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海针,梁 羽,陈 玲,李玉梅,陈 清,冯 杏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早期干预与儿少精神科 广东 茂名 525200)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较长的病程与易反复发作特点,对患者具有持续性的不良影响。当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并且停药后会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予以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护理配合。常规护理模式未能够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国外有学者采用绿色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绿色护理模式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1 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 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②患者沟通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②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中男性48 例,女性32 例;平均年龄(33.5±4.9)岁;研究组男性47 例,女性33 例;平均年龄(33.9±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使用针对性的药物,同时引导患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及娱乐活动。研究组接受绿色护理。具体方法:(1)绿色护理初见内容。护理人员需详细为患者讲解活动情况,并且实施该种护理模式需要的相关器材,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2)技术培训。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喜好,以便为其选择并准备针对性的花卉种子,组织引导患者学习基本的花卉种植技术,包括育苗、栽种幼苗等,全过程均由患者负责进行施肥、浇水、剪枝、除虫等相关管理养护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为其所种植的花卉标注好患者姓名与栽种日期。(3)多肉、水培、观叶种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介绍多肉植物。(4)多肉叶插、植物分株。需要指导患者学习多肉叶插与养护技巧,以提升患者的基本能力。(5)多肉拼盆、景观设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制作多肉拼盆,以便能够提升患者的效能感。(6)干花系列手工品。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制作干花相框、干花布丁瓶,以便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学习新技能。(7)种子作画、树叶故事。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按照现有的材料将其拼成不同的作品,根据作品编撰相关的故事,以便能更有效地激发患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改善沟通及提升绿色护理的趣味性。(8)闻香识草植物变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按照香气识别植物,植物翻盆,以便患者认识芳香植物,学习翻盆技巧。(9)舌尖上的园艺。可使患者清洗某些新鲜香草叶片,之后将其入茶水果沙拉,以便能够提升患者对绿色园艺的味觉感受,使其收获更多的乐趣。第十节:游园。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带领患者进行园艺参观,以便能够增长患者的见闻。
(1)护理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PAN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数越低,表示症状越轻。(2)护理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包括职业与工作、婚姻、父母、社会性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对外界兴趣与关心、任心与计划性的职能评定。分值0 ~20 分,采用3 级评分制度:无异常或仅有极轻微缺陷记0 分;有功能缺陷记1 分;严重缺陷记2 分。分数越高,患者社会功能越差。(3)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Qual ityofLifeInventory-74, GQOLI-7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分值0 ~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4)护理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共8 个项目。按照5 级评分法评定,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具体的判定标准如下: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生活完全自理;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基本上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生活基本上自理;无效,症状未缓解,未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生活无法自理。(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具体的判定标准如下:非常满意,患者完全接受护理方案内容与效果;基本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护理方案内容与效果;不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护理方案内容与效果。
护理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s,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SDSS 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DSS 评分比较(±s,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明显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s,分)
护理,两组患者IPRO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IPROS 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护理前后两组IPROS 评分变化比较(分)
研究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情况比较[n(%)]
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8.75%)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近年来,随着生活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社会功能受损、认知能力下降、行为退缩是其常见的症状表现,由于该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会对患者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临床中主要使用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药物疗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却无法进行根治,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与机体健康。目前医务人员多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相应的护理模式辅助。本研究护理人员参照职业康复中园艺疗法,采用绿色护理模式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动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个环节都需要患者同时使用眼睛、头、手、足等,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使之产生责任感;对某些患者还可使其冲动或愤怒得到发泄;锻炼患者社交技能,操作技能,促进患者康复、全面融入社会并提升生活技能、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SDSS 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明显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前,两组患者IPRO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患者IPROS 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8.75%)高于对照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绿色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SDSS 评分、IPROS 评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总有效率。因此,绿色护理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绿色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SDSS 评分、IPROS 评分,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总有效率。但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因此,今后需要扩大样本容量,深入探索,使本结果得到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