庄完全小学,坐落于蓟州区侯家营镇魏良庄村。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是有满族、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长期以来,学校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在教书育人里,外化在言传身教中。

学校通过课堂讲授、教学活动、教学延伸等,深挖各学科课程中的民族团结元素。语文课,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说故事,学习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体育课,让学生学会一些民族体育项目,感受与众不同的民族运动;美术课,给学生欣赏少数民族的绘画、手工艺品等。

此外,结合领导干部讲思政课主题活动,学校专设“石榴籽课堂”,组织安排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学生上“民族团结”思政课。在教师层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培训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民族团结思政课说课大赛等活动。在学生层面,开设“每日一族”栏目,向师生广播各民族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民族英雄、历史印迹等,发掘和弘扬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

落实“双减”以来,该校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手工社团为大家展现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手下的一折一剪,体现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民族特征;音乐社团学唱《爱我中华》等歌曲,让学生从歌词的字里行间、音符的每一次跳动中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友爱。

猜你喜欢
满族民族团结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