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主人公为什么是樊哙

2022-07-24 08:50
新传奇 2022年27期
关键词:樊哙鸿门宴司马迁

《项羽本纪》是《史记》最为精彩的篇章,其中的《鸿门宴》一节尤以刻画传神而脍炙人口。很多人在阅读《史记》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司马迁没有亲临历史现场,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绝伦的细节?历史写作可以有作者的猜想与发挥吗?准确客观的记载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否可以两全?

其实,恰恰是在这样的张力中,我们能看到历史写作的可能性。司马迁告诉我们,历史不仅仅是故纸堆的学问,也需要实地采访,需要合理猜想,需要真实感受,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并没有那么分明。比如,那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背后,便藏着历史隐秘的细节。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精彩细节 鸿门宴中的人物对话和现场细节,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司马迁显然没有亲历过楚汉争雄的时期,鸿门宴的故事,对他来说,即便不算古代史,也算得上是近代史,但《史记》对此事的叙述,如同摄影机拍下的纪录片,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度”。既然司马迁没有亲临现场,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生动的细节呢?

《史记》(全6 册,原价1580 元,现价268 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原著正版,本纪、十表、八书、世家、列传,完整无删减;全册附有译文,生动而原味

实际上,司马迁对于历史的态度极其严谨。他写《史记》,并不只是从古籍中寻找史料,还亲自到历史故事的发生地去采访当地的百姓,从民间寻找历史的踪迹。史学家李开元在《论〈史记〉叙事中的口述传承——司马迁与樊他广和杨敞》一文中,就提到司马迁是通过樊哙之孙樊他广的讲述,了解到了鸿门宴的故事细节,并将其写入《史记》。也正因如此,在这次流传千古的宴席上,本应是配角的樊哙表现极为亮眼——他说的话,竟然比刘邦、项羽还要多!

鸿门宴的真主角 众所周知,鸿门宴是刘邦命运的转折点。细读文本则不难发现,这更是樊哙在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一次亮相。

宴席刚开始时,樊哙没有入席的资格,只能在军门外等候。樊哙登场,是因为酒宴上出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情况。在危急关头,张良偷偷溜了出来,请樊哙赶紧出手保护刘邦的生命安全。樊哙是刘邦的同乡旧部,且立下了诸多奇功,在勇武和忠诚上,都被刘邦高度信任。

接下来便是鸿门宴的转折点:樊哙闯进来,要保护主公刘邦。樊哙为武将,按照一般逻辑,武将救主公,应该是凭借武力,而这个故事中,樊哙却是以智谋挽救刘邦于水火之中。彪形大汉樊哙一进来,就吸引了项羽的注意。项羽说道:“壮士,赐之卮酒。”樊哙十分豪爽,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接下来,项羽赐给他生的猪腿肉,他也用剑切开,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司马迁对这一细节的描述,到了“动作分解”的地步:“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这就像一部电影,在呈现主角心理变化时,要通过光影的变化,来展现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细微变化。

接下来,樊哙说出一段经典的豪言壮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樊哙的这番话,不仅有理有据,还能结合暴秦的典故,让其言论有了当时最具道义合法性的根据——反对残暴不义,仁德者才能拥有天下。再加上之前樊哙饮酒吃肉的夸张动作,把项羽立刻镇住了,这就为刘邦逃回军中争取了可能性。

樊哙的历史地位虽然比不上汉初三杰,但也是刘邦帝王霸业中不可忽略的力量。《史记》上记载,樊哙的战绩是:“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从“历史成功者”的视角看,鸿门宴是刘邦在成功前最凶险的经历之一,而帮助他化险为夷的人,就是樊哙。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为樊哙立传,亦有对鸿门宴故事的叙述,其内容与《项羽本纪》差不多。这也从侧面说明,鸿门宴故事最精彩的场面,真的来自樊哙的视角。樊哙前前后后的表现,成为鸿门宴上最精彩的瞬间。历史上,鸿门宴的主角,当然是刘邦和项羽。但从史书叙事的层面看,樊哙才是鸿门宴故事的“主人公”。

猜你喜欢
樊哙鸿门宴司马迁
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屠狗者樊哙:鸿门宴中最出彩的人物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猛人樊哙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鸿门宴”
刘邦吃龟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