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辉
因为工作调动,我从一名深受孩子喜爱的女老师手上接过了现在教学的这个班。刚开始,我有些担心:孩子们能信任我吗?他们能接受心直口快、要求严格的我吗?
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由于我与前任老师个性差异太大,孩子们一开始对我少了一份亲热,多了一份疏远。可我并没有模仿前任老师的做事风格,依然按照自己的个性行事,只不过对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多了一份特别关注:每天我都会早早地到教室,把电闸合上,让进来的孩子可以自己开灯,然后我会将自习内容写在黑板上,让他们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始自习。自习时,如果当天天气不错,我便不会进教室打扰他们,因为这段老师“留白”的时间正是锻炼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的好机会,也是为小干部管理能力的锻炼创造机会。但若碰上天气恶劣,我便会在教室里等着他们,因为早来的孩子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走进昏暗的教室是有一些害怕的,他们才上二年级,年龄小,胆量的锻炼要慢慢来。
此外,我尽自己所能,想让他们知道这个年长而严肃的新老师其实也拥有一颗“童心”,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是值得信赖的。课堂上,我常常结合课文情境又唱又跳,运用夸张的语言及形体动作带动学生进入情境;课堂后,我与他们一起玩游戏,带他们做韵律操,奖励他们小玩具。
我也不忘与家长进行“亲密接触”——班里孩子的父母绝大多数是80后或者90后,与我有代沟,但我像大姐姐一样经常给他们提一些自己的建议,在需要时非常诚恳地请他们出手相助,还时常跟他们聊家长里短,缩短他们与我的距离。
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们在一个月后便完全接纳了我,他们没事就要抱抱我,争着为我做这做那,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只是还有一个孩子例外。这个孩子平时话非常少,一个多月以来,难得听他说一句话,课堂发言也没有,作业书写速度极慢,且字迹马虎。每当我想接近他时,他的目光总是躲闪,将我拒之心门外。我在万般困惑之时,拨通了前任老师的电话。前任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是一个黏人的小家伙,有些慢热。原来他不是针对我,这让我松了一口气,但他的状态对学习影响太大了,我想通过我“特别的爱”,尽快帮他转变。
于是,我“黏上了”他。
上课时,我的眼神常常真诚地望向他,给他发送鼓励的信号,当他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我会给他大大的夸奖;下课时,我带著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赢了游戏我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平时我有需要帮忙时,我会主动请求他的帮助,之后会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Thank you”;在批阅他的作业时,我会给他留下一两句鼓励的话或一个可爱的笑脸;偶尔我还会送他一个小本、一支铅笔或一个小玩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多月,他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在一次作业中,他这样写:“过生日的时候,我要邀请我最好的朋友,还有妈妈一起参加聚会。”当时我挺纳闷,“妈妈”还需要特别邀请吗?当他向我解释“妈妈”就是彭老师时,我感动得眼里噙满了泪花。从那以后,他果然变成了一个黏人的小家伙,就算我偶尔不留情面地指出他的错误,他也不会生气,相反,他会很快改正,以期望得到我更多的肯定。这个可爱的小家伙,现在成绩越来越好,字迹也越来越工整、规矩,作业本上的笑脸更多了,课堂上发言也积极了,没事还喜欢跟我唠嗑呢!现在换成他“黏”我了!
我想,只有始终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躬下身来与他们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