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实验高级中学(621000) 朱忠胜
综合类大题可从“综合”和“大”两个方面理解。“大”很好理解,一般从题干的“体量”就能直观看出它的“大”。综合类大题往往占据压轴题的“宝座”,是一套试卷中名副其实的“老大”,但让考生畏惧它的往往是“综合”这个关键词[1]。综观各类考试,很容易发现,综合类大题并不只是简单地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考查多个知识点,甚至是跨学科综合考查,尤其容易与数学知识综合考查。总体来说,它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力学综合类。这类题看似只有力学一个大知识板块,但是涉及的内容却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多过程问题、多体问题、多情况讨论问题。
2.复合场类。这类题一般以某类粒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进入电、磁复合场的复杂问题,其中复合场又分为临界复合场和组合复合场,复合场还分无边界复合场和限制边界的局部复合场,粒子的运动也分为依次进入不同场运动和直接进入复合场运动,等等。这类情况最常见的是多过程问题和多情况讨论问题。
3.电磁感应类。这类题多在电场和磁场的大小、方向变化上做文章,使问题变得复杂,常结合相关图像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考查。
4.力电磁综合类。这类题综合以上三个类型,可以说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大乱炖”,它往往表现为研究过程复杂、物理情境多变、解题思路隐蔽,需要学生对每一板块知识都有清晰的认知,还要能够灵活运用[2]。
总结总是笼统的,接下来我们先通过3 道例题来看看综合类大题的真面目。
[例1]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上,某体育老师模拟冰壶运动设计了一个简化版的比赛项目——推球比赛。比赛项目的规则是:如图1 所示,比赛选手在A点处用恒力F将静止的球推出,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让球沿着AC方向自由运动。若球最终停止在BC区域内,则得分;若球未停在BC区域内,则不得分。如图1中标记,已知L1=5 m,L2=1 m,比赛用球的质量m=0.5 kg。若推球的力为恒定不变的水平力,当球受到推力作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a1=36 m/s2,没有推力作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a2=4 m/s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整个运动过程中球可视为质点。如果选手想要得分,则:
图1
(1)手作用在球上的最长时间为多少?
(2)手作用在球上的最短距离为多少?
分析:本题属于最基本的力学综合类题,涉及匀变速运动知识和几何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临界点,进而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然后运用运动学公式结合几何关系列式求解。题中的关键点有:①球从A点开始运动,先受恒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②手离开球后,球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③手作用在球上的时间越长,球运动的距离越远,若想得分,球最远的运动距离不能超过C点;④与③同理,若想得分,手作用在球上的最短距离,也必须要到B点。有了以上的认知,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了。
解:(1)若想比赛得分,当球停在C点时,手作用在球上的时间最长。设手作用在球上的最长时间为t1,在t1时刻球的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球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
球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
由几何知识可得:
又知v=a1t1
(2)若想比赛得分,球至少要运动到B点,此时手作用在球上的距离最短,设该距离为d,手离开球时球的速度为v′,则有:
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可得d=0.4 m。
即若想比赛得分,手作用在球上的最短距离为0.4 m。
[例2]如图2 所示,在水平轨道的左端B点平滑连接着一个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O点是半圆形轨道的圆心,D点是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点是最左侧点,半圆形轨道的半径R为0.2 m。在水平轨道的A点静止放置一个质量m=3.0 kg、带电荷量q=+5.0×10-3C 的小物块。已知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点A、B间的距离L=1.0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图2
(1)若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场强大小E=2.0×103N/C 的匀强电场,则小物块达到最大速度时处在哪个位置?
(2)按照(1)中的情况,小物块会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多长?
分析:本题属于力电综合类题,涉及力学问题中的多过程(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往复运动)分析,功能关系分析,还综合了电学的电场力做功、数学的极值求解,等等。解第(1)小题时,先要分析出功能关系,根据动能定理列出关系式,判断小物块的运动情况,尤其是判断出它是否会脱离半圆形轨道,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求出极值。为了计算简便,还可以用“合场”思维求解,将重力场和电场进行等效替代。
解:(1)设小物块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左侧的C点处时,速度为vC,利用动能定理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vC=0。
由此可知,小物块并没有脱离半圆形轨道,一直在系统所给的轨道上运动。
为了方便研究,可设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如图3 所示,过O点作半径OM,OM与OB的夹角为θ,则可知M点就是合场中小物块做圆周运动时的最低点,也是小物块达到最大速度的点。由几何知识可知:
图3
(2)根据(1)中的结果分析,物块在以M点为中心的两侧往复运动,如图3所示,N点和B点是往复运动的左右端点,根据几何知识可知ON、OB与OM的夹角均为θ。
设小物块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总路程为x,同样由动能定理可得:
[例3]如图4 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内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电场Ⅰ和Ⅱ,电场方向如图4 所示,其区域分别为:电场Ⅰ在双曲线(在0 ≤x ≤L,0 ≤y ≤L区域)的一段与x轴、y轴围成的区域内;电场Ⅱ在直线x=-L、x=-2L、y=0、y=L所围的区域内。现有一个重力不计、带电荷量为-e的微粒。
图4
(1)如将微粒由B点静止释放,求该微粒从电场Ⅱ中飞出时点的坐标。
(2)如将微粒从曲线AB上任一点静止释放,求微粒飞出电场Ⅱ时的最小动能。
分析:该题是一道组合电场题,带电粒子在不相邻的两个有界电场中运动,涉及数学的双曲线方程、极值计算,物理的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动能定理等知识点,尤其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
解:(1)由题意知B点在双曲线上,其纵坐标yB=L,可得其横坐标设微粒从B点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微粒从C点到M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可知微粒以速度v1从M点水平向左进入电场Ⅱ,然后做类平抛运动,设其在电场Ⅱ中的运动时间为t1,由平抛运动公式可得:
解得h=L,即微粒从电场Ⅱ中飞出时点的坐标为(-2L,0),也即飞出点为P点。
(2)设释放微粒的坐标为(x,y),微粒进入电场Ⅱ时的速度为v2,在电场Ⅱ中做类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2,可得:
通过上面例题的解析,不难发现,虽然综合类大题的物理情境复杂,涉及知识面较广,但是只要准确找到解题的关键点,用好相关规律公式,解决问题就容易了,甚至还有点“题大解小”的感觉。就如例2,如果不能巧妙利用“合场”思维找最大速度,将问题化繁为简,那么分析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下面具体总结解决综合类大题的策略。
1.认真审题,深挖隐含信息。在考试中,尤其是高考这类重要考试中,综合类大题的设计者肯定会千方百计地设计陷阱,且常将有用信息巧妙换装或隐藏,因此解题时必须认真审题,深挖题中的隐含信息。题中涉及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所给图表都可能隐含着有用信息,需要对其做出准确判断。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透彻理解物理知识。
2.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正确确立相互关系。尤其是面对多体问题时,选取正确的研究对象,是保证解题事半功倍的关键[3]。选取并分析研究对象时,常用的方法有隔离法和整体法,当然,有时需要将两种方法综合应用。选取研究对象后,就可以进行受力分析以及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分析,明确功和能关系,最终确定使用什么定理、定律列式求解。
3.认真分析制约条件,仔细思考多种可能情况。解决综合类大题时,要注意分析多种情况。尤其是遇到有制约条件(如复合场有边界、涉及竖直圆周运动等)的题目时,必须仔细推敲,逐类讨论,谨防漏解,以免造成“题会做却没能拿到满分”的遗憾。
4.认真计算,避免出现计算错误。综合类大题往往计算较多,还可能涉及三角函数等各种带小数的麻烦运算,个别题目对结果的精确值也会有要求,因此必须认真计算,按照题目要求给出结果。
总之,综合类大题看似困难,其实只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就能成功解题,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