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华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崇礼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个区,位于北半球北纬40度,每年有一半时间下雪。崇礼一度寂寂无名,因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竞赛场地之一,忽而声名鹊起。崇礼以北是“草”的世界,以南是“禾”的世界。前者长久以来是游牧族群活动的地带,后者是农耕族群定居的地带。某种意义上,中华文明在过去的几千年就是“草”与“禾”两种要素碰撞、融合的产物。崇礼生物多样性丰富,野花遍地开放;多种文化交融,千年烟火不绝。它有过怎样的历史与典故?有着怎样的城市样态与自然景观?在声名渐起的时刻,我们该如何对待它原有的生态?从2015年开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数十次奔赴崇礼,勘查地址、记录植物、考察民情、寻访遗迹,从历史学、哲学、博物学的多重视角,结合图文,汇成《崇礼博物散记》一书,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读者描绘了一个饱满、真实、自然的崇礼,为2022冬季奥运会献上了一份厚礼。在哲学系工作多年,为何写起了《崇礼博物散记》?其实,这是刘华杰最近十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复兴博物学文化。即针对“现代性”顽疾、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难题,从博物的视角重新看待一切,通过“博物+”将博物要素融入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书写崇礼,就是作者博物学行动的一部分。博物活动与哲学思辨是什么关系?作者认为,“看花就是做哲学”,哲学扎根于大地、泥土,看看《周易》《道德经》《庄子》,就会明白,不关注不了解大自然之道,如何能体悟人生、社会之道?关于奥运会和博物学,作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对原始身体之美的还原,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正像是遍布崇礼雪山野蛮生长的植物。奥运与自然本为一体,以“博物散记”为冬奥献礼,是对奥运会初心的追溯。品读《崇礼博物散记》,欣赏北京冬奥会,我们和作者心心相印:书写崇礼,我以我之微力,博物着,参与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