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爱这土地》艺术特征分析

2022-07-22 01:48游天宇赖海燕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织体吐字咬字

游天宇 赖海燕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我爱这土地》是这首歌曲创作的基础,其主要传达作者高度的爱国情怀,抒发了作者对我国美好山河的热爱。歌曲《我爱这土地》的创作经历了作者不断地研究、定稿而完成的,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思想以及情感。同时也体现出诗和音乐相融合而展现出来的力量以及诗歌原本的文化内涵和音乐家运用音乐语言传达的细致情感。因此,文章根据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征,感受创作者在创作这首歌曲时融合的爱国情怀。悠长的旋律,感受歌曲中跌宕起伏的曲调,其中音乐家要根据自己声音的美感来研究音乐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歌词的内容。借助再次创作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让音乐与观众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推动音乐戏剧化的发展。

一、歌曲《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总共有11行,其内容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却变化多端而且非常复杂,间接抒情和深沉的悲伤之情等各种情感都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十分特殊,正值抗战初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危难,山河沦陷,展现出明显的时代悲惨。灵活的运用各种叙事方法,且方法各式各样。依据感情的变化来运用长短不一的句子。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我国以及民族的高度关注与热爱,他深深地感动了音乐家陆在易,他时刻心存祖国,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勇敢的历史担当,于是便创作了这首歌曲。借助音乐家的细致创作与构思找到最符合以及最贴切音乐特征的,从而达到让这首音乐成为艺术歌曲中非常有名的歌曲之一。实际上,在1999年前音乐家就开始找这部作品的素材,开始构想创作一首合唱音乐。因为情感的体现和发展以及后来的很多次修改,最终决定定稿,以艺术歌曲的形式来展现。其中经过了四年多的时间,直到2003年才最终定稿,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家在创作时保持严谨的态度,追求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风格。这首歌曲的曲调细腻、悠长、情感十分真挚,在音乐中自然地展现出音乐家的情感,感动了无数欣赏者。歌曲中所表达的两种感情,对比刻画环环相扣,互相衬托。在“激怒的风”、“暴风雨”、“悲惯的河流”中,高度展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浓厚的爱和热烈的民族忧患感相互融合,让歌曲展现出柔和与热烈深沉的美感,让欣赏者在欣赏后慷慨激昂,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歌曲《我爱这土地》艺术特征

(一)咬字、吐字

陆在易不仅是一位成功的音乐家,同时他也十分热爱研究演唱方法,经验十分丰富。在过去他讲到我国的母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是一种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很强的表现力的语言。我觉得不了解一个忽视语言的人是很难创作出音乐作品的。从此可以看出,为了让听众能够彻底的感受到歌曲中丰富的情感内容,这与咬字、吐字是密不可分的。人们都知道,歌曲家在进行演奏时,咬字和吐字对演奏家传达自身的情感,从而让听众与之产生共鸣是至关重要的。要了解咬字、吐字,要知道咬字、吐字分别是用来处理辅音与元音的,要从根本上掌握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可以让歌曲在演奏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同时解决咬字与吐字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出音乐家的情感。在吐字之前,牙齿最尖的地方和嘴巴闭合程度都需要一定的余地,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放松。比如:歌曲《我爱这土地》,其首句歌词是“假如我是一只鸟”中的“鸟”字,和“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的“唱”字,因为两者分别用“ao”和“ang”作为开口音。于是,音乐家在演奏的过程中要保持口腔内的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而且在“a”的发音时要注意嘴型,上嘴唇与下嘴唇之间要保持两根拇指的距离。当唱到“这被暴风雨所打击者的土地”时,在“雨”、“所”两字之间要做出很快的切换,同时,演唱者还要注意最新的变化,要将牙齿与舌头尽量不要太靠前。在唱到“土地”时,嘴型不能紧张,更不能往口腔里面抠音。在唱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时,要特别关注“悲愤”这个词的咬字。在这个情况下,演唱家要把牙齿朝下放松,同时口腔不要打开,连接到小舌与硬腭的位置。但是当唱到“河流”时,演唱家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还要将“河流”中的“u”归韵到“o”上。在“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后面紧接着的"啊"字,从“风”字到“啊”字,咬字一定要清晰自然。“啊”字不需要重咬,轻咬歌词才会连贯。在“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中,演唱家要特别注意将“温柔”的辅音字母清楚的唱出来。为了避免字头在演唱时被忽略,当“温柔”唱完后,后面的“黎明”不能接得太快,而且咬字要清晰。在“然后我死了”这句中,要尤其注意“了”字,发音是“liao”并非“le”。在“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中,“在”字要再次咬字,“里面”要把情绪推向高潮,这是为了防止咬字干枯,让歌曲的感情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水”字要把韵脚由“i”归到“ei”中。而在“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的“土地”以及“爱”字,展现部与再现部的演唱形式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再线部分,这两字的展现要重咬,并且要通过辅音字母来重点集中体现诗人对当时危难的无所畏惧,高度的爱国精神更加生动形象地彰显了出来。

(二)多样化的伴奏织体

1.模仿性织体。在这首歌曲中,10至12小节中的伴奏运用的是六连音。音域的跨越角度比较大,跨越了两个半8度,而且还运用了附加音,让和声富有了民族风格。分解六连音琶音音型的应用,就像是鸟儿正在扇动翅膀进行飞翔的状况,对形象的一个再现。2.柱式与弦织体。演唱者在传达诗人激情澎湃的情感时会用到六连音。而在宣叙曲调中,也运用了柱式琶音音型和柱式和弦,和歌曲中流动的音型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结尾的音调中也运用了柱式和弦,为了在音响上达到具有戏剧性的目的。3.多层化织体。在歌曲的结尾处,音乐家运用多层织体的创作技巧,让整首曲子的情感得到升华。第四、五声性华彩句。音乐家在创作歌曲时,通常运用华彩句,这样会让歌曲具有五声性的特征。比如:在这首曲子的第39节、以及58至62小节、91至95小节,它们的音阶形成分别为C、D、F、G、A。另外有一部分半分解的织体也具有五声性分解和弦的运用,例如在73小节至78小节中,它们的音阶形成分别为G、bB、C、D、F。这就是华彩句和五声半分解和弦的使用,让歌曲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民族和声的风格特征。

(三)情感传达

歌曲《我爱这土地》中具有浓厚的爱国之情,借助借景抒情,体会观看祖国大好山河的场景。对此,在演唱过程中要融入意境,演奏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绪,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无限的想象歌曲的画面,从而推动二度创作与情感的需求相符合,让歌词中的意境展现在眼前,加强歌曲的画面感,给人以无限想象。就像自己正在遭受狂风吹打、大雨淋漓,体会在黑暗的环境下等待黎明的曙光等各种画面。因而,体会到自己的情感和语调,或者去大胆的猜想画面的眼神,传达所感悟到的感情。借助加强意境与画面的处理与加工,让旋律得到更好的展示,运用意境演奏当年抗战的不简单,传达民族之间的情感,因此,音乐家在演唱时不能分心,要有很强的专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舞台上来。此外,重音和弱音的相互结合,要运用各式各样的融合方法,使情感的传达达到理想的效果。“假如我是一只鸟”使用的是“mp”力度,再次钢琴伴奏时可增加“f”,演奏力度会加大。“永远汹涌着”可以慢慢增加“cresc”,“河流”则融入较强的记号,“无止息”增加“f”。具有感叹功能的“啊”可以用“mp”,展现出情感结合的画面,传达出变化多端的情感,再次重复。“吹刮着”融入重音符号,接着“mp”、“dim”,体现出情感强度的变化气息,饱和度很强。每次"风啊"都是运用弱音在进行演奏。“然后我死了”运用的是渐弱符号。另外,“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能够体现情感强度的转变。疑问句“为什么紧接着常含泪水”融入“rit”“p”,这样能够为“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做一个铺垫,紧接着添加四个重音符号和“Ht”代表回答。第二段有关“假如我是”要融入“mf”,这样能够和第一段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moderato”的融入的感情更加丰富。最后一句105至115小节要将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要运用较大的力度与情感去演奏。“对这土地”要保证在一条气上进行重复读。“爱得深沉”要高度的展现,让情感的变化更加多样且丰富。歌曲《我爱这土地》是以音乐家的声音为基础的,经过特殊的训练,自然的应用发声器官构成较好的声带功能,借助情感变化来体会歌曲中的情绪,通过“紧凑而果断”、“思潮澎湃”等展现演唱者的情感,根据前奏的想象画面,展现我国面临侵害的悲伤和对故土的热爱。在演唱的过程中,借助情绪的表达,体会演奏者对我国的热爱之情和对我国遭遇困难的悲愤之情。于是开展钢琴演奏要根据放开歌唱的情感,把听众带入到歌曲中来,然后开始弱下来再进行演唱。对于第二段的“mp”,在基础上不需要花很大的力度,想像鸟儿展翅飞翔时的温柔,它和第68小节所展现出来的情绪是有差别的。这里能够调高小三度之后,再回到原来的曲调,集中展示演奏者的情感冲击,到被迫害的愤怒中,借助两种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比演奏时,能够看到有明显的断音。

(四)歌词

歌曲《我爱这土地》原本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所创作的,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用土地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首诗的第一句,“假如我是一只鸟”,艾青形象地用一只鸟来比喻自己,这并不是打一个普通的比方,艾青用这样一个形象来展现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首诗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排比句,把现实当作一条悲愤的河流以及愤怒的狂风,但是在这种状况下诗人并没有彻底绝望,而是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对未来充满希望。于是他写道“温柔的黎明”,在结尾处“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把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了一个概括。把奉献祖国作为民族大业而奋斗,艾青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祖国,希望祖国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在他的诗中展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

(五)和声运用

和声结构和写作的多样化是作者创作的主要方法。在这首歌曲中,创作者运用了不同的功能、音级、弦组成了复合型和弦,在本质上打破了传统和声功能的和谐感,给人们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听觉感受,创造出很好的音响效果,让歌曲更加生动形象,创造出更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创作者在创作时还应用了很多持续音与声织体,在钢琴伴奏时,演奏家营造了一种更好的演唱效果。比如"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出现了两次,并用大七和弦和重属和弦,把创作者的情感完全流露出来,让作者的情绪也得到了升华。可以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在当时背景下,人们所遭遇的悲惨。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依然被人们记在心中,并且让他们对祖国更加热爱。

三、结语

歌曲《我爱这土地》具有浓厚的国家以及民族韵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也彰显了歌曲家对我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演奏者要根据歌曲的文化内涵,体会钢琴伴奏中和声和织体的运用,感受意境中的画面。因而高度流露出作者的感受,给听众带来更好的听觉效果。同时,演奏者把音乐、声音、情感高度融合,体会歌词的情感韵味,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来,让声乐作品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织体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