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薇 黄 微 赖凤娇 彭庆海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西萍乡 337000
Ⅰ期临床试验是观察健康受试者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以及新药的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等[1],并以此确定给药方案。Ⅰ期临床试验对血标本要求较高,故用药后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要求定时定量采集血标本,否则会导致试验数据不准确;且Ⅰ期临床试验需要测定血药浓度,因此常常需要短时间内反复多次采集受试者血标本,且每个采血时间要求精准,误差不得超过1 min,频繁穿刺不仅会增加受试者的痛苦,使其血管壁受到损伤,造成穿刺部位出现淤血,还会增加穿刺点感染概率[2]。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影响血检结果的重要因素[3],若标本出现溶血,则血细胞内容物会融入血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降低溶血率,提高标本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本研究将正压直型留置针应用于Ⅰ期临床试验中,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80 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18~52 岁,平均(27.90±8.61)岁;文化程度:高中6 例,专科18 例,本科及以上16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0 例;年龄18~50岁,平均(27.70±9.12)岁;文化程度:高中8 例,专科16例,本科及以上16 例。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身体健康者;②年龄18~60 岁;③配合度高,依从性好。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两组受试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配合完成检测。
所有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使用药物均相同。
对照组使用普通一次性静脉留置针采血,受试者取坐位,手臂水平放置,于肘静脉处确定穿刺点,行皮肤消毒,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随后嘱受试者握拳,固定穿刺点静脉,穿刺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苏州灵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2G*1.00IN(Ⅱ-A 型)];穿刺完毕后,接采血针和采血管使血液进入采血管内;采血完毕后,用10 ml 注射器抽取5 ml 生理盐水(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10 ml∶90 mg,国药准字H32024047)穿刺留置针的肝素帽,采用脉冲式推注方法缓慢冲管,当推至2 ml 时,边推边缓慢退出针头。
试验组使用正压式直型留置针采血,受试者取坐位,手臂水平放置,于肘静脉处确定穿刺点,行皮肤消毒,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随后嘱受试者握拳,穿刺正压式直型留置针[苏州灵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2G*1.00IN(Ⅱ-A 型)];穿刺完毕后,接采血针和采血管使血液进入采血管内;采血完毕后,封管时用10 ml注射器抽取5 ml 生理盐水(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10 ml∶90 mg,国药准字H32024047)冲管,硅质帽会立即弹回高于塑料通道的位置,保持无菌状态,再次使用时只需用碘伏消毒液[德州默霖消毒科技有限公司,批注文号:鲁卫消证字(2010)第0008 号]消毒接头阴性端,随后即可与留置针螺口连接。
在首次采血完成后,再次采血时应先用注射器抽取包含封管液在内的2 ml 血液丢弃,随后再采集血液标本,中间间隔不得超过30 s。采血完成后,拔出采血管,用适当的力度摇晃,切忌暴力摇晃,随后封管。所有血标本采集完毕后均在30 min 内离心处理(转速3000 r/min,有效离心半径10 cm,离心时间15 min),然后判断溶血情况。Ⅰ期临床试验给药当天为密集采血日,当采血完成后立即拔除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12 h。
①比较两组受试者采血之后血标本的溶血率和回血率,溶血程度判断方法[4]方面,离心后为红色或深红色,血清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3000 mg/L为重度溶血;离心后为紫红色,血清内Hb 在1000~3000 mg/L 为中度溶血;离心后为粉红色,血清内Hb<1000 mg/L 为轻度溶血。溶血率=溶血例数/总例数×100%,回血率=回血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主要观察堵管、采血困难和超窗等事件发生情况,如同一受试者的不同血标本多次发生上述事件则均计为1 例发生。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溶血率和回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溶血率和回血率的比较[n(%)]
试验组的堵管、采血困难和超窗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堵管、采血困难和超窗发生情况比较[n(%)]
由于给药当日是密集采血日[5],采血次数较多,故静脉采血在Ⅰ期临床试验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样本溶血是血标本离心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样本发生溶血则标本中混入了红细胞破碎而漏出的血红蛋白等物质,可能干扰测试结果,影响测试报告的准确性[6]。故应尽可能地降低溶血率,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较广泛,其优点在于可保留静脉通路,减少液体外渗,在保护血管的同时减少因反复穿刺导致局部血肿进而易发溶血的现象[7]。除此之外,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由于操作不当、血管弹性等问题造成堵管、静脉炎护理问题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受试者的痛苦和治疗依从性,还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8];而静脉留置针则能降低上述护理问题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其工作效率。但由于一次性留置针在使用时需用钢针反复穿刺肝素帽封管,会导致微小颗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一定程度地增加感染发生风险[9-11]。本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受试者的溶血率、回血率和堵管、超窗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正压式直型留置针可以有效降低溶血率,减少回血、堵管、创窗等并发症的发生。究其原因,考虑可能与直型留置针拥有独特的结构设计有关,正压直型留置针采用硅胶式正压装置,在采血过程中,当采血针头与硅质帽分离时可产生瞬间正压,不仅能加快血流速度,从而不易堵管,还能防止血液倒流[12],在减轻受试者痛苦的同时还能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其针尖设计还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除此之外,硅胶式正压装置能自动产生正压,在采血完成后导管夹轻扣可产生二次正压,双重效果使封管效果更佳,且正压式接头的零缝隙连接可避免外部细菌进入,进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正压接头的硅质帽可保证其内部的无菌性,表面也不易积聚灰尘[13-15]。普通留置针需要采用“双手倒八,指尖加压”的手法才能实现正压封管,不仅操作复杂,在挤压时容易产生负压,进而发生堵管、血液回流事件;而直型正压型留置针独特的螺旋接口设计无需任何手法即可实现在不挤压延长管的同时保证封管效果[16],故回血、堵管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在受试者采血过程中,留置针良好的柔韧性可有效避免受试者活动时刺伤受试者。正压直型留置针为无针型接头,在临床测试过程中,使用留置针采血还可以避免受试者和医务人员出现针头刺伤的状况[17],符合现代护理安全观念。医护人员是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方式,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在穿刺时,钢针退出留置针管套时针尖裸露在外,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刺伤。正压直型留置针则是采用密闭系统、无针连接,再次采血时只需将采血管连接在留置针末端,避免使用肝素帽而产生血液污染[18],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针尖退出时导管会自动激活保护系统,针尖未裸露在外,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降低职业风险,减少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19]。一次性使用留置针接头均是使用肝素钠封管,肝素液可能会影响试验的测试结果[20],而正压直型留置针无需使用抗凝剂封管,只需要生理盐水冲管即可,可对受试者血样起到保护作用。正压直型留置针还拥有独特的通道设计,残余体积仅为0.06 ml,可确保临床试验用药的准确性。导管的材质是堵管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为poly 材质,导管内很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堵管和感染,而正压直型留置针为防堵管材质,无吸附性,流速稳定,且还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避免堵管和感染等情况发生[21]。
综上所述,Ⅰ期临床试验中使用正压直型留置针可有效降低标本溶血的发生率,不仅可以减少受试者的痛苦,保护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的安全性,还能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