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2022-07-22 02:40刘子璇
山西青年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院校办学

刘子璇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成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我国职业院校在教育国际化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国际化迈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

一是国际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政、校、行、企形成合力,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中国模式。从教育行政层面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出台了鼓励职业院校开展中外交流、合作办学等工作的支持政策,并将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作为高职院校入选国家优质校、双高校的重要指标之一。从院校层面看,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将国际交流上升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成立外事处或国际交流处,设立专项经费,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的高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行业或企业层面看,行业组织校企联合开展“走出去”试点项目,企业与院校协同出海,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双师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衔接,促进行业产教深度融合。

二是中外职业教育人文交流成效显著,职业教育全球合作化格局全面铺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与3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合作,涵盖人员互访、校际交流、技术培训、课程开发、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超过26个省份的高职院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总量近1000个,引进境外优质资源,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1]。

三是中国职教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逐渐从单向的学习国外先进理念、技术等,过渡到中外双向交流互鉴。一方面,职业教育层次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来华留学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同时打造了一批“中文+技能”留学品牌,助力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各职业院校在海外办学、援外培训、跨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有益探索,推动了一批中国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出海,涌现出包括天津“鲁班工坊”、浙江“丝路学院”、江苏“郑和计划”、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中肯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等百花齐放的多样化办学品牌[2]。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实困境

进入新时代,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合作日益紧密,立足国际国内新发展格局,高职教育国际化迎来了充满机遇的提速阶段,同时又面临国际形势复杂、教育国际化矛盾激化、地区教育国际化水平不均衡有限等多重挑战和现实困境。

(一)国际形势复杂,职业教育国际化亟需转型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持续发展,人类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一方面,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在世界范围产生强烈反响,中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全球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中外双边贸易谈判遭遇摩擦。时代呼唤民族自强自立与文化自信,中国职教模式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随着招收来华留学生、海外办学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形式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全球疫情反复,教育国际化矛盾进一步激化

从教育国际化本质来看。教育国际化发展之初,其本质是知识的流动,单纯的学术交流。现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各国在经验借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人员流动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互通、共赢是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家之间竞争日益加剧,既需吸引人才为本国研发技术,又要保留本国的关键核心技术不让外国涉足。故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服务国家竞争。这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于其本质(学术交流与合作)和目的(服务国家竞争)之间的矛盾[3]。疫情激发了这一深层矛盾,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本国优先的单边保护主义政策,收紧教育交流力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知识流动和学术自由交流,使得教育国际化的学术目的与国家目的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构成了严峻挑战。

(三)区域差异明显,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不平衡

参考“国际影响力50强”院校及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国际化呈现出向部分区域和个别省份集中的趋势。进一步从省域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山东都表现突出,分列前三[4]。首先,这与三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和扎实的开放型经济不无关系。其次,这些省份较早地建立和完善了国际交流相关纲领性文件。例如浙江省教育厅率先发布《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教育国际化专项规划。2020年,山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新时代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从建设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十方面全方位、多维度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出指导意见。总体来说,这些省份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并针对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对外开放需求,增加了利好的政策供给,形成推进该省职业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强大合力。

图1 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区域分布情况(截至2020年3月)

图2 2016—2018年“国际影响力50强”上榜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三、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出路

(一)政策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和微观细化

首先,要从宏观政策上将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涵建设。应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国际化资源均衡发展,逐步从国家、政府层面健全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机制建设,为国际化工作提供规范和保障;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规范国际化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建立适用于我国高职国际化发展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国际化工作进行全程预测、跟踪和阶段性考核,将政策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其次,院校要从微观层面,建立健全国际化工作机制。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国际化行动实施方案;健全、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出台外事制度、留学生管理办法、教师因公出国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国际化工作相关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参与国际化建设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二)研判形势,创新国际交流方式

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第一,国内代表性职业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尤其是双高院校,在学习国外职教经验、引入优秀职教资源阶段已进行了丰富实践,需要将优质资源、经验内化,与自身特色资源融合并进行创新,逐步从单向“只进不出”向“有进有出”转变,从“以他为主”向“以我为主”转变,实现借鉴、吸收、融合、再创新的蜕变,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避免“为了交流而交流”。第二,各院校应充分利用云端信息技术,描绘国际合作新蓝图。疫情加速了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因公出国、海外专家来华、留学生来华等国际化活动无法开展,可考虑将一部分活动转移至线上开展,如邀请海外专家开展线上讲座、开展留学生线上教学、积极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平台、推出中文+职业技能等线上培训项目等。

(三)校企协同,助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当前,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走出去”已成为中国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其中重要一环则是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中国优质产业协同输出,为中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人力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这是中国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路径支持高职院校实现国际产能合作为核心的国际化办学取得良好成效、使中国高职教育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一,应鼓励高职院校自主或联合建立形式多样的“鲁班工坊”,形成多点辐射、多专业覆盖、多领域交互的鲁班工坊式网络,发挥鲁班工坊对“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作用,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第二,搭建中外共同参与的国际产教合作联盟。联合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建立国际产教合作联盟,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化区域性合作组织,为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为提升“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水平服务。第三,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情况、中资企业需求、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丝路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国际教育交流论坛,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进行职业教育交流,推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方法、教学成果落地,支持沿线国家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

(四)加强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在地国际化

各职业院校要形成具有国际水平、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包,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为世界职教贡献中国方案。

第一,合理调整专业布局,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后疫情时代,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业应运而生,部分国家职位空缺数量急剧上升,急需培养新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合作抗击疫情。首先,职业院校要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改造老旧专业,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其次,要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国际化水平,开发国际化专业标准。

第二,力求特色创新,推出国际化课程资源。依托鲁班工坊、海外分校等,积极与当地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开发和推广体现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的新课程,带动“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改革与提升,分享中国现代化课程建设经验。推动优势教能资源互补,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技术标准等方面既要保留中国特色,又要与国际接轨。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质双语专业教师队伍和国际化项目管理团队。教育教学链的融合创新,离不开优质项目引领,教学与管理密切配合,才能有效推动国际化项目走深走实。一是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分享国际前沿动态信息,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和双语教学水平。二是要提升外事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一支具有爱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良好政治素养的项目管理团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五)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使命

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与共,密切相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球性人才应成为职业教育等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当今人类面临共同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资源匮乏、疾病流行、贫困危机、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鼓励职业院校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依据自身基础条件特色和发展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合作路径和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善于讲好“中国技术”的青年技能人才。如通过开设全球化议题相关的通识或选修课,或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或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为学生参与国际项目志愿者、实习项目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培养担当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院校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活动预告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