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作用探讨

2022-07-22 01:48银措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动作

银措

(甘孜职业学院)

民间舞蹈是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重要的组成内容,且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凸显民间舞蹈教学应用价值,有必要围绕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民间舞蹈应用实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策略,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民间舞蹈特点

(一)群体性

在《辞海》中,关于民间舞的定义如下:“民间舞蹈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的舞蹈”。从中可知,群体性是民间舞蹈的一大特点,民间舞蹈“广泛流传”的前提,是本身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本身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愿意自发地参与其中[1]。另一方面,同其他舞蹈类型一样,民间舞蹈的传承也依赖于“人”,只不过这里的“人”不是单个普通的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正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进行传承,民间舞蹈才得以经过时间长河的考验与洗礼,流传至今。因此这种“群体性”特征在民间舞蹈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民俗性

对民间舞蹈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其最早源自于“巫”。巫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俗现象,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实施“巫术”舞动身体,与神灵沟通,向神灵祈愿,很多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称之为“巫”,并且这种民俗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一些古老民族的血脉之中,至今很多少数民族中依然存在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民俗活动。“巫”发展至今,宗教成分意味日益淡薄,本身的功能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从最初的“祈愿”、“敬神”发展成为偏向娱乐功能的民间舞蹈,带有鲜明的民俗性特征,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一些民间舞蹈中窥见“巫”的影子,充分展现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功能。

(三)文化性

文化源自生活,又反哺于生活。民间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现实生活的反映,经过多年传承实践,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例如安徽花鼓灯中的“拔泥步”,便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田中辛苦劳作的情形,可以说是广大农民在土地里“一脚深、一脚浅”的“刨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民间舞蹈是各族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对劳动生活的感悟所集体创造的文化成果。这一文化成果经过时间的考验,已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并自发地进行文化传承。并且民间舞蹈作为人类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还会随着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发展,内容也会逐渐充实,文化底蕴也变得更加深厚。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民间舞蹈文化底蕴深厚,内容通俗易懂,情感表达纯粹。因此非常易于高职学生接受,学生在实际学习时,能够找到更多的乐趣。同时,在民间舞蹈中,有着鲜明的层次性特点,因此便于学生准确把握其中的舞蹈动作,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高职教师在应用民间舞蹈展开教学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随意组合民间舞蹈动作,减轻学生的舞蹈学习认知压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舞蹈学习的成就感,通过不断的给予学生正向激励与反馈,学生自然会对高职舞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另一方面,民间舞蹈展现形式灵活多变,可以促进音乐与舞蹈内容相互结合。因此更加便于教师围绕相关音乐,合理安排舞蹈动作,促使两者的风格逐渐区域一致,舞蹈韵味也能够保持高度统一,带给学生更好的舞蹈艺术审美体验,让学生真正爱上舞蹈教学[2]。最后,民间舞蹈有着鲜明的民俗性以及文化性特征,本身舞蹈内容源自于自然生活,融入了广大人民群众淳朴真实的情感与希望。因此非常容易感染高职学生,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尽情的释放自己的情况,有创造性的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同时也带给高职学生更多的探索与体验空间,在思想与艺术意境不断碰撞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新的启发,加上学生对舞蹈的深入理解,充分感受原始舞蹈的艺术魅力,成功激发出学生对舞蹈艺术激情,让学生对高职舞蹈教学有着更浓厚的兴趣。

(二)强化学生舞蹈能力

民间舞蹈取材于现实劳作生活,因此整体的舞蹈动作比较自由灵动,可以有效强化高职学生的舞蹈能力。高职教师在实际开展舞蹈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灵动的民间舞蹈动作,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技巧,提升学生的舞蹈动作创造能力,从而为后续进行高难度舞蹈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律。另一方面,对民间舞蹈而言,本身的艺术风格特色明显,文化内涵丰厚,富有原生态自然气息,与其他类型舞蹈既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在舞蹈技术动作上也有很多差异[3]。因此高职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加强民间舞蹈的应用,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不同类型舞蹈动作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表达呈现的认知与理解。除此之外,民间舞蹈经过历代人民传承实践,舞蹈技术动作已经日趋成熟。因此教师可以应用民间舞蹈,给予学生更多的舞蹈锻炼与表演机会,让他们通过进行民间舞蹈实践,体会舞蹈动作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舞蹈能力。

(三)巩固学生舞蹈基础知识水平

对高职学生而言,本身的舞蹈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实际进行舞蹈学习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复杂的舞蹈知识以及动作技巧。而民间舞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舞蹈动作方面相对简单,同时舞蹈文化内涵丰厚,蕴含着丰富的基础性舞蹈知识。因此非常适合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进行民间舞蹈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舞蹈基础知识水平,增进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的理解[4]。首先在这一过程中,高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民间舞蹈组合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已经掌握的舞蹈动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舞蹈韵律的理解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舞蹈综合素养水平。与此同时,民间舞蹈有着鲜明的民俗性特征,源自于现实生活,舞蹈内容表达通俗易懂,因此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舞蹈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舞蹈动作细腻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能够合理的控制舞蹈展现结构,让舞蹈情绪起伏变化更加明显,通过舞蹈动作向观众传递更多有意义的信息,有效提升学生舞蹈能力水平。最后,民间舞蹈本身还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应用民间舞蹈,还能够培养学生舞蹈创作能力,累积更多舞蹈表演经验,从根本上提升舞蹈学习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应用现状

(一)民间舞蹈教学过于笼统,缺乏教学特色

在高职院校中,当前针对民间舞蹈的教学,依然比较笼统,整个教学流于表面形式,缺乏鲜明的教学特色,从而导致学生对民间舞蹈技术动作以及内涵一知半解,难以真正激发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热爱与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实际开展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高职教师没有从细节出发,做好舞蹈技术动作的分解教学,没有结合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殊,做好舞蹈技术动作的提炼,应用于常规舞蹈教学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民间舞蹈理论教学,缺乏体验感受

当下针对高职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应用,教师依然偏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学生进行民间舞蹈实践学习体验的机会较少。教师虽然传授了更多民间舞蹈理论知识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进了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了解。但由于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去感受体验民间舞蹈的魅力,验证自己对民间舞蹈的理解与猜想,同时也导致学生对民间舞蹈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通过民间舞蹈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水平。

(三)民间舞蹈技术教学,缺乏文化教育传承

在高职院校中,针对民间舞蹈技术教学的开展,教师往往只停留在“技术要领掌握”这一层面,没有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延伸,即引导学生关注舞蹈技术动作带来的艺术美感,学习不同民族舞蹈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实际开展民间舞蹈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锻炼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参与真实的民俗活动,感受民间舞蹈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仰与艺术魅力,最终限制了民间舞蹈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作用价值的发挥。

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应用策略

(一)整理基本形态,体现民间舞蹈教学特色

在高职院校中,关于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理应从细节处出发,整理民间舞蹈的基本形态,细化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民间舞蹈的教学特色。对民间舞蹈而言,基本形态包括多种内容,比较常见的有体态、手形、手位、脚位、 步伐等元素,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此为依据,做好进一步的细化、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舞蹈动作以及韵律节奏,深入了解不同民间舞蹈的形象特点。以藏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例,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民俗历史等因素,从而精准的提炼出能够反映民族特色的舞蹈基本形态,包含的舞蹈形态动作有含胸、前倾和懈胯等,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体现出藏族民间舞蹈的体态特征[5]。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依据膝盖屈伸动律,提炼出基本步伐——撩步,并将这一动作做进一步的细化,分解出一步一撩、三步一撩、跺撩步等步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这一民间舞蹈,提高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水平。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实际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时,还可以注重提取舞蹈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技术动作,并对这些典型动作做进一步的解读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舞蹈动作的拆分,从脚、躯干、上肢等方面入手,加强系统深入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其中的舞蹈动作,提炼出舞蹈典型的风格元素,从而更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入认知与理解,减轻学生的舞蹈学习压力。例如对纳西族的勒巴舞而言,在实际舞动过程中,穿插了很多装饰性的动作,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做好舞蹈动作提炼,从中吸收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的元素素材,在此基础上,再将提炼出的舞蹈动作精华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教学特色,感受到不同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在教学中做好民族典型动作进行细化、强化,还能够确保民间舞蹈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带给学生更好的舞蹈学习体验,有效提升民间舞蹈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二)开展舞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民间舞蹈体验渠道

高职院校在实际进行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时,除了做好教学内容的呈现,还应融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开展一些舞蹈实践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民间舞蹈体验渠道,带给学生更正真实的民间舞蹈实践体验。一方面,可从外部入手,教师可联合高职院校,从校外入手,开展一些民间舞蹈艺术实践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学习体验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例如在丽江地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对纳西族而言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因此这一天是其民族传统节日“三多节”,当地很多民众会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你如在大东乡,将会举办热美磋艺术节。基于此,高职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社会性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从现实层面对民间舞蹈有一个深入的体验与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的热之情。另一方面,还应从校内出发,以校园文化为抓手,组织一些民间舞蹈表演活动,给予学生更多体验民间舞蹈的机会,增进学生对民间舞蹈内涵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民间舞蹈演出活动作为一个项目式教学任务,引导学全过程参与其中,完成各个环节舞蹈活动的组织,最终让学生参与体验一个完整的民间舞蹈舞台作品表演。通过上述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体验,增进学生对民间舞蹈感知与理解,提高学生民间舞蹈学习效果。

(三)增加优秀舞蹈作品学习模块,深化对舞蹈文化的认知理解

近年以来,大学生文艺展演活动取得了非常的发展与进步,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舞蹈创作,并创造了很多优质的舞蹈艺术作品。在这一背景下,舞蹈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多观摩学习这些优秀的舞蹈艺术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多练、多观摩,从中获得一定启发,积累一定的舞蹈经验,并促使自身舞蹈基础和技能得到提高和巩固。对高职院校蹈课程教学而言,针对民间舞蹈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民间舞蹈技能,了解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可以从教学入手,引入一些优秀舞蹈作品,将其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民间舞蹈灵魂的感知,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舞蹈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通过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基地,将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彰显民间舞蹈教学价值,从而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特色,让学生通过舞蹈学习,未来有一个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需要广大教师深刻了解民间舞蹈教学应用现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民间舞蹈应用策略,助力民间舞蹈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深入地开展与落实,发挥民间舞蹈教学的作用价值,助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动作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下一个动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