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是五月的关键词。
劳作,创造了有声有色的世界。
劳作是一段动人的旋律。有时是锅碗瓢盆的低吟浅唱,噗——滋滋;有时是挥动镰刀的铿锵有力,咔嚓——咔嚓;有时是火箭升天的响遏行云,嘭——嗖……
劳作也是一幅五彩的画卷。小小的厨房,能干的母亲,香气扑鼻的饭菜,那是家的温馨;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的稻穗,挥汗如雨的农民,那是丰收的喜悦;精密的仪器,繁忙的工作,默默无闻的航天工作者,那是科技昌达、祖国强大的骄傲与自豪……
有声有色的劳作让我们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劳作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有完美也有缺憾。无论是哪种滋味,都会告诉我们,付出才有收获,身体的辛劳终会被心灵的满足所消弭。
亲爱的同学们,你记忆中的劳作体验是否也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呢?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劳动经历写下来,一定要写清楚劳作的过程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哦。
出题老师:李敏,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语文教师,武陵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参加全国“教育艺术杯”小学组现场课获一等奖,在省、市、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均获一等奖。曾获常德市“十大优秀青年”、市中小学“最美园丁”、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捉泥鳅记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刘瑾婷
“池塘的水满了,到处是泥鳅——”捉泥鳅这事儿确实和歌里一样欢快、有趣。
去年暑假,英语社团组织我们去农家乐捉泥鳅。大家穿上黑色的长雨靴,提上青绿的小竹篓,走在乡间小路上,不一会儿便瞧见了几大块灰乎乎的泥塘。老师也没详细教我们怎么捕捉,就只笑着说:“快!准!狠!摸到时不能太用力,不然泥鰍会滑出去。”
刚走到泥塘边,我就听到身边尖叫声四起。回头一望,那边几个小伙伴从土坡上下来时没踩稳,一屁股坐在泥里。我和姐姐下意识把手拉得更紧了,生怕下一个摔进泥里的就是我俩。
泥鳅还是要抓的!我们壮起胆子,深一脚浅一脚,在没小腿深的泥塘里盲人摸象般寻找着。我一直紧盯着身下的泥塘,希望瞧见几条冒出头来的泥鳅,但是我太天真了,塘面毫无动静。我只好作罢,直起了发酸的腰。
“快来,刘瑾婷!”姐姐兴奋地喊我。“莫非你抓到了?”我半信半疑,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看看看!”姐姐都快把她的篓子贴到我脸上了,我向后仰了仰,那一坨在篓子扭来扭去的还真是泥鳅呢!
“怎么捉的啊?”我捧过篓子,左瞧瞧、右看看,羡慕极了!“不着急,有耐心。”姐姐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我。
我一次次地把手伸进泥里,终于,感觉到有东西在手指间蠕动,我快速捧起双手,把一坨泥状物扔进篓子里。哦,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扒拉了几下,果不其然,一条胖乎乎的泥鳅呈现在我眼前。“Yes!太好了!”此时的我恨不得拿起大喇叭,向所有人炫耀我的成功。
我望向小伙伴们,他们都猫着腰,沉着地和泥鳅战斗着。“不要骄傲,不要骄傲!”我自言自语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我弯下腰又摸了起来,可真是熟能生巧呢,篓子里逐渐“丰满”起来。
天色渐晚,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回到了农家乐小院,大家献出了捉到的泥鳅,美味而丰盛的大餐有了着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是劳动的快乐!
名师点评:
捉泥鳅这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存在于歌曲中吧,小作者的选材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有新意!
捉泥鳅虽好玩,但也不易。灰乎乎,没小腿深的泥塘,稍不注意便会陷入淤泥难以自拔,泥鳅难寻,稍不注意还会溜走。但正是因为捉之不易,才会有捉住泥鳅的激动与骄傲,才会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深切感悟。小作者成功地再现了劳动紧张、欢快的场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青竹篓、黑雨鞋、灰泥鳅,还有一群活泼泼的少年尖叫着、欢呼着、战斗着、享受着,这幅乡间的水墨画有声有色,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