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2-07-21 02:38刘芳琪张芷昕吴依依高宇雄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共病慢性病年龄

刘芳琪,张芷昕,肖 丹,吴依依,高宇雄,孙 欣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自2000 年起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9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8.1%。据预测,2035—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左右,死于慢性疾病的高达80%[1],远超出发达国家。老年人是慢性疾病高发人群,慢性病共存(以下简称共病)对老年人的生存年限和身体健康水平有着很大威胁。研究显示[2],老年人共病率波动较大,为6.4%~76.5%。胡小兰[3]研究显示老年人共病率为35.2%,付丽英[4]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共病率为53.9%。虽然不同研究的共病率不相同,但均说明老年人广泛存在慢性病共存现象。研究还显示,多病共存易导致老年人身体衰弱[5]。衰弱是由躯体功能改变和多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机体易损性增加的一种临床综合征[6],最重要的特征是老年人身体储备能力降低,会增加失能、跌倒、残疾等不良风险[7]。老年人衰弱、共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衰弱和共病二者之间的概念不相同,但是它们相互影响,即共病会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异常,从而发生衰弱,而衰弱的老年人易合并多种疾病。衰弱和共病是老年人失能及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7],因此,在衰弱发生早期就应采取干预措施来预防[8]。目前国内对共病衰弱老年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延缓衰弱、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

2021 年3—6 月,在社区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望城区6 个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社区的232 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知情同意;(3)认知沟通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居住时间≤3 个月者;(2)患精神疾病者;(3)严重视听障碍者。

2 方法

2.1 调查工具

2.1.1 一般资料问卷 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收集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情况、居住方式、吸烟喝酒情况、饮食习惯、患病用药情况、睡眠状况、身体近况等信息。

2.1.2 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 参考Tilburg 衰弱指标及多个国外衰弱评估工具,采用经专家修订后的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9]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环境5 个维度26 个条目,采用二分类计分法,条目2~5、17、19、20、22、23、25、26 反向计分。总分0~26 分,9 分及以上为衰弱,得分越高说明衰弱程度越重。相比于Tilburg 衰弱指标,该量表增加了社会维度,并对其他4 个维度的条目进行了删减。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6,奇偶分半信度为0.871。

2.1.3 查尔森共病指数[10]查尔森共病指数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共病评分法,基于患者所患疾病数目及严重程度,分为4类对合并症进行量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性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痴呆、慢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溃疡病及糖尿病记1 分,偏瘫、中至重度肾脏疾病、糖尿病伴器官损伤、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记2 分,中度到重度肝脏疾病记3 分,转移性实体肿瘤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记6 分。其中2~3 分为低共病组,4~5 分为中等共病组,>5 分为高共病组。

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符合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统一说明语。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视力听力差,因此主要采用询问法。对无法自行填写的老年人,研究者口述问卷内容,在研究对象回答后代为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5 份,剔除缺失无效问卷13 份后,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32 份,有效回收率为94.7%。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正态分布数据两项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3 项及3 项以上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

232 名社区老年人中,衰弱的有70 人,衰弱发生率为30.2%。患有慢性病的有169 人(72.8%),其中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有63 人(27.2%),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有106 人,共病发生率为45.7%。慢性病患病人数排在前3 的为高血压95 人(56.2%),关节炎78 人(46.2%),糖尿病39 人(23.1%)。根据查尔森共病指数评价标准,低共病组有95 人(89.6%),中等共病组有9 人(8.4%),高共病组有2 人(1.9%)。共病老年人中衰弱的有45 人,发生率为42.5%。

3.2 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衰弱与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经济来源、用药种类、家族病史、是否锻炼、锻炼时间、睡眠困扰、睡眠时间、身体近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单因素分析

3.3 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基础,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济来源、是否锻炼为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人衰弱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社区老年人衰弱整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30.2%,高于廖春霞等[11]的研究结果(24.8%);共病发生率高达45.7%,与Wang 等[12]的调查结果(47.5%)相似。据估计,到2050 年我国老年人中发生衰弱的将达1 亿[13],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不断升高。本研究发现,共病老年人衰弱发生率(42.5%)高于社区老年人整体衰弱发生率(30.2%),证实了共病加重了衰弱的发生[14]。本研究中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56.2%),高血压易导致许多并发症,如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造成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而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好、生活自理能力强[15]。共病老年人遭受不同慢性疾病的折磨,躯体功能、认知能力、生活质量等严重下降,不仅影响健康状况,而且加速了老年人死亡的过程。因此,要加大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疾病和衰弱的筛查,从前期预防到后期治疗做好每一步,从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满足老年人共病与衰弱的护理需求,让更多老年人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减轻慢性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4.2 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

4.2.1 年龄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衰弱程度越高,与Woo 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Fried 等[17]的研究中,各年龄段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65~70 岁3.2%、>70~<75 岁5.3%、75~<80 岁9.5%、80~<85 岁16.3%、85~90 岁25.7%、>90 岁23.1%,与赵庆庆[18]研究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60~<70 岁14.8%、70~<80 岁21.9%、≥80 岁41.7%的结果相似,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衰弱率会提高。同时,张琪等[19]的研究显示,年龄是老年人发生共病的最重要因素;钱焊森等[20]的研究显示,60~70 岁、>70~80 岁这两个年龄段老年人共病发生率显著高于<60 岁人群。因此,年龄无论对共病还是衰弱都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升高,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感觉功能出现障碍,走路步速、握力、听力、视力、咀嚼力等均呈降低趋势,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提示护理工作者要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预防衰弱的发生,尤其要注重对高龄老年人的护理,减轻因疾病和衰弱带来的痛苦。

4.2.2 经济来源 研究显示,经济来源对老年人衰弱情况有明显影响,可以自主获得经济收入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而靠子女赡养的老年人一般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自我动手能力差,与既往[21]研究结果一致。Hanlon 等[22]的研究显示,经济条件差是衰弱的影响因素之一,低收入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衰弱,衰弱老年人合并疾病多,医疗支出多,而高收入老年人更易获得医疗支持。研究显示,良好的经济收入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15]。因此,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满足医疗需求。

4.2.3 是否锻炼 本研究显示,参加锻炼是老年人衰弱的保护性影响因素,与Cooper 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骨骼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而肌肉力量可以靠锻炼来维持。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和改善肌肉质量与心脏功能,提高骨骼肌的质量,使身体激素达到平衡。老年人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体态,可以改善肌肉力量下降情况,预防疾病和衰弱。提示社区护理工作者要鼓励老年人适度锻炼,改善体内新陈代谢,从而延缓衰弱的发生。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长沙市望城区232 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老年人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值得引起更多关注。衰弱和共病有很大关联[24],共病会增加衰弱发生的风险,衰弱会引发老年人摔倒等[25]不良结果,导致共病的发生,而且衰弱与共病会同时发生,相互重叠。为此,需要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延缓衰弱的发生。本研究在选择量表时考虑到了老年人走路状况、听力、视力、咀嚼功能等生理因素以及与邻居相处等环境因素,更加全面地对老年人的衰弱现状进行评估。但本研究只针对一个区进行了抽样,样本量较少,今后可进行多中心调查研究,增加样本量,探索更具价值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共病慢性病年龄
变小的年龄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共病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浅议我国结核病共病及管理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年龄歧视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