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旸, 付朝旭, 周 敏, 徐 蕾, 李明阳, 沈瀛生, 朴红心, 杨恩月
1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吉林 延吉 133002; 2 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 北京 100071
HCV是一种有包膜的RNA病毒,仅针对性感染人类的肝细胞[1],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针灸、多人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注射)、性传播等[2]。据世界卫生组织[3]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我国处在全球范围内HCV感染的高发区,2015年感染人口约2500万。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丙型肝炎的聚集性高发地[4],而2004年—2017年在吉林省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中,延边地区发病率位于首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
丙型肝炎会造成肝脏慢性炎症,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其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民族、性别[6-7]。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不断完善应用[8],丙型肝炎已成为临床可治愈的疾病[9-10]。
大多数丙型肝炎的流行病研究基于对丙型肝炎抗体的筛查[11]。因此,早期筛查丙型肝炎患者并提供及时的DAA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将2020年延边地区居民丙型肝炎抗体的筛查结果与2013年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旨在为延边地区丙型肝炎下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促进实现2030年全面消除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12-13]。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人群为2020年调查筛选的延边地区1184例居民及在2013年陈龙男等[14]研究的802例延边地区社区居民。
1.2 研究方法 2020年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在延边地区开展 “丙型病毒性肝炎免费筛查活动”公益项目,联合各区县下属农村党委会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由本研究团队每月下乡于延边州各乡镇及农村向大众推广宣传丙型肝炎基础医疗知识,并且为居民提供免费义诊及丙型肝炎抗体筛查。每月1次的宣传活动地点按照县市区域划分后随机挑选到具体农村或社区,由各村党委会或社区居委会统一宣传后募集志愿者,进行统一检测筛选。所有参筛选的志愿者登记个人基本信息[14],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
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时使用一次性采血针采取志愿者的指尖血液标本,通过HCV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进行抗HCV抗体检测后,按照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域分类统计,并将村民的年龄阶段按区间划分,与2013年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n<40或T<1时使用Fisher精确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后使用成对比较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成对比较分析中,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020年与2013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比较结果 2020年在延边州周边地区随机筛选1184例居民(参与筛选的人群既往无丙型肝炎相关检测史,无器官移植手术史[15]),通过HCV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其中筛选出抗体阳性结果为76例,阳性率为6.42%。该抗体阳性率与2013年陈龙男等[14]报告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2,P=0.001)。
2.2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 按照年龄阶段划分筛选得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结果,≥60岁人群中2020年抗体阳性率为11.78%(47/399),2013年为23.29%(34/14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8,P=0.001);50~59岁人群中2020年抗体阳性率为5.37%(24/447),2013年为18.18%(32/17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1,P<0.001)。
2020年各个年龄段之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经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显示,5个年龄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8,P<0.001)。采用Bonferroni调整后成对比较显示,≥60岁组与50~59岁组、40~49岁组、30~39岁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68、14.804、9.293,P值均<0.01),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表1)。
表1 2013年与2020年不同年龄阶段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比较
2.3 不同民族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比较 2020年筛选的1184例居民中,非朝鲜族居民964例(81.42%),非朝鲜族居民阳性53例,非朝鲜族组居民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5.50%(53/964);朝鲜族居民197例(18.58%),朝鲜族阳性23例,朝鲜族组居民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10.45%(23/220)。在本次调查中,两组人群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07)。
2.4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职业中的分布特点 2013年由陈龙男等[14]筛查所得的延边地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职业为农民的群体中发病率为19.74%(60/304),居于研究中各职业的首位。参照该研究结果,2020年度的筛查将重点逐渐转移向农村地区,2020年筛选的1184例中,796例职业为农民,测得的农民职业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7.16%(57/796)。2020年农民群体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与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04,P<0.001)。
2.5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地区之间的分布差异 2020年农村地区纳入筛选832例,其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61例,抗体阳性率为7.33%;县级以上社区纳入筛选352例,其中抗体阳性15例,抗体阳性率为4.26%。2020年的筛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高于城市社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49)。
2.6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之间的分布差异 2020年中,男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5.78%(33/576),与女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7.06%(43/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46)。
2020年的筛查结果中,延边地区1184例居民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6.42%,2013年筛查的延边地区802例居民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10.60%。对比两次筛查结果,2020年抗体阳性率较前明显下降。尽管HCV RNA阳性是诊断丙型肝炎的“金标准”,但在早期初筛时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更加快捷方便,不需要大型仪器及实验室介入即能快速得到结果,且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对于HCV RNA阳性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16],因此通过上述两年对于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筛查,间接反映出近7年来延边州对于丙型肝炎的防治有着较为显著的成效[17]。
2021年此项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早筛活动仍在进行,在目前的筛选中笔者发现,延边地区的某些乡村丙型肝炎阳性率较高。例如太平村(34.0%,33/97)、上碱村(32.6%,31/95)、河东村(22.0%,13/59),有着较为显著的聚集性发病倾向,这与Trickey 等[18]的研究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感染了HCV且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通过性传播及母婴传播[19],其他家庭成员感染HCV的概率将大大增加。由于吉林省经济相较于全国其他省份较为落后,8年前乡镇及县级医院的医疗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且因为地理位置所产生的环境因素及信息宣传滞后问题出现偏远村镇丙型肝炎聚集性发病也有着较大的可能性。因此2020年的早期筛查的范围较2013年明显扩大,力求筛选更客观。目前进行的早筛活动充分响应了国家政策,意义深远。尽管2020年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较2013年已经明显下降,但与全国HCV阳性率相比,延边地区丙型肝炎发病率仍然偏高,因此,大力加强社区丙型肝炎抗体筛查力度,向群众宣传丙型肝炎可以治愈的现况,使用抗病毒药进行丙型肝炎治疗,对于早发现及治疗早期丙型肝炎尤为重要。
2020年筛查的人群中≥40岁人群占总筛查人数的91.39%,成为随机筛查人群的主体部分。尽管在2020年筛查的结果中各年龄阶段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均低于2013年(<30岁年龄阶段2020年与2013年抗体阳性率均为0),但2020年筛查的结果仍然显示在≥60岁年龄阶段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高达11.78%(47/399),远超于2020年筛查的丙型肝炎总抗体阳性率6.42%(76/1184)。抗体阳性率在该年龄阶段明显升高可能与近十年国家大力宣传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老年人对丙型肝炎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全民素质与健康意识提高有关。在2020年筛选的人群中,40岁以下年龄人群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0,低于2013年同年龄阶段的抗体阳性率。2020年青年人群中抗体阳性率较2013年明显降低,与国家和医疗机构大力宣传重视丙型肝炎防控,且近十年来对患有丙型肝炎的年轻女性早发现早治疗,分娩过程中减少母婴传播[20]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020年筛选的人群中,朝鲜族统计人群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10.45%)明显高于非朝鲜族人群(5.50%)(P<0.05),据缪宁等[21]的研究发现,朝鲜族人群的手术、输血频率均高于汉族人群,并且朝鲜族女性人群有着相较于汉族人群更为特殊的习惯,例如纹眉等,使得朝鲜族HCV的传播概率明显增加。
2013年的筛查研究显示,在各项职业中,农民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由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经济来源主要以农耕收入为主,农业相关人口众多,农民感染的基数人群较其他职业人群多。且2013年延边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容易因输血、共用一次性注射器、剃须刀等增加HCV感染的概率[22]。2020年再次对于农民人群筛查后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较前明显下降(P<0.05)。这与医疗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基础医疗设施完善、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丙型肝炎有关。此外,2020年调查显示,农村地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7.33%)高于城市(4.26%)。农村家庭聚集较城市密集[23],且延边地区农村处在中国与朝鲜的交界地区,安全管理相较于城市有所疏漏,毒品贩卖注射等概率较城市更大,感染HCV的概率也更大。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随机性早筛研究,其代表性较为局限,因此,本研究仅能作为丙型肝炎普筛的前期工作。2013年的筛查结果显示出在农民群体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高的职业特点,因此后续的调查中,笔者的早筛方向从城市逐渐向农村转移,接下来的筛查及研究重点将继续对农村地区展开丙型肝炎的早筛工作及向基层群众普及慢性丙型肝炎疾病教育知识。
伦理学声明:本次筛查活动于2018年12月3日通过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号为延医伦理2018143号。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受试者监护人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周旸、周敏负责课题设计,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撰写论文;付朝旭、徐蕾、李明阳、沈瀛生参与修改论文;朴红心、杨恩月负责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志谢:本文特别感谢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的负责人对本文的贡献,在消除丙肝公益项目中为本次早筛活动提供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