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十里桥,在那片有山有水的“大观园”里,总是有很多珍贵的记忆在跃动,那份属于80后,属于农村娃的劳动时光与这个翻天覆地的新时代交织着,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劳动,莫过于放牛,扯猪草。
那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挎着的绿布书包一放,往牛圈里跑,牵着老黄牛往村田走。放牛是有讲究的,得选青草茂盛的田埂,还不能老在一处地方,得每天移动着。若是田埂边或废田里没足够的草,还要把牛往水渠里赶,有水的地方一般草也长得茂密,只是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入口把牛赶下去。为了防止牛不听指挥,站在上方的自己還要时时拉紧了牛绳。约莫快天黑了,出门时黄牛还扁扁的肚子,这会儿就像两个大圆球一样,左右各一半,走起路来只见两个大肚子左右摆动。
说是放牛,其实大部分时候要么是自己牵着绳,要么是把牛绳系在树枝上或者折一根粗壮的树枝插进土里,把牛绳绑紧。只有去山里放牛才会松了牛绳让牛自由发挥。我们只需时不时地看着自家牛的位置,盯防着牛走远,或者好斗的公牛干架。如果公牛干架,就得第一时间把自家的牛死死地拽出战斗区,否则大事不妙。
扯猪草也是小时候重要的劳动,那个年代家里种的菜和米糠并不富足,往往需要我们去田地里扯一些猪草混着家里的菜和米糠一并煮开了喂猪,这是放学后我的首要任务。
所谓的猪草,其实就是一些猪可以吃的野菜,具体叫啥名如今都已经忘记。扯猪草一般都是在田里或田埂边,经常得蹲着或者弯着腰。若是看到水渠里有长势好的猪草,还要做好下水的准备。扯的时候非常讲究,但凡在土里的猪草你得握紧外露的草根,然后用力连根拔起,若是扯散了洗起来便不方便。除了讲究用力,还得识别什么草可以给猪吃,以免猪吃了会中毒。
扯上一篮子猪草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扯满了就近在水渠里把篮子先泡一泡,再在水里来回筛动,让水把泥巴冲洗干净;然后甩一甩,待猪草上的水少了,便可以提着十来斤的篮子往家里赶。
在那个年代,类似的劳动太多太多,像摘茶籽、插秧、割稻子、拾柴、捡菌子等等,常常又累又饿又渴,却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作为家里的一分子,我们把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做自己的工作,亦享受着那份乐趣。
30余年过去了,每每想到儿时的这些劳动,心中的苦累竟被抛到九霄云外,反而觉得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正是经历过那些贫穷和苦累,日后遇到学习和工作上的困境和挫折时才会迎难而上,亦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湖南省道县朝阳学校万佳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